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神经体内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蓝蛋白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他体内水平有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合并多血管床疾病(polyvascular disease,Poly VD)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颅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合并单血管床病变组患者83例及ACI合并Poly VD患者68例,统计单血管床病变与多血管床病变组颅内动脉病变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多种因素。结果 (1)与单血管床病变组相比,多血管床病变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比例较高、神经功能恢复率低、颅内病变血管数目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颅内病变血管数目与病变血管床数目呈正相关(P 0. 05),而神经功能恢复率与病变血管床数目呈负相关(P 0. 05);(3)年龄、糖尿病史、卒中病史、血管床数目均为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床数目越多,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几率越大,同时其颅内动脉病变也越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例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均给予常规和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12个月,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hs-CRP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的IMT与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稳定动脉斑块,并促进斑块的消退,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ACI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发病早期时(48 h内),C T证实脑部无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平稳,立即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63.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ACI效果满意,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防作用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02—2014-01收治102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有稳定动脉斑块,促进斑块消退的作用,且有一定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激素对急性脑梗死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2001-07~2007-1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用激素治疗,另一组不用激素治疗,1个月及半年后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2组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激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不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抽签法将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就诊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S100B蛋白及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4—2015-09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低龄化倾向,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存在较高的致残率。目前,超早期进行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严格的适应证,所以,对无法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合适的内科治疗,以使梗死的血管及早建立侧支循环,控制脑组织缺血区的范围,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按照随机数字表依次进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者HIHSS、Barthel 指数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2组患者BI指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组患者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脑血流量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急性脑梗死约占75%,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现阶段,尚未出现公认指标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评价与预测。部分学者认为,通过检测神经化学标志物,可能有利于神经损害功能的判断[2]。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保护也是治疗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脑梗死中被广泛应用,其有利于保护机体组织,减少损害[3]。本文主要分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1-01—2013-0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1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及1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及生活能力缺陷,疗效优于胞磷胆碱。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10-2013-10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分常规护理组10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100例。经过30 d的护理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状态。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状态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性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性护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东菱迪芙对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东菱迪芙治疗,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14d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东菱迪芙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