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该病与其母妊娠期间治疗情况的关系。方法对36例出生后确诊为先天性梅毒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将其母妊娠期分为正规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组(B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A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时出现临床症状的例数低于B组,B组间接胆红素在出生时和出生后14d较A组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两组在出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14dB组较A组升高。结论先天性梅毒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其母在孕期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较重,且肝功能受损情况也相对较重。积极开展婚前及孕期梅毒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正规治疗是减少梅毒对患儿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味和胃汤辅助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奥美拉唑+维酶素片+莫沙必利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八味和胃汤,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组的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八味和胃汤辅助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非那根对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非那根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25例,男65例,女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其主要症状均为咽痒、咳嗽和咯痰,病程均≥15d。A组患者口服非那根25mg,tid,同时服用一代头孢、大环内酯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B组患者口服非那根25mg,tid;C组患者仅口服一代头孢、大环内酯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3组患者中有痰者均可按需服用化痰药。观察比较3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C组的咳嗽症状改善均不明显,B组病人治疗2d后咳嗽症状明显改善,A、C组分别与B组比较,改善症状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A、B组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明显,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但两组比较无差异;C组该作用不明显。3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抗生素不能改善和治愈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症状,但非那根可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徐静  许红雁  范舒舒  刘素云 《新医学》2011,42(6):405-407
目的:探讨完全性和部分性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母胎结局的差异。方法:对17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相应标准分为完全性HELLP综合征(A组)和部分性HELLP综合征(B组)。结果:A、B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除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伴双下肢水肿外,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A组行规律产前检查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B组,P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孕周延长的天数明显短于B组,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胎儿结局(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LLP综合征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疾病,尤其是完全性HELLP综合征,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对较差,定期产检、及早诊断和分型是关键,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等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母胎结局。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2955-2957
目的通过导航穿刺引流术术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疗效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出更适于临床应用的理想治疗手段。方法于2015年5月~2017年4月到笔者医院就医并确诊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98例病人中随机平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导航穿刺引流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A、B两组成员性别、年龄、脑出血量及脑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神经系统方面,A组在治疗病人偏瘫和失语的治愈及好转人数上明显多过B组,且症状加重的人数不足B组加重人数的一半;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GOS评分分值差异不大,但是在治疗后1、2、3天A组的分值均高于B组的且差异较明显(P值小于0.05);A组患者死亡率(2.04%)较B组(12.24%)低且A组术后并发症在发生种类和数量上都明显不及B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导航穿刺引流术的患者相对于常规内科治疗的效率高、病人好转或治愈速度快,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加以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 A组及B组各25例,A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B组采用输注洗涤红细胞。结果两组ALHA患者进行输血救治后,B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比 A组明显(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两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效果,50例ALHA患者经过输血救治后均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症状,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HA患者使用输注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中血液的各项指标,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06—2013-06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复方丹参片治疗,给予B组患者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胸痹心痛、心电图治疗效果对比,B组患者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对比,B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老年(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90)与B组(n=90).A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B组患者给予消栓肠溶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平均流速(TM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酶(Hcy)]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7%(78/90),显著高于A组的68.9%(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SV、TM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MV、PSV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两组患者RI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消栓肠溶胶囊联合丁苯酞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脑血流灌注状况,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07—2013-07期间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性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对比B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O2、PCO2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A、B两组之间对比,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出现1例失眠,B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对反流性食管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Savary-Miller分级法胃镜检查结果分为2组,A组(Ⅰ级)40例,B组(Ⅱ-Ⅳ级)40例。2组均应用西沙比利加奥美拉唑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A组与B组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0.0%,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0.0%。A组2项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降低癌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与双氯芬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抗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8例(246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9例(123眼)。两组患者均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抗感染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治疗,B组则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4周时的眼部症状、体征积分、黄斑中心厚度及前房闪辉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的眼部症状、体征积分、前房闪辉值均低于术后第1天,黄斑中心厚度则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术后治疗1、2周时,眼部症状、体征积分、前房闪辉值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而黄斑中心厚度则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治疗4周后,A、B两组患者眼部症状、体征积分、黄斑中心厚度、前房闪辉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均能有效缓解白内障术后的炎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治疗的早期,普拉洛芬效果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早期胎传梅毒的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2007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胎传梅毒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有59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0.17~19(中位2)个月,入院时血清RPR滴度为1:1~1:512(中位1:16)。该59例患者中,98.31%(58/59)可能存在梅毒相关损害;皮疹、贫血、肝损、骨损害以及脑脊液异常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0.68%(24/59),32.20%(19/59),66.10%(39/59),43.3%(13/30),50%(8/16)。结论:早期胎传梅毒多于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症状,常损害皮肤、肝、脾、骨骼、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确诊为胎传梅毒后,建议积极腰穿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A组进行常规性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必要时进行抗凝和对症支持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2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和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后7 d和14 d,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B组的降低程度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B组的降低程度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可以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通病房早期应用无创辅助通气(NI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成A组(应用NIV)和B组(非应用NIV):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 d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 ,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B组,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普通病房早期应用NIV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对早期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给予A组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采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治疗后1 d、14 d和90 d的日常生活能力,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B组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1 d 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和90 d,B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A、B两组Barthel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溃疡临床特征,研究埃索美拉唑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以3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行Hp检查后划分为Hp阳性组(245例)和Hp阴性组(55例),对比年龄、溃疡部位、胃泌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续以Hp阳性组为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先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7 d,后予埃索美拉唑治疗21 d;B组先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7 d,后予奥美拉唑治疗21 d。对比两组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Hp阳性组年龄明显高于Hp阴性组,十二指肠溃疡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而胃溃疡率显著低于Hp阴性组,生长抑素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差异不明显,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A组上腹痛、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型溃疡发病率更高,且可明显抑制生长抑素水平;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可在保证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的基础上,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265例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诉的BP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单纯予腹部彩超)和B组(同时行经腹彩超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按前列腺大小各分三个亚组:A1(≤30g),A2(30~60g),A3(≥60g),B1(≤30g),B2(30~60g),B3(≥60g),A、B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分别比较A、B、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A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A1组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PSS评分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2)治疗前A、B两组间治疗后IPSS评分两组间有差异,但主要集中在小前列腺组(≤30g组),中等及较大前列腺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传统检查手段诊断BPH具有弥补作用,并可预估和评判术后效果。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治疗的4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分析。分成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头孢替安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B组为70.0%(14/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598-2600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两组各40例。A组使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B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和肺通气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显示B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且经卡方检验(字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B组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肺通气功能也均有所改善,且B组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迭莫对慢血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疑诊冠心痛,后行冠脉造影判断为慢血流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每天20mL,共15 d,并口服维持量治疗3个月,B组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随访3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冠脉血流情况及心绞痛缓解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凝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26例(86.7%)心绞痛症状及冠脉TIMI血流均得到明显提高,无心血管事件发生;B组患者中15例(50.0%)心绞痛症状及冠脉血流得到改善,但有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入院.结论:银杏达莫可以改善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