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失败原因。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行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32例,对手术失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15个月,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有4例治疗结果不理想,出现关节疼痛、僵硬、关节炎等。结论:在行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术时,重视每一个治疗环节,恢复患者的正常踝穴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孟氏外固定架联合筋束骨正骨手法在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诊治的9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前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者给予孟氏外固定架联合筋束骨正骨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指标以及疼痛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以及1个月后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皮肤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结论:孟氏外固定架联合筋束骨正骨手法应用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可有效改善影像学表现和疼痛程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踝关节骨折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设定为手法组,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4例设定为对照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各组疗效评价、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5.
6.
7.
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10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1998年,作者采用闭合整复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10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6例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7岁。骨折部位左踝49例,右踝57例。按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类及分度标准〔1〕分,度骨折44例,度骨折62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由内向外开放,无明显污染。外伤后至入院时间1小时~9天。2 治疗方法2.1 复位方法 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缝合,然后按闭合骨折整复固定。方法是:患者仰卧位(以左侧发病为例),助手双手抱患肢小腿中上1/3处。术者右手握患肢足背、左手握患肢后跟,同时拔… 相似文献
8.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附4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48例,统一按Lange—Hanson分类,旋前外旋型骨折为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旋前外旋型(Ⅲ度),收治的48例病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物分别有普通钢板、锁定钢板、拉力螺丝钉、可吸收螺丝钉等多种。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参加随访,参照齐斌提出的评定标准分为:优良4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结论旋前外旋型骨折是旋前外旋型骨折(Ⅲ度),具有明显不稳定性,本组病例证实手术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腓骨后外侧切口的手术方式,复位固定的顺序按照外踝、后踝、内踝、胫腓联合进行,观察疗效。结果对24例患者进行620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可以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将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踝关节恢复到正常解剖关系,使踝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康复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小民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25-125
开放型先清创缝合。患者仰卧(以左侧为例),助手双手抱患肢小腿上1/3处,医者两手分别握患肢足背、后跟,行拔伸牵引,并作踝关节外翻、外旋、跖屈抖动,再快速行踝关节内翻、端提、背伸及内旋;重复手法1~2次,至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7岁。左侧31例,右侧29例。闭合性损伤48例,开放性损伤12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为旋后外旋型,其中Ⅲ度26例、Ⅳ度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中位数7.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2例失访,其余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切口愈合不良,由切口周围皮肤张力过高所致,局部常规消毒、更换敷料,3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1例关节面复位不良,可能是骨质疏松造成复位丢失,因未出现临床症状而未进行治疗。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8周。术后12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2.4±6.1)分,优54例、良3例、差1例。差的1例,早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而导致踝关节僵硬,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后关节僵硬症状消失,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定结果为良。结论: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占踝关节损伤的40%~70%,其大部分患者均可采取保守治疗-闭合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制动。自2000年~2006年,应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56例成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制的可行性,并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其指导意义。方法:用成人踝部的CT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踝关节结构,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力学分析;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应变较大值主要位于外踝上缘、距骨后突、距骨外突、胫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指导临床应用中,经过10到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其中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差0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有限元模分析方法可用于模拟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理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康复,恢复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分析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三踝骨折患者10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使用中药外洗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VAS、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背伸(27.38±6.15)、屈曲(44.73±3.96)、内翻(16.96±7.18)、外翻(5.72±2.43)、屈伸(71.18±7.19)、内外翻活动度(23.91±6.17)、AOFAS评分(96.17±1.05)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背伸(23.82±8.42)、屈曲(41.82±6.23)、内翻(14.43±4.24)、外翻(4.67±2.73)、屈伸(65.72±10.62)、内外翻(20.05±7.05)活动度、AOFAS评分(89.46±0.58)分;观察组(95~100分)百分比(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85分)百分比(3.85%)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观察组VAS评分(1.01±1.12)分、SAS评分(35.58±9.4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3.05±1.08)分、SAS评分(49.57±1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中药外洗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创口恢复情况较优,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骨折脱位属于关节内骨折,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踝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自2000~2005年,作者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骨折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