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G在全国第三次脾胃病学术会议认为CAG,辨证可以归属于“胃痞”证。CAG在临床上多以脾胃虚弱型为常见,因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或外邪入侵等,均易致脾胃受损,日久即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脾胃虚弱,又易致外邪入侵,且病不易恢复;又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胃络失养,萎弱不荣,亦易致胃气虚弱之象。因此,脾胃虚弱是CAG好发病根本原因。在治疗脾胃虚弱型CAG病时多采取补气健脾为主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称之为肝积。通常以形体累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差,为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揉脐、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有调节脾胃,补益气血之功。运内八卦有宽胸利膈、行滞消食之效。捏脊有平阴阳、理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故此,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称之为肝积.通常以形体累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差,为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揉脐、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有调节脾胃,补益气血之功.运内八卦有宽胸利膈、行滞消食之效.捏脊有平阴阳、理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故此,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膏方非单纯补剂,亦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多有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的表现,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脾胃虚弱则气血阴阳皆易不足,膏方所采用的药物,多以扶正补益为主,故通过膏方调补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达到增强消化功能,强身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气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输至脏腑经络。病后调护脾胃,乃是东垣《脾胃论》的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6.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甚为广泛。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患病又多外感六淫邪气 ,内伤饮食 ,且均能损伤脾胃。脾胃既伤 ,则气血生化不足 ,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又容易招致外邪。因此 ,外邪可以损伤脾胃 ,而脾胃损伤又易感外邪 ,二者互为因果。当外邪侵犯脾胃 ,其功能受伤只要祛除外邪 ,而功能自复。然而素禀脾胃虚弱或脾胃功能损伤较甚 ,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体内容易生湿、生痰、生积、生寒、生热等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气 ,往往内外合邪。表里同病 ,虚实…  相似文献   

7.
唐彦 《河北中医》2003,25(11):826-827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而小儿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尤为迫切 ,但其脾胃功能尚未完善 ,与此种高需求发生矛盾 ,饮食稍有不慎 ,则脾胃易伤 ;倘若诊治不当 ,所投药物也首先损伤脾胃。因此 ,小儿内伤病以脾胃尤多。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脾胃对小儿的影响 ,明代医家万全更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的观点 ,“脾胃一病 ,五乱并作 ,脾胃虚弱 ,百病蜂起” ,故“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 ,小儿尤不可不调理”。如何调理 ,万全认为 :不专在医 ,惟调乳母 ,节饮食 ,慎医药 ,使脾胃无伤 ,则根本常固矣。可谓深得调理之精要。1 调乳母…  相似文献   

8.
小儿厌食症病在脾胃,治疗关键在"运脾",以清轻之剂解脾气之困,恢复转运之机,脾胃调和则胃纳自开。的7种证型。以"益气健脾""促运化益胃气,养胃阴""消积导滞、和中养胃""健脾胃除疳气,调合气血以养先天"为原则。针对不同病因病机,分为七型:食积内热、脾运失健、胃阴不足、脾胃虚弱、内伤饮食、虚实夹杂、脾胃虚弱兼虫积、疳气,创立千金肥儿饮1~7号与之对应;用药切忌攻下,以调理为主,可获良效。附小儿厌食症兼疳气(虚实相兼)、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肺肾气虚),验案2则。  相似文献   

9.
郑明昱 《吉林中医药》2005,25(12):17-17
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故易损伤脾胃,而脾胃虚弱又可生百病。笔者应用运脾法引导脾胃发挥其运转功能,并在诸多疾病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郭有琴 《世界中医药》2007,2(3):156-157
小儿脾虚易感证,即小儿脾胃虚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种病症。在古典医籍和现代教科书中均无此病名。近几年临床报道中,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妄加营养或过食生冷等,致使脾胃功能失调,久则虚弱,水谷精微亏虚,肺卫失于营养,卫外功能低下,外邪侵袭而发病。但临床常见的脾虚,非脾阳虚,而是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1病理机制小儿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主运化赖肺气敷布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饮食不节,或由于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增加过多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科常见病 ,笔者在临床中从脾胃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 ,以飨同道。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正气不足 ,邪毒乘虚侵犯心营所致。笔者认为 ,正气不足与脾胃密切相关。脾居中州 ,斡旋气机以运四旁 ,脾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 ,正气充足 ,邪不可干。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小儿在未病之时 ,零食、偏食损伤脾胃 ,既病之后又过用寒凉药物 ,再伤脾胃 ;脾胃既伤 ,正气虚弱 ,卫气不充 ,外邪易侵。且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反复 ,缠绵难愈 ,考其病源 ,外感湿邪者有之 ,更重要的是脾胃虚弱而致运化失职 ,湿浊内生 ,阻碍…  相似文献   

12.
王经碧 《四川中医》1997,15(2):43-43
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脾常不足,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当今,独生子女多,家长爱儿心切,望儿速长,和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对小儿多有娇惯。常见小儿零食不断,过食香脆油炸食品,肥甘厚味,变滞中焦,生湿遏热,脾胃受阻,升降失常;夏季喜吃冷饮、冰棒、瓜果,胃阳受遏,湿从内生,甚者伤及胃阳等。脾胃升降失常,则呕吐,腹泻;中焦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一停食为痰,则咳;二则气血生化无源,则为瘠疾。笔者30多年来在临床治疗儿科常见病中,总结到小儿脾胃运化失调,湿郁遏热,诸症丛生。我常用消自化湿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汶明琦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饮食、精神、体质等有关,胃气郁滞,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调理脾胃升降,行气消痞除满为治疗大法。强调治胃不忘疏肝,行气谨惕伤阴。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建中温脾汤治疗;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久则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疏肝和胃汤治疗;脾胃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胃络瘀阻,逐瘀安胃汤治疗;脾胃虚弱,湿热阻滞中焦,纳运失常,除湿和胃汤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亚黎 《河北中医》2001,23(6):426-426
张淑琴系河南省安阳市著名老中医 ,擅长中医儿科 ,尤善治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低下 ,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病因是小儿禀赋脾胃虚弱或过食肥甘、生冷杂物 ,喂养不当或久病后中气未复。其病位在脾胃 ,病机分虚实 ,虚者为脾胃气虚和胃阴虚 ,实者为肠胃积滞和湿困脾土。根据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常不足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等生理、病理特点 ,结合临床辨证分别治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其临证治法介绍如下。1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二者互为表里 ,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转输。小儿素禀脾胃虚弱 ,后…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脾虚易感证,即小儿脾胃虚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种病证。小儿脾虚易感证,在古典医籍和现代教科书中均无此名,但近年来临床却很常见,多是由于乳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妄加营养等,致使脾胃功能失调,久则虚弱,水谷精微亏虚,肺卫失于营养,卫外功能低下,外邪侵袭而发病。但临床常见的脾虚,不是脾阳虚而是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6.
毛智荣 《新中医》2009,(12):117-118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小儿脾常不足,无论饮食起居,或是患病,易伤脾胃。治疗脾胃病时应注重调理脾胃,用药注意轻灵活泼,攻不伤正,补而不滞,中病即止,消补兼施,灵活运用。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辉远从脾胃辨治妇科疾患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长连 《中医杂志》1996,37(4):204-205
高师认为妇女以血为用,冲任为本,脾主化生气血,又统血,肝藏血,调节冲任两脉。若脾胃健旺,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血海满盈,使肝调血有序,冲任二脉平和,则经期如期,胎孕如常,产后乳汁丰盛。反之,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俱虚,则冲任失调。临床可见痛经、崩漏、带下病、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及子宫脱垂等病。现归纳总结,将高师从脾胃辨治妇科疾患之  相似文献   

18.
杨颖 《河南中医》2007,27(4):16-17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纳差,纳呆,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厌食日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育均可能产生影响。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导师杨之藻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擅长诊治儿科脾胃、肺系疾病,尤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简介如下。1内治法厌食症病位在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导师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喂…  相似文献   

19.
痞满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为主要症状的脾胃疾病,常因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规律、外感邪气等引起。李应存教授根据敦煌医方大补脾汤进行临床加减,总结出实脾调气血法,通过补益脾胃之气,使脾胃司职,升降有常,同时调补气血,使气血得充,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该文通过分析典型验案,总结敦煌实脾调气血法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的思路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运用敦煌医方治疗痞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儿厌食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小儿因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不思饮食、纳差纳呆、食欲差甚或拒食。由于长期食少可致身体瘦弱,气血不足,易感受其他疾病,影响生长发育。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