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花 《医学信息》2001,14(2):111-112
深静脉血栓(DVT)由于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PE)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随着人工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和手术的日益普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倍受人们关注。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扩展至整个肢体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并发肺梗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现对其预防及护理作一综述。1 发病情况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欧美国家较多,1996年Nevelsteen等〔1〕报道,未采取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95例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求护士术前采取心理指导、术前评估、预防DVT相关知识宣教,术后遵医嘱及时、准确、规范给药,术后早期活动与锻炼、加强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发生DVT。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血凝块阻塞性疾病,也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尤其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有统计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占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94%。一般认为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是:血流滞缓,高凝状态,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是这三种原因共同存在和互为因果的结果。但研究发现,不少健康人没有任何临床诱因出现的一类所谓“特发性静脉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476例,术后并发DVT 9例,经及时精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蓉 《医学信息》2007,20(6):995-99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98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和对症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在98例高龄骨折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2%)。结论对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做好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护理干预对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我院将妇科术后病人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强化血栓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结果 观察组580例发生血栓6例,对照组450例发生血栓68例.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ICU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但目前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忽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其腹内压的控制等因素常常被忽略。本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病因、高危人群、评估识别、预防护理等角度系统地对LDVT展开阐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运动感觉障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给予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能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甚至死亡。THA围术期DVT的预防,旨在减少静脉内膜的损伤、加快静脉内血液流动、解除静脉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术后康复。DVT的预防必须贯穿整个围术期,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预防方法的特点,实施高效合理的个体化预防措施。笔者就THA围术期DVT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药物预防DVT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32例,术后连续腹壁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d×10d,口服阿司匹林1片/d×30d。其中13例分别于术后第3~9天先后出现术侧下肢循环障碍临床表现,结合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有症状下肢DVT,并立即行取栓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行取栓术后,临床症状消失,Homans征和Neuhof征转为阴性。2例患者术后伤口渗出增加,细菌培养阴性,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后伤口渗出减少,至术后2周伤口完全愈合。出院后随访1.5个月,再次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未发现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和术后患肢发生不明原因的肿痛时,应警惕下肢DVT的存在。早期诊断DVT,早期手术,并规范应用抗凝剂,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治下肢DVT。  相似文献   

12.
赵淑芳 《医学信息》2018,(2):172-174
目的 探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预防与护理措施,分析措施实施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显著优于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前,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循证实践程序和实施步骤、确定护理方案对60例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施循证护理并作出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有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结论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积极有效的,使护理工作有证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史娜 《医学信息》2019,(8):188-18919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马惠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11-1514
目的:探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结合气压泵治疗仪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预防性护理,观察组加用气压泵治疗仪,持续干预至术后第7 d.对比两组凝血指标、下肢血流平均速度、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下肢血流平均速度、下肢疼痛及肿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时间分别为(35.17S2.85)s、(17.22S1.41)s、(21.89S2.51)s,长于对照组的(31.76S3.22)s、(15.48S1.26)s、(18.63S2.03)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2.18S0.24)g·L-1,低于对照组的(2.54.0.19S)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3.02S2.55)cm·s-1,高于对照组的(29.14S2.58)cm·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疼痛评分为(1.57S0.75)分,低于对照组的(2.20S0.60),下肢周径为(30.41S1.29)cm,短于对照组的(32.59S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结合气压泵治疗仪能够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指标,加快下肢血流速度,减少下肢疼痛肿胀,从而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是骨科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和健康,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1]。  相似文献   

17.
袁圆  谢欣颖 《医学信息》2019,(2):107-110
目的 评价气压治疗对人工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气压治疗防治人工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及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并应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RCT,共572例受试者,根据Jadad标准,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3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做好患者的检查评估及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术后保护下肢,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DTV)表现。结果2036例患者顺利康复,有效率达99%,只有两例并发DTV,经治疗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是防止脊柱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于2004年3月~2011年3月我普外科共行98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LDVT患者6例.结果 6例LDVT患者中5例经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患肢静脉回流实现再通,1例患者行导管取栓术成功.结论 LDVT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前严格控制高危因素,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勤于病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治疗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游红林  胡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38-154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35例)、B组(37例)、C组(38例).A组术后第1d使用华法林预防DVT,B组患者术后1d采用物理方法预防DVT,C组术前12h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比较三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前、术后7天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相对比C组好转更显著(P<0.05).术后7天三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D-二聚体均有显著下降,C组患者指标更低,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影响较小,降低了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