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LivinmRNA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8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异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52.3%和77.3%,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Livin蛋白的表达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Livin在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和81.8%,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而且癌变组中Livin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LivinmRNA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 Livin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伴鸡皮样黏膜(CSM)改变的大肠腺瘤和腺瘤癌变组织中代表细胞增殖的标志物ki-67和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伴CSM改变的大肠腺瘤、无CSM改变的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瘤癌变标本中代表细胞增殖的标志物ki-67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的表达,每种标本各18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ki-67阳性反应产物位于细胞核内,呈棕褐色,细胞质一般不着色。surviv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其蛋白阳性反应为淡黄到棕黄色颗粒,在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伴CSM改变的大肠腺瘤、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7.8%、83.3%、33.3%、5.6%。在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伴CSM改变的大肠腺瘤、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2.2%、77.8%、33.3%、0.0%。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相比,其他3中黏膜组织的ki-67和survivin阳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CSM改变的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组织ki-67和survivin阳性率高于大肠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CSM改变的大肠腺瘤ki-67与survivin的表达升高,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同时细胞凋亡受抑制,这种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使伴CSM改变的大肠腺瘤癌变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冯红  张立玮  董稚明  于卫芳 《临床荟萃》2006,21(11):772-774,F0003
目的探讨生存素蛋白在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贲门炎(20例)、贲门不典型增生(Ⅰ级20例、Ⅱ级16例、Ⅲ级6例)和贲门癌(67例)组织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应用DNA聚合酶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DNA链断端的核酶(TUNEL)法检测以上贲门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①从贲门炎到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到贲门癌,随着病变的加重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分别为0.0%、30.0%、25.0%、83.3%和61.2%;凋亡指数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15.15±6.97)%、(14.84±6.66)%、(14.33±5.34)%、(9.31±3.96)%和(6.47±2.82)%。②贲门癌组与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相比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贲门炎组、贲门Ⅰ、Ⅱ级不典型增生组间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存素蛋白表达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s=-0.912,P<0.05)。结论生存素蛋白表达上调发生在贲门癌变过程的早期阶段,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p43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大肠腺瘤组织中Cap43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肠腺瘤中Cap43表达的阳性率为83.60%,不同性别、部位、类型及有无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状腺瘤Cap43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绒毛状腺瘤(P0.01),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Cap43的IOD与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中Cap43的低表达可能是预测腺瘤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Fas-FasL表达及其浸润淋巴细胞FasL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0例大肠正常粘膜上皮、20例良性增生息肉、44例腺瘤和50例腺癌(含各分期)的Fas-FasL的表达,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免疫组织化检测40例正常粘膜上皮、20例增生性息肉、44例腺瘤、25例高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Fas表达逐渐下调,FasL逐渐上调。大肠腺癌组织、腺瘤与正常粘膜上皮的Fas-FasL阳性率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粘膜上皮与增生性息肉的Fas-FasL阳性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腺癌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大肠腺癌组织细胞凋亡率显示,在Fas蛋白阳性组中,浸润淋巴细胞FasL表达量与癌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0·05)。Fas蛋白阴性组中大肠腺癌凋亡指数与浸润淋巴细胞FasL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Fas和FasL从正常粘膜上皮到腺瘤至癌变均有上调或下调的表达,推测Fas-FasL系统在大肠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②大肠腺癌细胞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可能是不表达或是低表达Fas。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组织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与促细胞凋亡基因Bax、凋亡活化基因P53的表达,探讨他们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的方法,研究42例散发性大肠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50例大肠腺瘤癌变和40例大肠粘膜中Maspin、Bax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Maspin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90.0%、69.0%和48.0%。Bax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100%、97.6%、82%,P53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0.0%、16.7%、54.0%。Maspin与Bax的表达呈正相关,Maspin与P5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Bax与P53无明确相关关系。Masp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发生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明显负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的部位,肿瘤的组织学分期无关。结论 Maspin、Bax与P53均参与了大肠腺瘤癌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鸡皮样黏膜(CSM)改变的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标本中代表细胞增殖的标志物ki-67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对两者的阳性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81.0%、36.8%、26.7%,呈递减趋势;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61.9%、21.1%、0%,呈递减趋势。(2)据统计学分析,ki-67、survivin的阳性表达结果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不伴CSM的大肠腺瘤与正常大肠黏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survivin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中及大肠癌中表达水平相近,因此伴CSM的大肠腺瘤在成人中有癌变的风险,是一种癌前病变,比不伴CSM的大肠腺瘤更容易恶变,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尽早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的发生演化过程中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增殖指数分别为(7.2±2.1)%,(16.7±6.5)%,(18.6±8.2)%,(33.2±9.0)%,(52.5±18.9)%;凋亡指数分别为(5.5±1.9)%,(14.1±5.7)%,(20.6±6.6)%,(15.4±3.2)%,(9.7±4.2)%.结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前3个阶段增殖指数与凋亡指数同步上升,但在不典型增生期开始,增殖指数继续上升,而凋亡指数则逐步下降.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大肠腺瘤性息肉及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65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大肠腺瘤性息肉379例957枚,检出率6.70%;30例32枚发生癌变,癌变率3.34%。大肠腺瘤癌变率随患者年龄和腺瘤直径增大而增加;无蒂腺瘤癌变率高于有蒂腺瘤癌(P<0.05)。癌变率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组分别为0.61%、5.02%、14.96%,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腺瘤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0、60、120μg/mL)的丙泊酚处理HepG2细胞,分为P30、P60组及P120组,同时设对照组及溶剂脂肪乳组。48h后,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流式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结果:TUNEL法显示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AI)为:对照组(1.80±0.23)%;脂肪乳组(1.90±0.20)%;P30组(2.02±0.31)%;P60组(2.10±0.28)%;P120组(2.30±0.36)%。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AI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图显示各组HepG2细胞的AI为:对照组0.22%,脂肪乳组0.61%,P30组2.15%,P60组2.12%,P120组1.91%。与对照组比较,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的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图示: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细胞在G1、G2/M、S期的分布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120μg/mL的丙泊酚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及癌变组织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腺瘤性息肉及30例肠癌组织中PTEN、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PTEN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PTEN阳性率低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PTEN阳性率低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PTEN阳性率低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COX-2阳性率高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COX-2阳性率高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COX-2阳性率高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PTEN和COX-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COX-2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并起重要负协同作用;联合检测或可预测腺瘤癌变,对腺瘤癌变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phB2受体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4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3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24例结直肠非典型增生组织、20例早期大肠癌组织、11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EphB2受体的表达情况,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有无转移(转移组52例,未转移组66例)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EphB2受体在正常肠黏膜、息肉、不典型增生、早期癌、进展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2)EphB2受体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59.1% vs. 40.4%,P=0.044);(3)EphB2受体在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Duke’s A期、B期与Duke’s C期、D期比较)(60.0% vs. 39.7%,P=0.018);(4)EphB2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结论EphB2受体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凋亡蛋白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ese,SP)法检测18例正常黏膜、84例结直肠腺瘤、72例结直肠癌中Liv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东方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OR值及95%CI作为meta分析指标。并做出倒漏斗图,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纳入总样本量为5 385例,其中Hp阳性组为3 396例,Hp阴性组为1 989例;通过meta分析合并认为结果存在异质性(I2=83%,P0.10)。因存在异质性,对肿瘤的类型(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不同的Hp检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1Hp感染不增加患增生性息肉、结直肠非进展性腺瘤、肠癌的风险(OR=0.73,95%CI=0.45~1.17;OR=1.35,95%CI=0.98~1.86;OR=1.09,95%CI=0.71~1.68),而增加了患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风险(OR=1.81,95%CI=1.31~2.49;OR=2.02,95%CI=1.38~2.96);2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可增加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OR=1.49,95%CI=1.00~2.22);3采用非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无明显增加患肿瘤的风险(OR=1.35,95%CI=0.89~2.07)。结论 Hp感染可能增加了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发生风险,但无明显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并分型。方法入选2004~2008年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5例,同时收集5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资料,采用分子杂交基因芯片法检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中的HPV感染情况并分型,将结直肠患者分为结肠组43例,直肠组52例;中分化组79例,中分化16例,分别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型感染阳性者46例,阳性率为48.8%(46/95),其中结直肠癌中感染HPV16型占所有阳性样本的97.8%(45/46),HPV53检出为2.2%(1/46);结直肠癌旁HPV感染阳性率为30%(15/50),结直肠腺瘤HPV感染感染阳性率为28%(14/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和直肠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8.8%和4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46.8%和5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以HPV16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和nm23基因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大肠癌及57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在大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大肠腺瘤中低表达;腺瘤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53的表达阳性率25.93%(7/27)与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5.22%(15/2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腺癌伴转移组nm23表达阳性率31.25%(5/16)与腺癌无转移组(包括腺瘤体高级男性皮内瘤变和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C期为70.00%(15/20),与A、B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结论 p53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分级、分期有辅助意义;p53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结肠镜追踪观察5年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初至1995年底,该院结肠镜检查共3620例。发现息肉492例,其中初发腺瘤性息肉332例,腺瘤总数860枚。另有腺瘤病5例。发现大肠癌190例,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中确认为早期癌15例,比建立肠镜追踪制度之前的不足1%提高10多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大肠腺癌、51例大肠腺瘤(包括26例低度异型增生和25例高度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2)、23.1%(6/26)、52.0%(13/25)和58.2%(39/67);NF—κB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3/22)、26.9%(7/26)、64.0%(16/25)和67.2%(45/67)。Survivn、NF—κB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Survivn、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Х^2=6.363,P=0.012)。结论Survivn、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及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