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和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GIST中恶性4例,交界性2例,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标记CD1176例全部阳性,CD344例阳性。结论GIS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周兵奇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04-180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01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全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50%),潜在恶性2例(16.67%),恶性4例(33.33%)。所有手术切除标本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 ll7阳性9例(75%),CD34阳性8例(66.67%),细胞呈上皮样或菱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26个月,术后1年内复发3例,死于本病2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是胃肠道间质瘤的唯一根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Kit(CD117)表达阳性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位于胃肠道、网膜以及肠系膜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间无明显差异。《中国GIST病理共识意见》把GIST定义为组织学上由梭形、上皮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间质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半数以上可有消化道出血,还可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7例胃镜发现异常,28例腹部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本组32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30例(93.7%),CD34阳性23例(71.9%)。手术切除后5例复发者二次手术治疗,2例行姑息性减瘤手术者于6月内死亡。结论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餐透视、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胃间质瘤,手术后应行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是目前临床病理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多年来一直将这些肿瘤看成是具有平滑性质的肿瘤,是一种从良性到高度恶化的肿瘤。已往认为网膜,肠系膜是其常见的转移部位,现认为可原发于网膜及肠系膜。超声由于具有实时性,又能对肿瘤囊实性作一评价,故对诊断肠系膜间质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块最大直径平均14.8 cm,直径>10 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膜7例,肠系膜3例,腹膜1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肝脏1例.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其中4例在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穿行其内.8例(44.4%)肝转移,2例(11.1%)肠系膜转移,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7例,而Desmin阴性16例,S-100阴性14例.病理诊断EGIST高度恶性11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良性1例.结论 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untr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MSCT增强及多体位扫描影像表现。结果 34例GIST中发生胃26例、小肠7例、肠系膜1例。位于消化道腔外24例,腔内、外混合生长10例。良性10例,恶性24例,远处转移6例。免疫组织化学34例均有CD117阳性,术后病理风险评估低恶性风险18例,中度恶性风险13例,高度恶性风险3例。结论 MSCT能准确提供GIST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强化程度,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MSCT资料,4例术后随访7~36月。结果本组肿瘤源于胃10例,小肠5例,肠系膜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9.94cm±7.75cm,其中良性5例,直径不超过5cm,形态规则,强化轻而均匀。交界性5例,其MSCT不具特征。恶性6例,多呈分叶及多囊实性改变,不均匀显著强化,动脉期见结节或条带状显著强化,侵犯周边及远处转移。MSCT定位、定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68.8%(11/16),对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5.7%(6/7)。6例动态增强5min延时期肿瘤均见中度强化,5例分化不同的胃间质瘤三期动态强化曲线有差别。4例随访发现3例有术后转移。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更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表现,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GIST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 18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肿瘤位于胃12例,小肠4例,结肠2例。16例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CD117阳性率96.2%,CD34阳性率75.6%。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多变,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及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37例胃肠道间叶来源的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应用CD117、CD34、Actin、S-100四种抗体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原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0例均表达CD117,阳性率100%;原诊为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的17例表达CD117,阳性率94.5%,其中2例只表达Actin.37例肿瘤中表达CD34阳性率72%、Actin阳性率56%、S-100阳性率10%.结论 在37例肿瘤中,35例为胃肠道间质瘤,占94.6%.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并发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的胃间质瘤并发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6例胃间质瘤并发腺癌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肿瘤,免疫组化示CD34及CD117阳性。间质瘤低危3例,极低危3例。间质瘤的平均大小为(1.73±1.37)cm。间质瘤腔内型3例,腔外型3例。平扫病灶呈等密度,动脉期、门静脉期间质瘤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并发胃腺癌的平均大小为(2.73±0.76)cm,所有胃腺癌病例均见黏膜中断、溃疡形成;2例浆膜受累及,3例伴胃周淋巴结肿大。结论胃间质瘤并发腺癌多数为偶然发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特别是免疫组化。术前影像检查易漏诊,胃粘膜异常改变具有一定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璐  石怀银  韦立新 《武警医学》2012,23(5):427-4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 PHA)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对11例PHA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肉眼见肿瘤弥漫分布,或呈多结节/单结节,切面囊实性,见出血。镜下见肿瘤形成海绵状血管腔样结构,部分区域呈实性片状。瘤细胞大小不一,梭形或上皮样,核异型性明显,并形成多核巨细胞,实性区核分裂相易见(>5个/10HPF)。免疫组化:Vimentin、CD31和CD34均阳性,Desmine、CD117、AFP和CK均阴性,部分病例F-VIII相关抗原阳性。 结论 PHA是少见的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陈平有  陈文  仇俊华  徐霖   《放射学实践》2012,(5):516-519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临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03~2012-04期间,在我院病理中心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25例,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5例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15例;各组间结果分析表明,在GISTs中CD 117和CD 34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17在GISTs不同部位、良性、交界性、恶性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GISIs的鉴别诊断中CD117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致家兔急性肺损伤肺脏组胺受体变化及机制63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汪建新,毛宝龄,黄念秋,吕宝璋关键词内毒素;受体,组胺;磷脂酶A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63.8作者以静注内毒素方法复制家兔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着重从肺脏组胺受体(...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CT表现。方法: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外间质瘤的患者均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EGIST,腹膜后间隙4例,肠系腹5例,网膜3例。瘤体最大直径6~14cm,平均8cm。10例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2例呈分叶状。9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8例肿瘤可见囊变坏死,4例肿瘤内见出血。增强后12例呈明显不均性强化。6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伴有腹膜转移,未见腹水和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征象。组织病理检查,梭形细胞型8例,上皮样细胞型3例,混合型1例。免疫组化检查,所有病例CD117均表达阳性,7例CD34表达阳性。结论:临床上,EGIST很少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梗阻症状,其病理特点与GIST相似,CT表现除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肿瘤大小、边缘、增强模式、转移和播散方式均类似于恶性GI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OG1、CD117和CD34等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5%和5%。结论 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大大提高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良恶性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指导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胜权  刘庚勋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207-1209,1288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纤维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前列腺孤立性纤维肿瘤10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年龄46~85岁。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多样,边界清晰,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分枝状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可见黏液变、脂肪细胞形成。免疫表型:几乎所有肿瘤细胞质呈Viment(10/10)、CD34(10/10)强阳性、弥漫表达,CD99(9/10)、Bcl-2(10/10)呈阳性表达。结论孤立性纤维肿瘤可发生在躯体所有解剖部位,发生在前列腺的孤立性纤维肿瘤需与该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依据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种植性肝肿瘤模型,并研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1)选择体重约250~300g SD大鼠50只,将肿瘤细胞混悬液种植到大鼠肝叶中;(2)肝肿瘤形成后进行磁共振各序列(MRI,DWI,MRS,PWI)检查;(3)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及电镜检查;(4)将磁共振与病理学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大鼠肝肿瘤种植成功率100%;(2)HE染色肿瘤组织呈岛状,内见小片坏死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表达阳性,CD34染色微血管数增多,电镜清晰显示肿瘤的超微结构;(3)T1WI呈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减低;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谷氨酸(Glutamate,Glx)、乳酸(Lactate,Lac)及脂质(Lipid,Lip)峰均明显增高;PWI示肿瘤血供丰富,最大相对信号强度增减率(MRSI)明显增高,并与VEGF及CD34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肿瘤细胞混悬液种植可成功制备大鼠肝肿瘤模型,磁共振成像检查肿瘤有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