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吉贵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6,(5)
注琥珀胆碱对再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往往使后者的起效增快,肌松时间延长,但是有报道对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的延长提出异议。作者选ASAⅠ~Ⅱ级,2~12岁患儿30名,随机等分为美维松(M)及琥珀胆碱加美维松(SchM)两组。诱导前口服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5mg·kg~(-1),静注双异丙酚2.0~3.0mg·kg~(-1)、阿芬太尼30~50μg·kg~(-1)并吸2:1氧化亚氮-O_2混合气诱导。连续静滴双异丙 相似文献
2.
沈七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2,(4)
通常在婴幼儿麻醉后肌注司可林,便于气管内插管。常用剂量为4mg/kg,肌注后3~4分钟出现呼吸暂停,维持5~10分钟。作者报告有3~8周的婴儿肌注司可林后发生暴发性肺水肿。3例患儿术前检查肺部呼吸音清晰,除一例术前获士听诊心脏有杂音但未经医生确诊外,其余两例术前心脏无异常,拟行手术:一例为卵巢囊肿扭转摘除术,一例为双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另一例为左侧肾囊肿摘除术。术前用药:阿托品0.15~0.2mg im,麻醉前置好监护器监护后,吸纯氧数分钟,按4mg/kg司可林和阿托品0.2mg im,先辅助呼吸然后控制呼吸,行气管内插管。3例患儿均在插管中或插管后 相似文献
3.
殷英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7,(5)
作者报告一例婴儿因低温后注琥珀胆碱发生了高血钾。此例是4个月紫绀男婴二次入院进一步治疗肺动脉闭锁和三尖瓣疾病。出生后第一天经心导管检查并实施了球囊房间隔分离术,随后又做了肺动脉瓣分离并结扎了未闭的动脉导管,六小时后又作了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四个月时体重3.9kg,再次心导管检查拟修补右室流出道。麻醉诱导后,体表降温使中心温度降到28℃,体外循环时,中心温度达13℃,循环中断约36分钟完成预定 相似文献
4.
康晓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5,(3)
文献报道小儿氟烷-琥珀胆碱麻醉时嚼肌僵硬的发生率为0.3%~1.08%。作者前瞻性研究5641名婴儿 和儿童在注琥珀胆碱(Sch)后,气管插管时嚼肌僵硬(MMR)的发生率。5064名(90%)注用了Sch,其中4457名(88%)注Sch之前先注硫喷妥钠(STP),607名吸用了氟烷,其中111名单用氟烷,496名吸氟烷后再注STP,随即注入琥珀胆碱。 相似文献
5.
胡文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3,(1)
病人血浆中如果含遗传性胆碱酯酶变异体,用琥珀胆碱则可出现呼吸抑制延长,Hanel等证实人群中有2.8%能发现有非典型酶E_1~uE_1~a杂合子,而同源非典型胆碱酯酶表型E_1~aE_1~a约占1/2800.作者报告一例出生3周新生儿,因用了琥珀胆碱引起呼吸暂停时间过长,静注人体血浆胆碱酯酶治疗有效.此例男婴体重3980g,入院做幽门切开术.检查血细胞压积41%,电解质正常,术前一小时注阿托品0.1mg,静注硫贲妥钠5mg·kg~(-1),面罩吸氧,静注琥珀胆碱6mg后气管插管,吸入0.5%氟烷-N_2O-O_2(4:2)维持麻醉.输含5%葡萄糖的林格氏 相似文献
6.
贾桂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5,(4)
持续静滴琥珀胆碱维持肌肉松弛可出现快速耐药和Ⅱ相阻滞。作者曾给1~15岁儿童,在氟烷和N_2O麻醉下静注琥珀胆碱,当剂量平均达3.0±0.4mg/kg时则出现快速耐药,平均用量达4.1±0.(?)mg/kg时则出现Ⅱ相阻滞(经四次序列测试即四个成串比值小于50%证实)。作者选择20例婴儿,年龄4天~11月,择期做各种腹部手术作为观察对象。这组婴儿均为ASAⅠ级的足月儿,无神经肌肉疾病或电解质紊乱,也未使用过抗菌素。年龄9个月以上者,术前用甲己炔巴比妥20~25mg/kg灌肠;不足9个月者不用术前药。全组均用面罩吸氟烷—N_2O—O_2诱导, 相似文献
7.
卢玲玲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2,(6)
注用芬太尼、异丙酚或双异丙酚、琥珀胆碱诱导时可能发生心停搏或严重心动过缓。作者报道一例病人注芬太尼、双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诱导后出现心停搏。此例女,42岁,70kg,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关节变性 相似文献
9.
10.
琥珀胆碱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去极化肌松药,此药有许多优点:(1)启效快,时效短,肌松佳,可以静注,肌注或静滴,便于调节肌松程度,并控制其时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气管内或舌下注药。(2)在常用剂量范围对组织没有毒性,使用安全。(3)对一般病人不产生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但经临床上多年广泛应用,已发现所存在的缺点也不少,甚至可威胁病人生命。有些不良反应显然与琥珀胆碱的去极化作用直接或间接有关。本综述的重点即在阐明琥珀胆碱并非理想的肌松药,分10项陈述。 相似文献
11.
琥珀胆碱与术后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6):326-327
本文重点讨论了琥珀胆碱引起术后肌痛的机制和预防的近况,对于有发生肌痛的高危人群,联合用药预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将琥珀胆碱稀释至 1%~ 0 5 %缓慢静注 ,预防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和心律失常 ,观察对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气管插管复合全麻的择期手术病人10 5例 ,男 78,女 2 7,ASA评分Ⅰ~Ⅱ级 ,年龄 18~ 75 (4 6 95± 15 6 4)岁 ,体重 41~ 87(5 6 5 0± 9 6 8)kg。包括颅内、脊椎、食管、肺、心脏、肝及胆脾肾部位的手术。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 1~ 2mg/kg、哌替啶 1~ 2mg/kg、东莨菪碱 5~ 8μg/kg ,术前 30分钟肌注。麻醉诱导为丙泊酚 1 5~ 2 5mg/kg或咪唑安定 0 … 相似文献
14.
韩树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7,(6)
成年病人反复注用琥珀胆碱可能发生心搏暂停和严重心动过缓。作者报道46例芬太尼和乙咪酯诱导的病人,当注用单次剂量的琥珀胆碱后有两例发生心搏暂停,另一例严重心动过缓(40次/分以下。例一,男,55岁,70kg。因冠心病择期实施冠脉搭桥术。此例7年前下壁心肌梗塞,劳累后心绞痛,但无心律紊乱。术前曾用硝苯吡啶和消心痛,化验检查未见异常。术前1小时肌注吗啡,直接动脉测压140/70mmHg(18.7/9.3kPa),心率96,窦性心律。面罩吸氧,注本可松1mg,接着静注芬太尼0.2mg,2分钟后静注乙咪酯20mg随后注琥珀胆碱100mg,约30秒后,发生窦性心动过缓,随即心搏停止。立即胸壁按压,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约10秒钟后,恢复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在安氟醚—N_2O—O_2麻醉下,平稳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了观察婴儿和小儿注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时的心脏功能,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排血量,还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收缩力,包括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和左室缩短分数(LVSF)。作者选择7例2~12个月的婴儿,平均体重为6.4±2.1kg和7例2~12岁的小儿,平均体重22.0±8.3kg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无心血管疾病,都是择期行腹部和生殖系统手术者。婴儿不用术前药,小儿入手术室前1~2小时口服安定和 相似文献
16.
17.
贾桂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4,(3)
灼伤、大块肌肉损伤、破伤风、神经肌疾病和尿毒症病人注用琥珀胆碱后,血清钾常明显升高。1975年 Kohlschutter 等曾报告1例严重腹腔感染病人注琥珀胆碱后血清钾升高,导致心脏骤停。作者观察21例严重感染需做手术的病人,注用琥珀胆碱后血清钾的变化,并以21例无感染的手术病人作对照。 相似文献
18.
卡肌宁预注对琥珀胆碱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栋恩*方晨*近年来,我们采用卡肌宁预注来消除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全组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例,年龄27~70岁。术前用药如常规。病人入手术室后,即用Schidtz... 相似文献
19.
张燕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1,(5)
为研究经鼻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作者用计算机设计了一前瞻性的数据库,对1985年1月—1988年12月2953例入监护病房的气管插管病人进行了分析。 4年中有2791例患儿需气管插管,均用经鼻法。保留插管1周以上者每10—14天换管1次。有162例为二次入院和再次插管者,因此为2953份资料。80%病儿只插管1次,14.4%为2次,5.1%为2次以上,最多者插管8次。共插管3534次。年龄从出生4h—19岁。新生儿占25%,1岁以内占56%,5岁以 相似文献
20.
琥珀胆碱稀释后静脉注射可减轻肌束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琥珀胆碱稀释后用于全麻快速诱导能否减轻肌束颤?我们选择了40例病员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一般情况良好、无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体态不过胖的择期开胸手术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异丙嗪25mg。对照组在给氧去氮同时依次静注安定0.4mg/kg、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