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流脑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1年以来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0 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在0.047~220.41/10 万,死亡率0.013 ~25.98/10 万,有6 个流行高峰.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05 年分别下降91.8%和71.7%.2006~2010 年,全省流脑发病和死亡排前3 位的地区是安顺、铜仁和遵义,其中安顺病例占发病总数的34.9%;1~3 月发病268 例,占发病总数的73.0%;发病主要为小于15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9.5%;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7.8%和28.1%,2010 年散居儿童构成较2009 年上升35.1%.2006~2008 年幼托儿童发病构成分别为3.7%、1.4%、7.0%,2009、2010 年幼托儿童无流脑发病.自2007 年贵州省检测出首例C 群Nm 阳性病例,2007~2010 年共检出4 例C 群Nm 阳性病例.结论 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但病例以15 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C 群流脑病例呈增多趋势,散居儿童依然是贵州省常规免疫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1951-201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及免疫策略,为制定和调整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1951-2014年流脑监测资料及流脑免疫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4年贵州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75 622例,死亡20 993例,1951-2014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0.014~220.41/10万,年均死亡率0.004~1.75/10万。全省流脑发病率从2006年的0.504/10万降至2014年的0.014/10万,下降97.22%;2007-2014年贵州省流脑年均发病28例、年均死亡4例,均分别较1951-2006年下降99.04%和98.93%。贵州省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6.68%的病例发生在冬春季,高峰在2月;80%以上的病例为1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学生,流脑发病占比较大(50%)的是毕节、遵义和铜仁市,自2006年MPV联合免疫策略实施以来,全省流脑发病率大幅下降,无明显发病高峰,总体呈散发。结论接种MPV是降低贵州省流脑发病及死亡的有效措施,MPV常规与A群MPV应急接种联合免疫策略的实施对降低贵州省流脑发病及死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全省累计报告1398例流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累计死亡92人,年均死亡率为0.41/10万;年均病死率为6.58%;遵义、毕节、铜仁和安顺流脑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6.17%;病例中以学生为主(63%),其次为散居儿童(21%);10岁以下病例占51.22%;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2~4月.[结论]贵州省应以实时监测、现场快速反应、适时加强信息沟通为流脑防控的主要策略,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通过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以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福建龙岩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岩市2010—2014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在68.23/10万~109.15/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8~12月,病例占总数的58.52%。男女性别比为1.73∶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报告总数的77.81%;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占75.06%;其次是农民和幼托儿童。结论龙岩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秋冬季节是高发季节,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重点的防控人群,社区、农村和学校是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9-2017年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流行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7年江苏省流脑病例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999-2017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814例,年均发病率00575/10万,其中2004年发病率最高,2017年降到最低;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5644%;12月份到次年4月份为流脑发病高峰,占8713%,其中2月发病最多;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092%和 2277%;2006-2017年,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主要流行菌株,占有明确菌群结果的5634%。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呈下降趋势,但病死率有所上升,保持较高接种覆盖率,适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流脑疫苗补充免疫,同时加强流脑菌群变迁监测,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万。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黔西南州、毕节市和遵义市;发病年龄为5月龄~1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9岁;学生占61.29%,散居儿童占35.48%,农民占3.23%;未完成脑膜炎球菌疫苗基础免疫、否认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93.55%。实验室病原分群C群占66.67%,A群占33.33%。全省2011-2012年未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2013年发生2起聚集性疫情。结论贵州省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全省流脑主要的致病菌群,应重点提高学生和散居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范耀春  李澄  闫真  闫绍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27-5528,5531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流脑病例1085例,年均发病率为0.2339/10万;死亡106例,年均死亡率为0.0229/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8%;全自治区12盟市均有流脑病例报告.0~岁组发病数最多.全区流脑发病主要集中于上半年,3、4月份发病最多.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为315例,占总数29.03%.结论 该区流脑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脑预防策略有效.流脑监测工作水平提高.今后要加强对该区儿童、农民、工人和东部区人群流脑预防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8.
蒋凤  张丽  刘铭  朱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25-2927
[目的]分析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探讨防制策略。[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贵州省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贵州省共报告4676例乙脑病例,死亡234例。2007、2008年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乙脑在贵州省高度散在发病。发病时间以7、8月为高峰。0~14岁占发病总数的94.56%~97.78%,2004~2006年与2007~2008年0~14岁(或≥15岁)发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3,P=0.001)。散居儿童和学生占发病总数的89.07%~94.47%。[结论]贵州省乙脑发病率高,病例呈高度散在分布,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0~14岁儿童是易感人群。乙脑疫苗强化免疫有效地降低贵州省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衢州市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1950-2006年流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衢州市累计报告流脑病例30294例,死亡14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病死率为4.80%。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高发,3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85%。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36.60%。结论加强流脑监测,关注菌群的变迁,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北碚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病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9年北碚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4 199例,平均年发病率195.91/10万,呈现隔年高发、波动上升特点。发病呈双高峰分布,4-7月病例占总数的48.72%,10-12月病例占总数的34.09%。其中1~3岁儿童发病最多,占总数的70.69%;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病原监测发现,非EV 71非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呈上升趋势、成为优势毒株。结论 2010—2019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季节、人群分布规律,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早期处置幼托机构聚集疫情,降低该病对儿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1年聊城市流腮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聊城市共累计报告流腮病例79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发病呈季节性规律,4-5月和9月为发病高峰。东昌府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5.27/10万),临清市最低(1.26/10万),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0.35%(638/79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1)。全部病例中,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660例,占发病总数的83.12%。结论 2017-2021年聊城市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15岁以下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相吻合。应加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的流腮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辽宁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了解流脑流行现状,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发病数据。结果 2006-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0 1/10万,死亡28例,年死亡率为0.004 6/10万,病死率为15.30%。发病时间以冬春季为主,11月至次年5月报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9.0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2.46%。2006-2019年共检出明确脑膜炎奈瑟菌(Nm)分群病例11例,A群最多(81.82%)。从密切接触者分离到Nm 54株,A群最多(66.67%)。结论 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疫情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儿童流脑监测工作,做好实验室检测,提高Nm检出率,关注菌群变迁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西安市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3年手足口病信息,并用各区县疾控中心的个案调查表对病例信息进行订正和完善,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1.2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8∶1,2010-2012年重型手足口病主要病毒株是EV71病毒;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4-7月,占病例总数的71.34%;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3.01%和34.18%。结论西安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监测、有效处理疫情是控制西安市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济南市流脑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流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济南市1951~2003年流脑发病法定报告资料和流脑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多年来,济南市流脑发病呈逐年下降态势,期间出现3次大的流行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3~7岁年龄段,发病率为8.47/10万,散居儿童占63.35%,2~4月占71.24%;城乡结合部的历城区发病率最高。[结论]济南市流脑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流脑疫苗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脑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海淀区共报告75例流脑病例,死亡14例,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外来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该市人口(χ2=74.314,P0.001)。病例分布在22个地区,均为散发;3—5月为高发季节,占病例总数的67.00%(50/75);男性比女性多,性别比为3.17∶1(57∶18);15~30岁是高发年龄,占病例总数的46.67%(35/75);发病以民工和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5.33%(49/75)。结论 2004—2013年海淀区流脑发病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并维持在极低水平,要继续做好流脑疫苗常规接种和外来务工人员流脑疫苗接种,并加强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灵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灵山县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 013例,年均发病率9.95/10万;2004-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0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10月发病占82.0%,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年均发病率较女性高,性别比1.7∶1;散居儿童(包括幼托儿童)、农民、学生分别占72.6%、17.3%和6.9%;0~4岁组占67.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 2004-2010年灵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先升后降,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应针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三门峡市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三门峡市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 2010~2014年三门峡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359.13~527.74/10万,5年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较低的发病态势(P〉0.05),发病前10种病谱排序变化不大,乙肝、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梅毒始终位居前4。不同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岁发病最多,12 921例,占发病总数的27.04%,农民、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19 953、9 944、3 824例,分别占41.76%、20.81%和8.00%。结论 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呈较平稳的态势,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有小幅度的上升,而丙类传染病的发病上升趋势较为明显。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梅毒和丙肝为防治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锦州市太和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锦州市太和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锦州市太和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690例,无死亡病例,1例重症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01.87/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松山街道、凌南街道、新民乡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5.74%。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份,2~4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9∶1。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为主,占51.30%(867/1 690),其次为散居儿童,占44.08%(745/1 690)。病原监测结果为肠道病毒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结论我区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下降态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防控的重点人群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9.
崔永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34-1235,1237
目的掌握沈阳市铁西区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1.73/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3.41/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12/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43∶1;6—9月报告发病占病例总数83.93%,实验室诊断病例25例,其中EV71病毒感染占56%;散居儿童、幼托儿童2项职业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9.47%和46.57%,0~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93.77%。结论该区手足口病夏秋季发病高峰及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该区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预防控制意识和水平,加强疫情动态监测,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衢州市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1950—2006年流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衢州市累计报告流脑病例30294例,死亡14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病死率为4.80%。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高发,3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85%。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36.60%。结论加强流脑监测,关注菌群的变迁,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