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胸片各200张,对2种摄影方式所摄胸片的图像质量及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进行对比研究。移动CR和移动DR各200张床旁胸部摄影胸片,以其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2组的例数,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图像质量:移动C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69.0%,乙级片率24.5%,丙级片率5.0%,废片率1.5%。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83%,乙级片率16%,丙级片率1%,废片率0。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率移动CR低于移动DR。对病灶的显示能力:200张移动CR胸片中,126例行CT检查,67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CR能显示64例,3例未见病灶。200张移动DR胸片中,108例行CT检查,53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DR能显示52例,1例未见病灶。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33和0.918。结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移动DR摄影的影像质量、对胸内结构的显示及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均优于移动C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移动DR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床旁X射线摄片的图像质量,对现有移动X射线机GEAMX-4Plus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改造,由原来影像板(IP)成像再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扫描获得图像的方式改为DR直接摄片。方法以移动X射线机为基础.配置Pixium3543无线平板系统.设计基于该平板的数字摄影操作平台系统和曝光同步控制系统。结果DR改造后,移动X射线机可以正常使用,性能稳定,图像质量较以前CR模式得到大幅提高,获得临床认可。结论数字化x射线摄影改造既使原有移动X射线机得到充分的利用,也使床旁摄片质量、临床诊断及时性、准确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MUX-100DJ是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移动DR,设备操作性能高,性能稳定、成像清晰.相对常规DR来说,移动DR较容易发生故障的是机械性及网络等方面.本文对该设备出现的几例故障进行分析维修,供同行参考. 1故障1 故障现象:开机20 min后,触摸屏显示正常,但触摸功能失效.重启后正常,但20 min后故障依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数字X线摄影(DR)设备主要性能参数检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根据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特点,参考厂家说明和国外文献,对两台DR设备(柯达公司的DirectView DR9000系统,GE公司的RevolutionTMXR/d—XQ/i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质量检测。结果:所测性能参数的结果都在厂家提供的最大允许误差值范围内,表明这些设备可以正常工作,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DR设备性能参数的检测是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有效措施,也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内的基因与一系列疾病有关。本文作者过去曾报道南美的IDDM患者中,9%的IDDM白人患者与80%的黑人患者为DR3和(或)DR4。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发现有HLA-DR_3和DR4等位基因的个体,IDDM发病的相对风险比单有DR3或DR4的个体更大,这说明有多个基因参与发病。作者用HLA DRβcDNA探针对IDDM患者进行了MHC的RFLP分析。用编码高度多态性的5’β1和β_2区和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基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图像数据库的临床应用技术,探讨其在临床DR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100例DR患者的眼底图像,经过初选和归纳分析后选择300只眼,建立微型DR图像数据库及应用软件技术。对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图像进行人工直接诊断,并进行基于DR图像数据库技术的虚拟FFA诊断,对两者各层诊断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诊断一致性。结果在DR患者不同分期的层次中,FFA检查诊断相符程度均大于80%,人工直接诊断和虚拟FFA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0%。结论虚拟FFA诊断与DR眼底照相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该图像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技术可指导和规范临床DR的早期诊疗,也为有创性FFA检查在DR诊治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15个HLA—DR5HTC的RFLP结果分析及与细胞学分型比较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国内外15个DR 5纯合细胞(HTC)的RFLP结果,其中9个HTC还做了MLC棋盘。研究结果表明,DR5是一个高度多态的抗原决定簇。根据DR和DQ的多态性可将DR5HTC分成若干亚型,这些亚型与细胞学检出的D_w特异性相吻合,说明DR和DQ都参与了D_w特异性的表达。15个HTC中有4个是中国人DR5HTC,RFLP和MLC棋盘结果都表明,它们的D_w特异性与现知的D_w5、DB2和DB6都不同,分别属于3种新的D_w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国产与进口DR影像特点及性能,比较其临床应用效益和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的2013年我院诊断患者的1000张DR片,国产和进口设备各500张,根据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相关的质量和分类方面的评估,对于国产和进口的DR设备片进行百分数的统计.对于影像的特征、维修情况、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进口与国产DR优质片率分别是89.4%(447/500)和87.2%(436/500),国产DR机械故障4次,进口故障1次,软件故障两者各1次.结论 国产DR与进口DR临床应用效益和软件性能上无明显差异.国产DR维修率较高,硬件性能与进口DR比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螺旋CT与DR在急腹症-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再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胃肠道穿孔患者78例,对其术前DR和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符合率较DR检查发生显著升高(P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DR检查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DR)床边机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保养。方法各选取100例检查者,对DR床边机日常使用比较多的科室进行摄影,并分析其摄影技术、照片的评价指标及设备维护保养。结果 DR床边机与普通床边机比较,显示其特有的临床应用优势。各组照片质量甲级片率分别为:急诊监护组62.0%,骨科组64.0%,手术室组76.0%,平均甲级片率达到67.3%。通过对机器维护保养,机器运行良好。结论 DR床边机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功能,提高了床边照片甲级片率和工作效率,并体现出其特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早期研究发现少关节青少年慢性关节炎(PJCA)与多种MHC-Ⅱ类等位基因如DR8、DR5、DR6、DPw2相关,且已在DNA水平上得以证实。DPw2和DR疾病标志间无明显的连锁不平衡,且最近研究表明PJCA与DQ也有明显的关联,说明PJCA与HLA的关联是很复杂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发性少关节青少年关节炎(EOPA-JCA)中HLA-DP/DR间的互相作用。作者用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专题讨论会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对136例德国EOPA-JCA患者和199例无关健康者进行了DPB1和DRB1的PCR/SSODNA定型。结果发现:DPB1 * 0201和DR5(DRB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鼻咽癌细胞人白细胞DR(HLA-DR)抗原表达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组织中HLA-DR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了该抗原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44.2%(34例/77例)的鼻咽癌细胞表达HLA-DR抗原,而癌旁非肿瘤上皮细胞中该抗原阴性。HLA-DR抗原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随肿瘤进展,其阳性率呈阶梯状下降,不同临床分期肿瘤间该抗原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w<0.05)。随访8年以上的资料分析表明HLA-DR抗原阳性鼻咽癌的预后非常显著地优于该抗原阴性的鼻咽癌(P<0.01)。以上结果提示HLA-DR检测对于评估鼻咽癌预后有所帮助,支持肿瘤细胞可能产生免疫调节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人DR5(death receptor 5,DR5)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文库,从中筛选抗DR5 scFv。方法利用重组人DR5抗原免疫小鼠,分别扩增小鼠VH和VL基因,经重叠延伸PCR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以SfiⅠ位点定向插入PAK100噬菌粒载体,转化E.coli XL1-Blue,构建了库容为1×106的抗DR5单链抗体库。对抗体库进行5轮富集筛选后,phage-ELISA检测阳性克隆的抗原特异性,取1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抗DR5 scFv基因序列长747 bp,编码249个氨基酸,具有和DR5结合的特异性。结论本文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到了抗DR5 scFv,为研制临床免疫治疗的新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R胸部影像中对支气管扩张症病灶进行计算机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00例经临床或CT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的DR胸部影像.①采用影像对照方法,评价DR平片、影像增强片对支气管扩张病灶的显示能力.②对DR影像增强前后的囊状透光区进行灰度测量,比较其囊壁囊腔平均差值,观察其灰度轮廓的特征. 结果①DR平片、影像增强片对支气管病灶的显示,有显著差异. ②DR胸片影像增强前后囊状病灶灰度轮廓线呈凹形城墙样曲线,而正常支气管管腔轮廓线无此改变.③DR胸片影像增强前后囊壁囊腔灰度平均差值具显著差异. 结论 DR胸片经数字化影像增强技术处理,对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灶明显优于处理前的DR平片.灰度轮廓线与影像增强技术有助于提高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临床肾移植供受者HLA—DR位点DNA的分型。方法:设计并合成HLA—DR位点16对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建立PCR—SSP法,对52份临床肾移植供受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进行DR位点基因的分型。结果与微量PCR—SSP基因分型试剂盒分型方法比较。结果:所有临床样本的PCR—SSP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结果与微量PCR—SSP基因分型试剂盒分型方法完全相同,分型时间3h,特异性和重复性100%。结论:应用合成引物为临床肾移植供受者进行HLA—DR位点PCR—SSP基因分型简便快捷,重复性好,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摄影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 radiographpy,DR)已普遍应用于临床[1].DR技术具有影像层次丰富,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宽,分辨力高,X线剂量低等优势.利用DR优势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影像信息是数字化摄影的目的.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线性反锐化掩膜的DR图像边缘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DR)进行边缘增强处理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对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特别是发现早期病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反锐化掩膜的DR图像边缘增强算法。方法:首先,应用S型曲线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扩展图像的有用信息,提高图像对比度,以突出感兴趣区域;然后,使用非线形反锐化掩模进行边缘增强,根据图像的灰度特性来调节具有增强作用的加权因数,可非线性地增强影像的边缘细节。结论:本文利用非线形反锐化掩模对DR图像进行了边缘增强,突出了图像的边缘细节,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实用的边缘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谷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1):1933-1935
目的: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术(Digitalradiography,DR)检查在膝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均进行DR及传统X线检查膝骨性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R图像,计算DR检查对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准确性,并对比传统X线检查与DR检查对患者骨关节病变情况检出率.结果:81例膝关节炎患者DR检查出74例检出准确性为91.35%,传统X光检出率为80.25%(65/81),DR检查对膝骨性关节炎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X光检查(P<0.05).DR检查对骨质疏松、微小钙化、关节间间隙狭窄、籽骨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检查,滑膜增厚、半月板损伤退变、软骨下骨破坏检出率低于传统X线检查(P<0.05).81例患者中可见有关节边缘骨赘增生59例,关节腔间隙变窄49例,关节面硬化变形35例,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有37例患者软骨下可见囊性变形.结论:DR检查可显示膝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等变化情况,对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去黏附化对抗死亡受体5(DR5)抗体诱导的食管癌鳞癌EC9706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EDTA消化对蓝菌素A预处理或未处理的贴壁生长的食管癌细胞,制备悬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细胞表面DR5表达及人抗DR5功能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食管癌EC9706细胞DR5表达分布。结果:悬浮食管癌细胞对抗DR5的功能性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铺展者;未经蓝菌素A预处理制备的悬浮食管癌细胞的表面DR5表达明显高于经蓝菌素A处理制备的悬浮者。在铺展的食管癌EC9706细胞,DR5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表面,主要在细胞质,在细胞核没有DR5分布,但在悬浮的食管癌细胞表面DR5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去黏附化增强食管癌细胞对抗DR5功能性抗体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该作用是通过去黏附化增强DR5向细胞表面转运实现的,DR5的膜转运与高尔基体有关。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DR5表达分布的机制以及TRAIL和DR5的功能性抗体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 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特征将DR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分析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临床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分子分型以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的关系。结果 187例IDC中成熟型DR 15例,中间型DR 83例,未成熟型DR 89例。IDC中DR的组织学分类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成熟型DR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5);而与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中ER、PR表达有相关性,未成熟型在ER+/PR+的IDC患者中高于ER-/PR-患者(P<0.001);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