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力军.多年来,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医改的成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2.
《健康大视野》2009,(15):94-97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重点“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广大的医疗卫生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所以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必须要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3.
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推进是当前医改的重中之重。昆明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市委、市政府在确定公立医院改革时就结合昆明的实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一是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二是产权制度改革,三是落实管办分开。  相似文献   

4.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中央医改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健康理念盛行?健康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分析县级公立医院的定位与发展十分必要和重要?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要从性质?功能和结构三个方面把握好定位:承担县域公益任务,体现政府意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保障基层居民健康;建立县域内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前县级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规划?定位?学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改革发展的主要障碍,大健康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县域医联体和健康守门人制度;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县域一体化?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引领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各地都在深入贯彻新“医改”相关文件,许多有益的经验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其中,山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青海的基层卫生财政保障和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深圳的公立医院改革很有特点,本刊特予刊发,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同时也希望各地将宝贵的经验奉献出来,为新“医改”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国际经验和趋势,以及中国现状,阐述整合医疗在医疗卫生改革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建议将整合医疗作为中国医改的战略选择,大力整合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恢复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医疗卫生体系分割的局面,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求真务实 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宁波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在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医改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就是说,医疗卫生改革要坚持政府主导。近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包括从完善公立医院财政保障机制入手,使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质,从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药价贵”问题,等等。为此,本刊记者特赴宁波作专题采访,并约请宁波市卫生局局长撰文以飨读者,希冀在践行医改新方案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市长圆桌会议是首届中国卫生论坛特别安排的一项活动。旨在邀请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分管医改的市长共话医改。从医疗卫生行政领导的视角深入交流和探讨公立医院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院作为三亚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扎实推进医改工作,最终能够达到优化卫生人才结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核心目标,从而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完成医改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三年医改,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深圳市已经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完成了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任务。特别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1.
<正>寄语《中国卫生》: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地从"实"入手,关注改革实例。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等医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报道,把改革的最新进展告知读者。2015年的医疗卫生改革重点是两条线并行:公立医院改革与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这也是前几年改革的一种延续。从整体部署来看,公立医院改革是重点,既包括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也包括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对难度较小,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日益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医改方案出台整一年,也进入了实际操作的关键之年,来自各方的声音层出不穷。在此关键时刻,第七届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行。论坛主要对当前新医改运行及卫生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应邀参会的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春,就“构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几点意见。中国医学科学院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在阐述“人口健康与医学真谛”时,风趣的例证,引来阵阵掌声。会上,还讨论了中美医改政策宏观对比、医改中的医药卫生体制布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践现状、医改给民营医疗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医疗卫生如何应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产业的途经等重点议题,涵盖了从医改政策趋势到医院经营管理实践的诸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4.
<正>数年前,安徽医改先行先试,求解医改难题。在这场深入持久的改革中,安徽医改奏响了完整的三步曲:重塑基层医疗卫生生态,凸显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体制改革,突出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与定位;攻坚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勇涉深水区。作为安徽城市公立医院的肱骨之力,安徽省立医院的地位和影响历来举足轻重。在改革中,安徽省立医院通过以贯彻医改行动为经,以锻造医院硬实力为纬的发展策略,锚定国家区域医疗  相似文献   

15.
理性评估中国医改三年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医改三年来进展顺利,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模式初现雏形。理性评价医改三年的成效,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医改。本文根据评估标准,对三年医改成效、进展和制度建设进行评估,并就下一步医改面临的挑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立医院改革:公益性、财政补偿和治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2006年医改方案讨论起,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方向一直很难确定,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文件中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但公立医院改革又是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解决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医改的总体目标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省综合医改试点方案聚焦7个方面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基层综合医改成果、优化提升全民医保体系、改善加强药物供应保障、增强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督。重点进行突破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3项攻坚重点。并明确今年医改工作将统筹推进34项具体改革任务。7项改革攻坚的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卫生信息化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已成为医改过程中诸多体制、机制改革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日前,记者就医院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专访了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徐德林。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学杂志》2012,(9):66-66
<正>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2年我国医改将着力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医改旨在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制度基础、文化传统和国情民情等方面。新医改是以“四梁八柱”为框架的“大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在新医改中的作用,是医改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目前,新医改的战略重点仍是“强基层”,在抓好县域综合医改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域综合医改应从顶层设计与立法规划、基层创新与制度建设、纵向联合与全科医生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