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对按病种和按费用进行医疗救助的方法所需资金量分别进行测算.方法:应用反事实分析法分别构建了现行政策下按病种和按费用进行医疗救助的测算方法.结果:(1)按现有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按病种人均救助资金(平均到全部人群)为3.45元; (2)假设基本医疗保险对试点病种医药费用的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0%,按病种人均救助资金为1.82元; (3)假设补充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比例为50%,按费用人均救助资金为6.08元.结论:重大疾病年人均住院救助筹资水平低于6元的地区建议开展以病种为主的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2.
《社区医学杂志》2012,(21):45-45
<正>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试行)》。通过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对参合居民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再给予补偿,并与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形成多重保障机制,提高参合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对重特大疾病的实际保障效果.方法:分地区、总费用水平和病种计算延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效果.结果:延安市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个层次的报销后,平均保障水平为77.14%;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随总费用上升而下降;总费用超过20万...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学杂志》2012,(17):13-13
卫生部日前表示,今年我国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通过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衔接,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2014,(3):62-63
针对农村居民患重病时医疗费用高,新农合基础保障水平有限,个人负担较重的情况,2014年,湖北省将进一步筑牢新农合常规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深入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门诊重症等相关政策,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武汉一位参合农民,患尿毒症,肾移植加血液透析,住院4次,医疗费用共计64.7万元。按照江夏区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10万元后,还有54万元的自付部分,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自付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的,还可再报销70%,30万元封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效果。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为样本地区,以2013年所有符合新农合大病保险赔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基本运行情况、不同医疗费用段的补偿情况、政策范围内以及实际补偿情况、新旧政策对比等角度分析2013年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结果 2013年新农合的实际补偿比达52.33%,大病保险的实际补偿比达14.18%,病患自付比例为33.50%。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保险的补偿比例逐渐增加,大病保险对大病患者特别是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的补偿比例较高,但政策设计与实际补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新政策在人均筹资、支付标准和补偿流程方面发生了变化。结论新农合大病保险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在病种间存在差异。大病保险补偿机制合理,部分病种患者经济负担仍然较重,政策设计与实际补偿情况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情况,为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和保障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2013年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872份,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受益患者的概况,计算救助前后年度自付费用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相对差距。结果:大病医疗救助对患者经济负担缓解作用有限;目前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比偏低,救助范围较窄,非五保、低保大病患者救助起付线高且年救助封顶线低,导致实际救助比远低于政策救助比。结论:逐步拓宽大病患者合规费用救助范围并提高救助比;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医疗救助发展的主要特点、重要性进行梳理,提出了医疗救助制度未来发展面临筹资、与门诊大病补偿制度衔接、与重特大疾病补偿衔接和建立临时救助机制等挑战,建议加大对医疗救助制度的资金投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障制度及社会慈善等资源的衔接,提高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大病兜底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主要内容,也是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题发布会上,该委财务司副司长刘魁介绍,各地以健全大病兜底保障机制为重点,通过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等措施,切实减轻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3项医保制度全覆盖,倾斜新农合、大病保险医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市新农合大病保险所补偿20类大病患者费用分布情况,并对大病保险防止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大病保险测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19.0对40617名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补偿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大病与年龄、医疗费用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大病保险基金补偿在不同年龄组人群、大病病种间差异较大,以老年人和慢性病为主;保险补偿后的部分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仍在40%以上。结论在按病种补偿机制不变条件下,建议大病医疗保险按年龄别和疾病别划分不同补偿比例,实施"分档补偿",在医保基金有限的条件下,可考虑划分出"老年人群大病保险补偿比例"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四川省宜宾县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和保障情况,并分析这种住院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取得的成效。[方法]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法。[结果]宜宾县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实施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的实际补偿比高于全县平均实际补偿比。[结论]宜宾县可全面实施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的支付方式,使新农合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同等提高,以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疾病因多需要在高级别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用高昂,参合农民的自付经济负担仍较为沉重。该文借鉴国际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经验,结合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的现状,分析建立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必要性,探讨建立新农合重大疾病追加补偿模式,省级统筹管理,科学筛选重大疾病病种,清晰界定重大疾病补偿范围,建立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大病救助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机制等,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证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的衔接情况。方法:选取湖南省A市的B、C两地为调查区域,以区域政策文件为主要研究文本,结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从人口覆盖、服务覆盖、费用覆盖、结算、资金筹集五方面分析制度衔接状况。结果: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制度存在衔接缝隙;大病医疗救助进一步减轻了救助对象经济负担,但效果有限;结算衔接在时间、空间上未能完全协同;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制约衔接效果。建议:统一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认定思路,协同起付线与封顶线,加大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的力度,统筹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资金,搭建制度衔接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在大病保障政策设计中,实行按病种付费、定点救治、分级医疗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四方面紧密结合。随着大病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及大病病种数量逐年增加,参合农民获得了更多补偿,新农合基金效能得以提升,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发展。但是,随着政策的推进,还存在分解收费、临床路径执行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亟需提高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5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在河南省全面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实现5个统一:统一资金管理。以省为单位筹集、管理和使用大病保险资金,实行省级统筹。统一补偿政策。全省统一补偿标准,2014年度,对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5万元的参合患者,大病保险再按  相似文献   

16.
《家庭健康》2012,(6):2-2
山东探索大病保障机制,用基本医保基金买商业保险近日召开的山东省深化医改工作会议及省卫生系统深化医改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将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将新农合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分别按病种和医疗费用来划分大病,并予以特殊的补偿政策。文章通过回顾两项制度的推进情况,分析比较两项制度的不同特性和推进中潜在问题,认为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是新农合制度的一部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保险;并探析了建立多渠道大病保险筹资机制的必要性,以及逐步实现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并轨运行是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贫困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现状以及新农合、医疗救助对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补偿、救助情况,为将慢性病门诊治疗纳入新农合范围和贫困医疗救助范围或提高补偿、救助比例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4 470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通过文献法,收集相关政策文件,了解补偿、救助现状. [结果]被调查农村贫困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354.0‰,月门诊费用的中位数为150.0元,最大值为3300.0元,慢性病年门诊治疗费用与人均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1.0,最大值为39.7,在调查地区,只有一个区县将慢性病门诊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和贫困医疗救助范围. [结论]在调查地区的农村贫困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现状不容乐观,慢性病门诊费用负担比较重,但对慢性病门诊治疗费用补偿、救助力度不够,在新农合补偿和贫困医疗救助方案设计时应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为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病有所医,无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吉林省逐步设立了五道健康保障线。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吉林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期间,在统筹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防线基础上,设立大病兜底第四道防线,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至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至80%。同时,通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收集对乌鲁木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分析,了解目前大病医疗费用的运行状况,分析医疗保险筹资、基金结余、医疗费用构成及实际补偿等数据。方法:利用资料来源、数据分析、构成比法来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新农合医疗保险缴费标准由2009年的180元逐年提高到2012年为313元,新农合基本达到全覆盖。2012年保险基金出现透支,基金支出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大病住院费用2009-2012年年均增长率为71%,2012年大病患者住院总费达4268.17万元,占新农合住院总费用的25%,2012年大病患者人均补偿费用2.52万元,与普通住院费用补偿的年均增长率18%相比增长(4%)较缓慢;大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较低。结论:大病医疗费用逐年上涨,大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提高补偿比,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降低大病医疗负担是首要任务,可尝试由商业保险来承担大病医保,降低经济风险和缓解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