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防工作中正确、快速地诊断疟疾极为重要,迄今为止,确诊疟疾仍然赖于镜检病原体的方法,即常用的厚、薄血膜检查疟原虫的方法。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亦曾提出“在疟疾的寄生虫调查方面只有厚血膜用作常规检查”。但在常规厚血膜染色过程中,溶血、染色和冲洗等步骤往往使疟原虫腐蚀破  相似文献   

2.
湿血片荧光素吖啶橙染色法检验间日疟原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血膜和薄血膜用荧光素吖啶橙染色检查疟原虫,国内外已证明有疟原虫易于发现和检出率高等优点;但应用于门诊检查,还不能适应快速诊断的要求,主要是厚血膜干燥要一定时间.为此,我们进行了湿血片吖啶橙染色检验疟原虫的研究,并与湿摁片吉氏伊红皂素染色法及厚、薄血膜常规染色法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荧光素染液的配制:所用荧光素为吖啶橙粉,以吖啶橙粉1克加蒸馏水99毫升配成1%吖啶橙母液,置于棕色玻璃中,保存于4—8℃冰箱中备用.此次所用者为保存了三年多的吖啶橙母液.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氏染色法与姬氏染色法对疟原虫的镜检效果。方法:收集检出恶性疟原虫4名患者的抗凝血液4份,共制作血涂片80张,根据数字奇偶随机法分为瑞氏组和姬氏组,每组40张血涂片,瑞氏组采用瑞氏染色法,姬氏组采用姬氏染色法,比较两组镜检效果。结果:瑞氏组有4张血膜发生脱落,均为厚血膜;姬氏组共有9张血膜发生脱落,其中薄血膜3张,厚血膜6张。两组未脱落的血膜均着色成功。姬氏组整体染色效果稍优于瑞氏组,姬氏组染色疟原虫小滋养体的核、胞质分辨率较高,且疟色素明显,颜色明亮,虫体结果较分明。结论:姬氏组整体染色效果稍优于瑞氏组。瑞氏染色法适用于临时性和少量标本的检验;姬氏染色法适用于获得染色质量好或者大批量标本染色。  相似文献   

4.
镜检血片、诊断疟疾 ,因操作简单、诊断准确仍是海南基层疟区主要的诊断方法 ,为了解基层疟原虫镜检站的镜检水平 ,我们于 1998~ 1999年分别收集五指山 ,陵水、保亭、万宁 4县市基层镜检站血片共 6 171片 ,复检分析血片制作染色质量和血片镜检结果符合率。为制订疟防措施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血片来源 分别抽查“四热”病人全部阳性片和疟联防区 5 %~ 10 %和省疟防基地 15 %的阴性片。1 2 复检内容 血片制作和染色均分为优片、中片和差片三等级 ,血片制作优片和中片都有厚血膜和薄血膜 ,差为只有薄血膜难镜检 ;血片染色优良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发热患者疟原虫血涂片制作质量和实验室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为制定和调整本省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2019年湖北省全部网络报告疟疾病例血涂片和从各市(州)疾控中心抽检的疟原虫阴性血涂片进行镜检复核,从血涂片制作、染色、清洁度、镜检结果及虫种符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8-2019年湖北省共复核疟原虫血涂片2 136张,血涂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82.77%、81.88%、85.25%,不同地区血涂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02、113.984、60.519,P均<0.05)。血涂片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厚血膜脱落、厚薄血膜过大或过小、厚血膜溶血不全和染色过浅。2018-2019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病例285例,实验室镜检复核285例样本,疟疾镜检阳性病例258例,总体疟疾镜检阳性率为90.53%(258/285),虫种符合率为89.92%(232/258),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镜检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3.85%、100.0%、8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疟原虫血膜瑞氏染色法与姬氏染色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疟原虫阳性患者3例,及未找到疟原虫患者7例为研究对象,每人抽取静脉血液2 m L为一份,每份血液样本制作疟原虫血涂片10张,共制得100张血涂片,随机分配50张做瑞氏染色,50张做姬氏染色。待血膜自然干燥后,变换顺序交由2位形态学经验丰富的医生镜检观察。结果瑞氏组中厚血膜脱落数为5张,薄血膜脱落数为2张;姬氏组厚血膜脱落数为6张,薄血膜均未脱落,从镜检来看,瑞氏组细胞胞质显示不清,有粘连,血膜背景暗红色,虫体结构模糊,颜色暗淡不清晰,核呈红褐色,浆呈暗蓝色,核质显示不清;姬氏组胞质显示清楚,少粘连,血膜显示背景青蓝色,虫体结构清晰,颜色鲜亮,核呈鲜红色,浆呈天蓝色,核质显示清楚。结论通过两组血膜结果比较,姬姆萨染色的疟原虫血膜稍优于瑞氏染色的疟原虫血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淮安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质量,为镜检质量考核以及消除疟疾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淮安市各县(区)疟疾中心镜检站已复检血片和辖区内门诊镜检站阴性血片进行随机抽样,抽取所有网络直报的阳性血片和不少于3%的阴性血涂片进行复检。从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方面对血片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共抽查已检血片5 086张,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0.25%、92.24%和92.57%,不同年份复检血片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月份复检血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不同县区复检血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血片质量缺陷以沉渣、厚、薄血膜制作不规范以及偏碱性为主。结论淮安市疟原虫血片质量较好,达到省疟疾中心镜检站制定的判定标准。但仍需加强培训和督导,促进血片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为清除传染源、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在1986~1988年全县建立疟疾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连续4年疟疾年带虫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经省级考核已达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现将热性病人血检结果分析如下。方法与结果 1.全县建有9个血检站,15个血检分站,1个疟疾中心技术指导站。 2~12月,凡体温超过37.5℃以上除外伤感染的热性病人外,均采厚、薄血涂片,用姬氏染色后,油镜检查厚血膜法。区、乡卫生院  相似文献   

9.
周围血涂片染色镜检疟原虫仍是当前确诊疟疾最可靠的方法。其中厚血膜用以检出疟原虫,薄血膜用于虫种的鉴定。目前常用的染剂为吉氏和瑞氏染剂。但由于若干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原虫的漏检,特别是对于低原虫血症,所以病原诊断一直是疟疾防治工作中实际存在和亟需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谨就疟疾病原诊断的应用方面综述如下。常用血检方法申影响疟原虫检出的若干因素一、周围血液中疟原虫的密度一般认为,每立方毫米血液  相似文献   

10.
疟疾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传染病.迄今为止,显微镜镜检(厚血膜,薄血膜)仍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显微镜镜检做为一种诊断方法又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疟原虫形体小,形态相似,难以染色和检出,要有经验的人员才能做到正确的诊断;同时,镜检费时费力,小适合人规模样品的检测[1]七十年代初,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间接荧光抗体[1,2]和 ELISA[3]均很快在疟疾诊断中得到应用。然而,这些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难以区分是现在还是以前的疟疾感染;其次,疟疾流行区人群的循环抗体水平高,用血清学检测流行区个体…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疟疾的防治工作,我省各地建立了许多发热患者镜检站,以便及时发现疟疾患者,进行治疗.然而镜检站检验疟原虫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患者治疗的问题,而且对疟疾的控制与传播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对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两个省辖市级医院及两个公社医院的门诊检验室(及镜检站)检验疟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厚血膜法作为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2.
<正> 疟原虫常规临床检查法,是用患者的外周血制成厚片或薄片,干后用蒸溜水或皂素溶解红细胞后,再用美蓝伊红染色液(瑞氏染色液)或姬姆萨染色,水洗干后镜检。笔者对上述常规染色法作了一些改进。首先配制5%的染色液;用5毫升美蓝伊红染色液或瑞氏姬姆萨染色液,加入蒸溜水95毫升即成(视临床上用量大小配制总量多少而定)。把染色液置入染色缸内,把制成的血片依次编号置染色架上,后置入染色液中染色10-15分钟,取出染色架置流水处冲洗,干  相似文献   

13.
我县以往是单一间日疟流行区,1987年9月首次由海南岛输入恶性疟。为摸清输入情况,杜绝传播和蔓延,我们对部分到海南岛做工归来人员(以下简称归来人员)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一、对象及方法(一)对象及方法:采用询问的方式直接向归来人员进行调查,并采耳垂血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镜检。对有疟疾症状者进行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4.
运用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染色法,于疟疾流行季节前和流行季节后,分别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同时进行了薄血膜疟原虫镜检和脾脏检查以资对照。调查结果表明,疟区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原虫率,流行期后均高于流行期前。显示当地疟疾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双重PCR用于高疟区疑似疟疾病人诊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疟区"三热"疑似疟疾病人双重PCR检测与传统镜检法检测的比较,探讨双重PCR应用于临床诊断疟疾的前景。方法在高疟区门诊采集就诊的"三热"疑似疟疾病人末梢滤纸血,用chelex-100提取DNA模板进行双重PCR检测,同时与显微镜镜检厚血膜查找疟原虫进行比较。结果在334例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样中,双重PCR检测疟原虫敏感性为96.1%、漏检率为3.9%。镜检法检测疟原虫敏感性为86.1%、漏检率为13.9%。结论双重PCR在诊断疟疾上比传统镜检法敏感性高,适合于临床实验室对疟疾诊断。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一种地方性传染病 ,分布几乎遍及全球。而我市主要分布在峡谷及热坝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非疟区人群不断地进入我市疟疾流行区 ,致使非疟区流动人员染上疟疾 ,通常再把感染上的疟疾带动非疟区引起疟疾的发作及流行。据调查在过去疟疾防治中 ,常规采用厚血膜、薄血膜血片法。但是 ,此方法陈旧 ,不利于现代快速检查及诊治疟疾病例。为此 ,作者针对上述不利因素 ,于 1998~ 1999年对外来流动人口采用活检疟原虫方法快速诊治及检查疟疾 88例。检出率高达 97.73% (86 / 88)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验疟疾的可靠方法。现将…  相似文献   

17.
去年的三、四月份,我们工地进行“囨氯胍”(商品名“退疟净”)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工作。在方法及药量的采用方面,为了比较正确的进行疗效观察,对门诊的疟疾病例中不但要求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且须在血液厚、薄血膜染色中查到疟原虫后方才给药,进行观察。在药量及服药方法上我们系采用四日疗法,即成人量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在疟区里取发热病人周围血涂片染色镜检疟原虫,是侦查疟疾传染源较好的方法,它是当前监测疟疾重要手段之一。疟疾年带虫发病率这一指标的应用对疟疾的定量比疟史调查准确和可靠得多。进行这一工作就需要培养大批的疟原虫镜检员。这些镜检员镜检疟原虫准确程度,就直接影响到根除疟疾措施落实和防疟效果的判断。本文就影响短期训练疟原虫镜检员的一些常见因素作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双重PCR检测海南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双重PCR检测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方法 对疟区求诊发热病人,手指取血分别制作厚薄血膜片和滤纸血斑作为检测血样。参照献用恶性疟原虫PF1-2和间日疟原虫PV3-5为特异性引物,同在一个反应体系常规进行PCR,扩增片段分别为206bp和431bp。同时镜检厚血膜作对照。结果 该反应体系最低可检出原虫血症为1个恶性疟原虫/μl血和10个间日疟原虫/μl血的感染;检测132例疟区发热病人血样的阳性率为65.1%,而镜检法为64.4%,且有1例漏诊和3例误诊,两法符合率为97%。结论 双重PCR用于疟区发热病人检测,较镜检敏感、特异,适合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还可用于血检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几种血涂片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涂片染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和组织学教学片的制作。传统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氏、Giemsa氏和Wright-Giemsa混合法,作为医学检验以简单快捷为首选,而要制作教学标本,则对染色效果、标本存放时间要求更高,对此,我们对各种染色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比较,以期找到较稳定的、效果满意的染色方法用于制作大批量教学标本。1材料与方法1.1采集标本用消毒采血针头扎刺手指头或耳垂,滴取黄豆大小血滴于洁净载玻片上,推成均匀血膜,自然晾干,用甲醇固定2min~5min。大量制作教学标本可一次推出所需血膜,固定待用。1.2染色1.2.1Giemsa氏染色法将Giemsa原液(配制1年后)分别与pH6.4、6.6、6.7、6.8的磷酸盐缓冲液按1∶10的比例配成工作液;将固定好的血片分别滴染以上4种工作液,每种染液又分别染25min、30min、45min、60min,自来水冲洗、镜检。1.2.2Wright氏染色法染液按传统方法预先配好,我们使用配制1个月后的Wright氏染液,用前用pH7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倍,分别染5min、10min、15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镜检。1.2.3Wright-Giem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