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80例,分为4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97,P<0.01)。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的BNP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BNP浓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LVEF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26(miR-126)与血管间粘附分子-1(s VCAM-1)、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稳定性心绞痛19例;冠状动脉受累单支23例,多支57例。另选取健康40例中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外周血清miR-126,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 VCAM-1,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双抗夹心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冠状动脉受累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清miR-126、s VCAM-1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冠心病组患者血清miR-126水平与s VCAM-1及相关炎性因子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miR-126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 05),s VCAM-1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iR-126表达量低于不稳定性和稳定性心绞痛者(P 0. 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 VCAM-1及炎性因子IL-1、IL-6、TNF-α、hs-CRP表达均高于不稳定和稳定性心绞痛组(P 0. 05)。多支病变患者miR-126表达量低于单支病变(P 0. 05),s VCAM-1及炎性因子IL-1、IL-6、TNF-α、hs-CRP表达量高于单支病变(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组患者血miR-126与s VCAM-1及炎性因子IL-1、IL-6、TNF-α、hs-CRP表达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miR-126表达下调,s VCAM-1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上调,与病情活动及冠状动脉受累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下调的miR-126失去对VCAM-1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抑制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363例,其中心绞痛患者23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统计分析Hcy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cy水平[(13.06±8.10)μmol/L]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52±4.96)μmol/L]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84±6.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Hcy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及病变部位数增加而呈上升趋势,r分别为0.138、0.211,P0.05。结论 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微核糖核酸126(micro ribonucleic acid 126,mi R-126)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45例并发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15例(Ⅰ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Ⅱ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例(Ⅲ组)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例(Ⅳ组)。无并发冠心病组15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颈部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和有无斑块,分为正常无增厚A组,内膜增厚患者B组,斑块形成患者C组和管腔狭窄患者D组。所有研究对象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 R-126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冠心病组mi R-12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小显著性差异(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t=8.553,P0.00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并发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8.024,P0.001)。A组到D组mi R-126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219,P0.001)。4组之间除A组和B组(LSD-t=0.203,P=1.252),C组和D组(LSD-t=0.193,P=1.34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到Ⅳ组mi R-126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2,P0.001)。4组之间除Ⅰ组和Ⅱ组(LSD-t=0.173,P=1.349),Ⅲ组和Ⅳ组(LSD-t=0.225,P=1.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不同类型组mi R-126表达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58,P=0.031);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05,P=0.029)。结论 mi R-126检测可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患者是否并发冠心病,对不同类型冠心病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马淑慧  徐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253-256,28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表达情况,分析外周血miR-126-5p表达与患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纳为心肌梗死组;同期选取于我院确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将其纳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同期选取于我院确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将其纳为稳定性心绞痛组;同期再选取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35例健康人,将其纳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T(cTnI)和外周血miR-126-5p,经相关性分析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4组中,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CK、CK-MB、LDH、cTnI水平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健康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miR-126-5p表达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表达与患者心肌损伤各标志物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表达与其心肌损伤明显相关,患者miR-126-5p高表达可能是加重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未来可考虑将miR-126-5p表达的监测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冠心病诊治中应用。方法本科门诊或住院根据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1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96例,心肌梗死组119例,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7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41例,及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为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统计并比较。结果各组经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照组血清VEGF(81511±15231)ng/L;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VEGF(256496±15462)ng/L;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VEGF(486523±26149)ng/L;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血清VEGF(614269±26102)ng/L;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血清VEGF(642175±26115)ng/L。对照组与各组血清VEGF比较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P〈0.01;心肌梗死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结论随着冠心病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VEGF水平逐渐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血清VEGF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这深刻的联系,可做为对疾病的诊断和发生发展的临床依据,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 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维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 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病情发展的危险阶段。ACS涵盖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到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症群。在急性期能否正确、早期处理直接决定疾病的预后。总结367例ACS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ACS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症[1].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一组病症。为了便于快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建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ACS病人分为ST段抬高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后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病情发展的危险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择30例心绞痛患者,20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健康者,分别检测CRP和TNF—a水平。结果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和TNF—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痛患者组,差异极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TNF—a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RP和TNF—a水平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检测指标,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陈青萍  黄学成  邓梓谦  张凤玲  黄宁 《临床荟萃》2009,24(24):2121-2123
目的研究aVR导联ST段偏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犯罪血管的判断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00~2008年IAMI(包括同时伴右心室梗死)76例,按入院时aVR导联ST段有否偏移分为aVR导联ST段偏移组37例,无ST段偏移组39例,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病后8小时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临床预后。结果①ST段偏移组37例患者中,aVR导联ST段抬高26例,其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24例,左回旋支(LCX)闭塞2例;aVR导联ST段下移11例,其中RCA闭塞1例,LCX闭塞10例。②无ST段偏移组39例患者中,RCA闭塞37例,LCX闭塞2例。③ST段偏移组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ST段偏移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结论aVR导联ST段偏移情况对预测IAMI的犯罪血管、判断病情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是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7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2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清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5.49、2.65、3.45、3.85,P均<0.05)。NT-proBNP与hs-cTnT和CK-MB呈正相关性(r分别=0.65、0.22,P均<0.05);NT-proBNP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ACS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防控ACS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83例,按时间顺序分为未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及急诊室应用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下降趋势(8.1%比2.2%,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降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缺血事件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5.
aVR导联ST段抬高预测前壁心肌梗死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ST段抬高〉0.05mV)、无抬高组。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组左主干及左前降支的病变显著多于无ST段抬高组;发生多支病变和心脏不良事件多于无ST段抬高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27例,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5例,不稳定心绞痛(UA)31例,稳定心绞痛(SA) 33 例,健康人30例,用CD61-PE 单抗标记血小板,噻唑橙(TO)为染料,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 法检测网织血小板(RP)值,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 T)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结果:STEMI、NSTEMI、UA组RP值均高于SA和健康组 (P <0.05);STEMI、NSTEMI组MPV高于SA组和健康组 (P <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亢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织血小板和MPV检测可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比分析36例VAP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AG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与SAP组比较,VAP组患者年龄较小(P〈0.01),男性、吸烟、合并心律失常的比率较高(P〈0.05);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比率较低(P〈0.05)。36例VAP患者中CAG显示有冠状动脉病变者32例(88.9%),其中固定狭窄1〉50%者28例(77.8%),“正常”者仅4例(11.1%)。VAP组中下壁和后壁sT段抬高亚组24例,是前壁和高侧壁sT段提高亚组(12例)的2倍,缓慢性心律失常更多见(P〈0.05)。VAP组中5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三支病变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36例VAP患者均完成了随访,2例患者仍偶有心绞痛发作,1例患者于出院后8个月时发生了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另1例患者于出院后15个月时猝死。结论VAP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于CAG正常的冠状动脉,更多发生于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少数VAP患者即使规范药物治疗,仍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服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术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2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脑钠尿肽(BNP)、肌钙蛋白T(Tn 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持续ST段抬高0.2 m V患者比例和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脑钠尿肽以及肌钙蛋白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服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蔡鑫  惠杰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3):241-24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回落(STR)不良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替罗非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冠脉造影、心超结果,记录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按术后sT段下降≥50%与〈50%,将患者分为STR良好组与STR不良组,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及短期预后,比较替罗非班应用对STR不良患者的MACE发生率的影响,筛选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STR不良与心功能分级、合并糖尿病、存在左主干病变、起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呈显著正相关;STR不良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低于STR组;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MACE发生率;且STR不良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不良反应了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不良,这些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明显升高,而替罗非班能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0.
包萍  陶长生  朱晓非  刘龙粉 《临床荟萃》2012,27(11):921-92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1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左主干病变24例(LM组),左前降支病变88例(LAD组).结果 LM组STavR及STv6导联抬高幅度显著高于LAD组,分别为(1.21±0.49)mV vs(0.28±0.38)mV(P<0.01);(1.10±0.54)mV vs(0.60±0.83)mV(P <0.01).LM组STv1导联抬高幅度显著小于LAD组,(0.79±0.44) mV vs(1.49±1.04) mV(P<0.01).LM组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高于LAD组,83.3% vs 50.0%(P <0.01);83.3% vs 3.4%(P<0.01);79.2% vs25.0%(P<0.01),而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低于LAD组,62.5% vs 90.9%(P<0.01).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预测左主干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3.3%、83.3%、79.2%,特异度分别为50.0%、96.6%、68.2%.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ECG对左主干病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