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埃索美拉唑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后的总疗效达到了95%,而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后的总疗效只有7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疗效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用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返流性食管炎患者17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组(n=90)、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组(n=8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内镜下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及内镜下疗效评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使用埃索美拉唑的基础上,莫沙必利及多潘立酮辅治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使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经奥美拉唑治疗后总有效率75.6%,观察组经雷贝拉唑治疗后总有效率91.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317);对照组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7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538),而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使用雷内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镜检查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检查总有效率(95%、9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兰索拉唑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3%,与对照组的8.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胃达喜对胃溃疡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埃索美拉唑)和对照(奥美拉唑)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埃索美拉唑与胃达喜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运用奥美拉唑与胃达喜进行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论观察组的治愈率为53.3%,治疗总有效率为94.1%,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1.2%,治疗总有效率为71.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相比较奥美拉唑而言,运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胃达喜对胃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西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春替丁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8w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为95.6%,胃镜下胃食管炎愈合情况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为82.2%,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黛力新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胃食管返流患者129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黛力新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组和铝碳酸镁片联合黛力新治疗组,分别定义为甲、乙、丙三组,对这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甲组治疗有效率较乙组和丙组高(P<0.0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丙组(P<0.05);甲组复发率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黛力新对胃食管返流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4w(疗程应以6w为宜)后进行疗效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2.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显示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50例,埃索美拉唑组5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治愈26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显著(<0.05)。埃索美拉唑组Hp阴性清除率96%;奥美拉唑组Hp阴性清除率80%;两组间数据(<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相应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党建英 《医学信息》2009,22(2):222-223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对照组: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于治疗后8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疗效,并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8%,内镜下有效率96.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4.2%.内镜下有效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静注辅助常规对症干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PCV、BUN水平及不良反应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NVUGIB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n =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3.33%,有效率为30.00%,无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60.00%、31.67%、8.33%和91.67%;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PCV及BUN水平相近,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和头痛.结论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静注辅助常规对症干预对ANVUGIB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6月收治于本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8例,根据治疗药物方案不同分为甲组(雷贝拉唑)、乙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及丙组(雷贝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临床总疗效为65.52%,乙组为62.07%,丙组为90.00%,丙组临床总疗效率高于甲、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L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三种炎性因子均降低,且丙组三项指标均低于甲、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79%,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79%,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临床疗效更好、有利于改善炎症情况,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将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B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作为对照。结果①A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6%,B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1.1%,A组和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患者胃内pH>4的时间明显长②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与奥美拉唑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对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40mg·次~(-1),2次·日~(-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次~(-1)口服,3次·日~(-1);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胃镜下食管粘膜愈合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食管黏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不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可提高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食管粘膜愈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采用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胃食管反流病64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独应用莫沙必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铝凝胶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口干、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症处理后都好转(P<0.05)。结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采用莫沙必利结合磷酸铝凝胶口服治疗能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复方四逆散联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72例,并与单纯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三联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联合复方四逆散治疗者其治愈率、总有效率,Hp 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较单纯西医三联治疗更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行抗HP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抗Hp三联疗法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3.0%,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皮疹、腹胀、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结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GAS水平、胃镜疗效、临床症状得分和Hp根除率.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IL-8、TNF-α和G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和GAS水平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胃镜痊愈率为82.22%,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泛酸、嗳气、上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的得分更低(P<0.05).实验组有88例患者Hp根除,根除率为97.78%,对照组有80例患者Hp根除,根除率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对炎性因子和GAS的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质子泵阴滞剂维持治疗是改善患者症状的有效药物.为观察小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上海地区6所医院对60 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同时,以雷尼替丁作为对照,观察了4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方法 1.病例104例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兰索拉唑(LAN)组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23~70岁,平均53.30±13.66岁;雷尼替丁( RAN)组44例,其中男35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52.76±14.87岁.2.方法根据反酸、烧心及反食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度进行症状记分.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记录为0、1 、2、3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对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两组患者入选后, 均口服兰闰唑(天津武田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达克普隆)30mg,每晚1次,6周后复查胃镜 ,并转入维持治疗.LAN组兰索拉唑(天津武田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达克普隆)15mg, 每晚1次,共1年RAN组雷尼替丁(上海延安制药厂)150mg,每晚1次,共1年.每2周随访记录症状并进行评分,治疗结束时复查胃镜.3.症状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 .食管炎疗效判断标准为治愈;有效;无效.结果 1.兰索拉唑治疗6周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104例患者用兰索拉唑30mg ,每晚1次,治疗6周,烧心、反酸、胸痛3种症状总体疗效,显效83例(79.81%),有效7例( 6.73%),无效14例(13.36%),总有效率为86.53%.治疗前,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A级 20例、B级20例、C级19例、D级8例;治疗后,食管炎治愈71例(68.27%),好转7例(6.73%) ,无效26例(25%),总有效率为75%.2.小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疗效 兰索拉唑30mg,每晚1次,治疗6周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N组60例,RAN组4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评分及食管炎分级方面无明显差异.兰索拉唑15mg,每晚1次,维持治疗1年.1年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疗效,显效43例(71.67%),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 50/60);雷尼替丁维持治疗1年,显效11例(25%),有效5例,总有效率36.37%(16/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雷尼替丁维持治疗无效者,症状均于1~4周复发.3.小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兰索拉唑15mg,每晚1次,维持治疗1年,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治愈37例(61.67%),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70%.雷尼替丁维持治疗组,治愈10例(22.73%),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32.09%.两组比较后发现,小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P<0.01).4.小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治疗6周后71 例内镜下食管炎治愈.其中44例用小剂量LAN维持治疗,7例内镜下食管炎复发,复发率为16 .28%;34例用雷尼替丁维持治疗,24例内镜下食管炎复发,复发率为70.59%(P<0.0 1).结论兰索拉唑可快速、有效地治愈反流性食管炎.且长期用药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说明小剂量兰索拉唑能有效地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