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IMV)-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SAP所致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5例)采用IMV-BiPAP序贯治疗,对照组(n=60例)仅采用IMV治疗。比较两组出现"ARDS控制窗"时的情况,序贯治疗组拔管前和无创通气12 h后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撤机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出现"ARDS控制窗"时,在出现时间、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吸入氧浓度(FiO2)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在拔管前和无创通气12 h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V-BiPAP序贯治疗SAP所致ARDS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IMV-BiPAP)序贯疗法在重症胰腺炎(SAP)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4例SAP合并ARDS患者,按住院顺序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ARDS控制窗前后仅采用IMV治疗直至撤机,观察组则采用IMV-BIPAP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呼吸指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肺静态顺应性(Cstat)]、炎症指标(未成熟粒细胞、降钙素原),记录两组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呼吸频率、Pa C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4 h,观察组PIP、Ppla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Csta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7 d,观察组未成熟粒细胞、降钙素原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对SAP所致ARDS患者采取IMV-BiPAP序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安全有效因素。方法对64例接受治疗患者,有58例属序贯时机成熟拔管,无创通气时随机分为经鼻腔气道吸痰组(治疗组)(38例)和非经鼻腔气道吸痰组(对照组)(20例),另外6例因其他原因超前拔管亦行经鼻腔气道吸痰(非常规组),比较其拔管后48h内(围序贯期)再插管率、围序贯期吸痰次数、48h后肺部再感染率、无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围序贯期再插管率、48h后肺部再感染率、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序贯期吸痰次数[(3±1.1与7±1.9)]明显减少(P〈0.01);无创通气时间[(36.1±9.2与47.7±10.1h)]、住ICU时间[(12.3±3.4与16.1±4.9h)]明显缩短(P〈0.01、P〈0.05),非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无创通气时间明显延长[(61.4±11.7与47.7±10.1h)](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气道吸痰能有效清除气道痰液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降低排痰功耗,减轻呼吸肌疲劳,可提高无创通气效果,缩短序惯时间,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7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有创与无创BiPAP序贯治疗组(A组)38例和常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B组)38例。所有患者均按ARDS常规治疗,尽早气管插管行SIMV,当"ARDS控制窗"出现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面罩无创BiPAP序贯治疗,B组继续SIMV治疗,以SIMV+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撤机。结果:2组患者"ARDS控制窗"出现时间、生命体征的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入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病死率均降低(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BiPAP序贯治疗ARDS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iPAP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有创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价值。方法: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100例患者,均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常规组(40例)和序贯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心肌酶学变化,上BiPAP呼吸机前、后动脉血气,监测HR、BP、SpO2,并监测HR、BP、SpO2计算重新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肌酶(CK、CK-MB、AST、LDH)较前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序贯治疗组患者拔管前及拔管2h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撤机后序贯治疗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VAP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序贯治疗组重新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能够改善AOPP致IMS的通气功能,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在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42例,分为3组。面罩组22例:经面罩接呼吸机行无创性机械通气(SPONT+PSV,SIMV+SV),待呼稳定时撤机,序贯治疗组10例:先予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A/C,SIMV+PSV),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导管改经面罩无创通气(SPONT+PSV+PEEP),浙撤机。插管组10例:机械通气全程均采用经气管内插管行有创通气,渐撤机拔管,观察面罩组无创通气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动态观察序贯治疗组和插管组的感染情况和通气指标。结果:面罩组经无创通气临床症状减轻,PH值增至正常范围(P<0.05),PaO2显著升高(P<0.01),PaO2下降(P<0.05),序贯治疗组与插管组相比,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缩短,VAP发生例数减少(P<0.05)。结论:无创 气对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对已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OPD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l例与对照组20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应用BiPAP通气方式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逐步撤机。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拔管时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2h相比,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9±3.0)d与(13.1±4.3)dt=5.38,P〈0.01];VAP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1)与40%(8/20)],X^2=5.51,P=0.02],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95%(20/21)与65%(13/20),X^2=4.19,P=0.04]。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院内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COPD上机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方式撤机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IPPV)序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有创机械通气(IPPV)撤离成败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IPPV〉48h(经口、鼻插管)AECOPD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s)1次(120min)后拔管NIPPV序贯,与回顾性资料比较患者一般情况、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前瞻组15例、回顾组16例,两组年龄、APACHEII评分、IPPV治疗时间(d)、SBTs开始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无显著差异(P〉0.05),前瞻组拔管成功率(93.3%,14/15例)高于回顾组(75.0%,12/16例、P〈0.05)。SBTs总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回顾组(P〈0.01),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回顾组(P〈0.05)。结论:NIPPV序贯治疗能提高AECO—PD患者撤离IPPV成功率,SBTs不宜〉120min/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SAP所致ARDS患者67例,根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与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比较两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SAP所致ARDS较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1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现H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现PIC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出现HC窗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按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例数、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VAP发生少,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一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VAP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ICU和总住院时间,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刘慧兰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06-1108
目的 对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重度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通过70例重度哮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接受吸氧以及抗生素、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方法;无创通气组39例,除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同常规治疗外,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无创通气组患者的PaO2、HR、PR明显好转(P<0.05),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得到进一步改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2h后,各项指标改善尚不明显(P>0.05),直到治疗72h才出现明显好转(P<0.05).治疗12h后,无创通气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PaO2、HR、PR的变化明显(P<0.05);治疗72h无创通气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联合运用BiPAP无创通气较常规治疗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哮喘缓解时间,在重度哮喘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PAP组和对照组),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结果BiPAP组治疗后,有效率97.3%。3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2%。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能迅速缓解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与持续正气道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ACPE患者在应用常规吸氧及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iPAP组(n=33)和CPAP组(n=32),分别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BiPAP和CPAP模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aO2、Sa0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BiPAP组(n=33)的总有效率100.0%与CPAP组(n=32)的96.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BiPAP和CPAP治疗ACPE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无创呼吸机在心脏外科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心脏外科术后需要二次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集心脏外科手术后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心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需要二次机械通气的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者共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无创通气组(32例)和有创通气组(21例),在需要机械通气时(T1),机械通气后30 min(T2),机械通气后2 h(T3)及预计脱离机械通气时(T4),分别统计患者心率、血气分析等情况,比较氧分压、ICU停留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 给予辅助通气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辅助通气后,无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由T1(130.8±21.10)次/min,下降到T2(125.60±21.36)次/min,T3(101.70±13.73)次/min,T4(87.40±9.35)次/min;PO2由T1(64.70±14.12) mm Hg,上升到T2 (121.40±30.19) mm Hg,T3 (140.40±25.29) mm Hg,T4 (132.90±16.33) mm Hg。有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由T1 (138.27±21. 39)次/min,下降到T2(118.18±18.03)次/min,T3(100.00±11.73)次/min,T4(87.00±10.70)次/min;PO2由T1 (61.45±13.56) mm Hg上升到T2(122.55±29.50) mm Hg,T3(138.91±24.77) mm Hg,T4(133.55±18.00) mm Hg。两组患者心率及PO2均较辅助通气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之间各时间点心率及PO2比较无差异(P〉0.05)。无创通气组的ICU停留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分别为(1.75±2.97) d及(9.14±4.11) d,均低于有创通气组的(4.38±5.13) d及(14.00±0.82)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可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需要二次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马孝忠 《临床荟萃》2014,(5):543-546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BiPAP+PSV)改良叹气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BiPAP+PSV改良叹气法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压力支持法(PSV)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Cstat)及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复张前、复张后30分钟、60分钟两组PaO2/FiO2、Cs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120分钟试验组PaO2/FiO2、Csta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张后即刻HR、CVP、MAP即开始改善,复张后10分钟恢复原有水平,对照组复张后20分钟才恢复到原有水平。结论与PSV相比,BiPAP+PSV改良叹气法对于ARDS患者复张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氧合与肺顺应性,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0月到2008年12月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两组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3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呼吸、心率及pH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h后呼吸、心率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3h后治疗组呼吸、心率、PaO2、PaCO2及pH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省治疗费用,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项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急救中早期比例辅助通气(PA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CP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AV组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强心剂和氨茶碱等常规治疗,PAV组和BiPAP组分别给予PAV+常规治疗和BiPAP+常规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h各项生理参数、动脉血气、视觉模拟评分(VAS)、气道峰压(PIP)和气管插管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的各项生理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PAV组和BiPAP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和气管插管率均减低(P〈0.05),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PAV组的VAS评分和PIP低于BiPAP组(P〈0.05)。结论:尽早应用PAV和BiPAP均可迅速改善ACPE患者的生理参数和动脉血气指标,缓解呼吸困难;PAV气道峰压较低、同步性和舒适性好,安全、有效,更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无俯卧位机械通气禁忌证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仰卧位通气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d后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P、MAP、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pH值、PaO2、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T、P、PETCO2、MAP、pH值、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在俯卧位治疗3 d后PaO2/FiO2为(282±177;22),高于仰卧位通气组治疗3 d后的(245±1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治疗3 d后,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分别为(6.8±177;0.5)cmH2O,(17.1±177;2.0)cmH2O,(14.9±177;1.2)cmH2O/(L±183; s),仰卧位通气组分别为(8.5±177;0.9)cmH2O,(20.6±177;2.3)cmH2O,(21.1±177;0.8)cmH2O/(L±18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8,5.13,18.83;P<0.01)。俯卧位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07,6.379;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对患者气道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通气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