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阳微阴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古籍对阳微阴弦的阐述 冠心病常以胸闷、气短、甚或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中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一语中的,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金匮要略》中论治心病专篇,对后世心病的诊治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笔者就本篇的证治特点,谈些个人浅见。 胸痹之病重在阴盛,治宜通阳逐阴 胸痹既是病名,又是病位和病机的概括。胸,指胸膺而言;痹,乃闭塞不通。故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胸痹、心痛”是中医病名,源起于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提起“胸痹、心痛”,人们大多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与现代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有关。但“胸痹、心痛”是否与“冠心病、心绞痛”有关,是本篇主要论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脏腑辨证首创于《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是如何对心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呢 ?综观《金匮要略》全书 ,书中论述心病证治的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专篇 ,而有许多内容散见于其他各篇之中 ,兹探索、综述如下 :1 胸痹心痛短气病《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将三种病证列在一篇 ,耐人寻味。从全篇条文来看 ,条文中往往以胸痹与心痛并论 ,或胸痹与短气并举 ,可知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但亦有专论短气与心痛的条文。1 1 胸痹 (肺源性心脏病 ) 胸痹之名 ,有病位、病机、症状三个方面的含义 :胸中者 ,乃上焦…  相似文献   

5.
胸痹即现代医学的冠心病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系由于冠状动脉壁的粥样斑块 ,引起血管腔的狭窄或填塞 ,导心肌缺血、缺氧 ,严重者可发生突然死亡。祖国医学虽无“冠心病”病名 ,但考《内经》有“心痛”、“真心痛”的记载。《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 :“心痛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之痛 ,鹰背肩甲间痛 ,两臂内痛。”这些论述概括了冠心病的基本病状。从而可以推论 ,冠心病隶属中医胸痛、真心痛、胸痹、心悸等范围。1 冠心病的发病机理《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 :“失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冠心病对应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2003年王永炎主编的《中医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助阳扶正法与冠心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在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有“痛如以锥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及“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此类似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指出了心源性休克时的征象及预后的严重性。下面仅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第九》为例试述仲景医学思想对冠心病治疗的指导意义。1病名含义《灵枢·本神》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当时未提出证治。仲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完整的论述,提出了独…  相似文献   

8.
<正>"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本文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入手,提出温阳通脉的主要治法,并运用于临床。1论病机,着眼"阳微阴弦"《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对本病病因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相似文献   

9.
马友合 《北京中医》1998,17(6):53-53
胸痹一病,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源于《内经》,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相似。《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之心水证:“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与心力衰竭类同。笔者于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应用益气温阳、活血利...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悸”范畴,其主要病机在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1条就提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此虚当为阴阳两虚,是胸痹病之根本,瘀血和痰饮则是阴阳不和,气血瘀滞,运化失职...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症状却早有记载。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心病先心痛。”指出了心痛,是心脏疾患较常见症状。《灵枢·厥病将》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就相当于心肌梗塞时心源性休克症状。并指出了它的严重性。到汉朝对本病就有了进一步认识。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已认识到冠脉循环功能不全与呼吸困难的关系,就相当于左心衰竭的现象、至宋朝对本病认识记载更为详细,如《圣济总…  相似文献   

12.
张镜人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被列为首位。吾师张镜人教授从冠心病所表现的各种临床证候出发,积累了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与有效方药,兹介绍如下。一、中医对冠心病证候表现的记载冠心病的证候表现,在古代的中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肋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以后,有更多的医学文献对冠心病的证候作了细致的描述,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圣…  相似文献   

13.
<正>何燕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临床、教研、科研工作30余年,医理渊博,学识丰富,尤其对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有较深的造诣。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从而明确地指出胸痹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上焦阳虚,下焦阴盛。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下焦痰浊水饮之  相似文献   

14.
刍议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古今医者对其论述颇多。笔者温习经典,查阅今文,验于临床,再谈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以就正于方家。 1 命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然对其内涵并无明确启示。迨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始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并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然据其所述脉证与病机,与现代医学所称“冠心病”却不尽吻合。若冠心病患者,不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15.
边秀娟 《中医研究》2003,16(6):13-15
《金匮要略方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该书治法严谨 ,方药精练 ,尤其论胸痹一篇 ,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上均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笔者就本篇论治特点 ,谈些个人浅见 ,供参考。1 胸痹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第一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本条主要精神的概括 ,历代医家对“阳微阴弦”的解释稍有分歧。如《金匮要略释义》认为阴阳指诊脉之…  相似文献   

16.
阳微阴弦脉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7)周家滨指导:李铁君关键词冠心病可疑冠心病胸痹心痛脉诊笔者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为指导,系统观察了102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可疑心绞痛患者的脉象,结合心电图及有...  相似文献   

17.
十七论胸痹病《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综合胸痹、心痛、短气并论。其实,胸痹是病,心痛、短气是胸痹病中所表现的主证。本文专论以心痛、短气为主证包括喘息、咳唾、胸满、背痛、胁下逆抢心,心中痞,不得卧等症状的胸痹病脉证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心痛的论述文只九条,叙证可谓简略,然却言简意亥,论理严谨,治法详备,疗效卓著。其论述上承灵素,下启各家,为临证治疗胸痹心痛开创通阳逐阴治则之先河,历来被后世医家视为规矩准绳。故此,本文拟以《金匮要略》方论为依据,谈谈我们学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的肤浅体会。一、学术源流胸痹、心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灵枢·本脏篇》云:“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灵枢·邪气脏病形篇》云:“心脉微急,为心痛引背”;《灵枢·杂病篇》亦云:“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  相似文献   

19.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谈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五版)认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数病合篇,“胸痹”和“心痛”是并列的两种疾病,“短气”是“胸痹”的伴发证。笔者不以为然,略陈管见如下,以祈大方指正。一、“心痛”即胸痛“心痛”在《内经》中多处可见,《难经·六十难》对厥心痛和真心痛也有论述。《内经》、《难经》都认为,“心痛”是心痛的表现。既然心痛属于心痛,其疼痛部位必然与心脏位置密切相关。心位于膈上,居于胸中,所以心痛必然表现为胸痛。只有痛在胸膺,古人才可能作出“心痛”这一脏腑定位诊断。《简明中医辞典》解释“心痛”的含义有二:一指心绞痛,再指胃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言胸痹、心痛的总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有时二者单独出现,有时亦可合并发作,难以截然分开。细究之,阳微即寸脉微,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胸膺阻塞不通而发为胸痹。阴弦即尺脉弦,阴寒过盛,阴邪上乘阳位,胸膈阻塞不通而发为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