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颗粒骨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髋臼翻修中,很多情况下需颗粒骨植骨。许多学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颗粒骨植骨与半球形无骨水泥假体修复髋臼腔隙性和内壁骨缺损的疗效非常满意,随访已超过10年,因此,只要髋臼骨况许可,这种方法应该首选。病灶刮除植骨、更换内衬、保留假体似能有效阻止溶骨的进展。骨松质植骨与髋臼重建环或网罩的疗效各家的结论不尽一致,其适应证以及假体驻留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寻找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修复临床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十分活跃的课题.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诱导性,能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使成骨细胞转变为成熟的骨细胞.自固化磷酸钙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生长因子,具有诱导成骨性能,可提高成骨能力,与骨髓复合移植适用于非负重或低负重区肿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颗粒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更能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活动,诱发新骨的形成,具有生物降解性能,无细胞毒性,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随着该材料的进一步降解,最终为自体骨组织所替代.另外还有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硫酸钙Osteo set颗粒骨移植替代品、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等.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上述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行比较,为临床根据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情况,选择生物相容性良好、临床效果最佳的人工骨材料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平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57-1958,1960
目的对比不同自体植骨材料在不同植骨融合术中对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97例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A组)23例,自体棘突椎板椎体间移植(B组)27例,自体髂骨横突间移植(C组)24例和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D组)23例。对比4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植骨后融合率。结果 A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1.30%,B组为88.89%,C组为91.67%,D组为95.65%,4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1,P>0.05)。随访6个月,4组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9,P<0.05);其中A组与B、C组间、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融合率明显高于A、B、C 3组(P<0.05)。随访1年,4组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结论选择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较为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科采用BIO—OSS人工骨治疗骨下袋类型的成人牙周炎患8例,有效率75%。BIO—OSS是一种具有骨引导作用的多孔移植材料,具有促进牙槽骨新骨再生的作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缺损是矫形外科中的难题之一 ,随着对骨愈合机制 ,微环境及分子水平条件的不断认识 ,治疗骨缺损的方法出现了多孔羟基磷灰石 (HAP)替代物修复、异体骨、脱钙骨移植、带血管蒂骨瓣修复、自体骨膜移植等 ,在临床应用上均取得一定疗效 ,但存在着感染、愈合能力差、排斥反应、机体再损伤、手术条件要求高、人工合成物质无法融合吸收等问题。随着国外医学界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不断取得成功 ,把其推向临床应用成为可能。由于BMP自身的化学趋向性、骨诱导分化性、低抗原性更符合骨愈合微环境及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予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所有牙槽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充填.术后半年随访,采用CT测量植骨...  相似文献   

8.
背景: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临床上常见,一直以来是骨科修复领域的难题。目的:介绍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用。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和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有关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egmental bone defect,titanium mesh or titanium cage";中文检索词为"四肢或长骨,骨缺损,钛网"。排除重复性研究、非四肢长骨和Meta分析类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共检索到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无论在大动物或是小动物的实验中均取得较好的成骨效果,优于非钛网的游离植骨和大块皮质骨游离植骨;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均是可行的填充植骨材料,以自体松质骨为主的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相对较好,具有生物活性钛网较普通钛网的成骨效果更好。临床上,在四肢长骨各个部位的节段骨缺损中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骨缺损长达十余厘米的病例。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改变了以往认为大于6cm以上长段骨缺损只适宜带血运的骨移植、而不适宜无血运游离植骨的传统观点。该方法较简单、安全、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治疗长骨骨干部节段骨缺损的无血运游离植骨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随机把每只兔双侧前肢分为两组:开放植骨术组沿原切口切开20mm长皮肤进入,开放桡骨髓腔,植入金世植骨灵骨块。微创植骨术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植骨器进行植骨。分别在术后第4,8周,各随机取6只兔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两组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桡骨生物力学检查结果:第4周开放植骨术组和微创植骨术组分别有2根和5根桡骨可以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微创植骨术组桡骨的抗弯曲破坏应力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69.58±34.99),(12.83±20.41)N,P<0.05];第8周开放植骨术组和微创植骨术组均有6根桡骨可以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微创植骨术组桡骨的抗弯曲破坏应力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220.97±33.79),(186.73±29.84)N,P<0.05]。②两组兔桡骨组织学观察结果:第4周微创植骨术组骨缺损区骨小梁密度(比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67.07±4.56),(51.29±5.95),P<0.01];第8周,微创植骨术组骨缺损区骨小梁密度小于开放植骨术组[(40.82±6.37),(50.81±7.51),P<0.05],骨小梁改建形成板层骨比开放植骨术组早。结论:通过生物力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微创植骨术修复骨缺损的疗效优于开放植骨术。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于骨缺损的材料很多,但由于骨材料的性能、数量和价格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仿生制备纳米晶胶原骨材料是制备优异骨替代材料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已经在临床应用,并得到认可.清华大学材料系在仿生思路下和以往胶原-钙磷盐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类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矿化蚕丝基骨材料,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1.
羟基磷灰石和骨生长因子复合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HA)和骨形成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颌骨缺损的骨形成反应。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设立HA/bFGF为实验组,HA/BMP,BMP/bFGF,HA,及空白组4组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天、3个月5个时间来取材,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X线检查,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HA/BMP/bFGF组在诱导新骨形成方面及成骨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HA/BMP/bFGF复合物可以做为一种新的骨修复材料在颌骨缺损中进行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诱导中能发挥协同与促进作用,使新骨形增多。  相似文献   

12.
Osteoinductive biomaterials--properties and relevance in bone repa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need for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i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nd the consequent increase in life expectancy. Although natural bone grafts have shown excellent clinical successes, their use is associated with some important drawbacks, limited availability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ll- and growth-factor based tissue engineering provide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natural bone grafts;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s often depends on the used carrier. An important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bone regen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bone graft substitutes that are "intelligent" in that they are able to instruct the in vivo environment to form bone. A group of potentially "intelligent" bone graft substitutes are osteoinductive biomaterials. In this paper, background on the phenomenon of osteoinduction and an overview of synthetic biomaterials with osteoinductive potential are given. Furthermore, we elaborate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omaterials that are of influence on their osteoinductive potential. Finally, we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osteoinductivity of biomaterials in the repair of clinically relevant bone defec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异种骨修复材料。方法:采用1∶1甲醇/氯仿对猪股骨密质骨进行脱脂,然后用酶处理脱脂猪骨。结果:经酶解液中羟脯氨酸检测、酶处理骨中色氨酸检测和酶处理后猪骨力学性能的测定,表明脱脂和酶处理对猪骨胶原破坏轻微,对保持异种(猪)骨基质的天然状态无有害影响。结论:异种(猪)骨有望成为优良的骨缺损的修复特别是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单纯骨粉组、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每组18只。麻醉后在大鼠左侧胫骨前部、胫骨结节下1 cm处磨除5 mm长的骨块缺损(包括髓腔),余留后侧1/3骨皮质和腓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按分组分别植入Bio-Oss骨粉、Bio-Oss骨粉复合BMP-2、Bio-Oss骨粉复合BMP-2/VEGF。术后2、4、8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行X线检查、HE染色、CD31免疫组化。结果 X线检查、HE染色显示术后2周时各组新骨形成极少,4、8周时骨粉/BMP/VEGF组新骨形成最多,骨粉/BMP组次之,单纯骨粉组最少。术后2、4周时,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细胞数目最多,单纯骨粉组最少,骨粉/BMP组居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单纯骨粉组CD31阳性表达较前增多,但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表达较4周时有所下降。结论 Bio-Oss骨粉复合BMP-2和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io-Oss骨粉及只复合BMP-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Bone defects, both at glenoid and at the humeral side are a frequent sequel of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Although the transfer of the coracoid process (Latarjet, Bristow procedures) has gained popularity in treating the glenoid defect, equal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use of a bone graft, for which mainly a graft of the iliac crest is used. Recently,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leaving the subscapularis muscle largely intact.  相似文献   

16.
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修复狗椎板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与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后修复狗腰部椎板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异体狗脱钙骨基质颗粒,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并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与骨形成蛋白复合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无菌操作造成狗腰部椎板缺损,用复合材料覆盖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X射线照相、  相似文献   

17.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评价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进行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骨缺损重建的效果。方法:10颗因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大于5mm但稳固的种植体,其中TPS界面9颗,HA界面1颗,拆除上部修复体,取下基台接入覆盖螺帽,口服抗生素及0.2%氯已定漱口水含漱控制感染。7d后翻瓣,清除骨袋内的炎性组织,种植体表面用0.2%氯已定纱布和生理盐水纱布交替浸泡后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io-Gide。6个月后行2期手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再生情况。结果:9颗TPS界面种植体骨再生理想,完成烤瓷修复。1颗HA界面种植体感染失败拔除。结论:TPS界面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环沟状骨缺损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再生效果理想,HA界面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环沟状骨缺损采用GBR技术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性煅烧骨(TBC)复合骨水泥(BC)修复骨缺损后的血管化及结构变化。方法将活性TBC和BC复合后植入兔尺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血管生成情况及结构变化。结果墨汁灌注2周时见TBC周围血管形成密集,并向材料中长入,4、8和12周时新生血管逐渐增多,并深入材料中央。电镜观察4周时TBC周围及内部孔隙被胶原纤维束充填,部分胶原矿化。8~12周新生骨组织附于TBC颗粒及BC表面,原孔隙接近消失,TBC颗粒少量降解。结论活性TBC复合BC具有骨诱导作用,新生血管及新生骨组织生成良好,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异种生物骨经适当理化方法处理及高温锻烧后能够形成具有与人骨结构相近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的陶瓷样异种骨,具有三维立体孔隙-网架结构,有利于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
  目的:观察以高温煅烧骨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以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高温煅烧骨为支架材料,复合构建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全麻下分批次拔除羊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去除远中根与第二前磨牙近中根间牙槽嵴间隔,形成5 mm×5 mm×5 mm骨缺损区域。将12只实验羊随机等分为组织工程化骨组和单纯煅烧骨组,分别在左侧下颌术区放组织工程化骨和单纯煅烧骨,所有动物右侧均作为空白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高温煅烧骨呈白垩色,保留了天然松质骨的多孔状空间。孔隙率(66.10±1.32)%,孔径范围137.44-538.72μm。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24 h后可见细胞黏附支架上,7 d后分泌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X 射线可见组织工程化骨组和单纯煅烧骨组植入材料包埋在术区,煅烧骨边缘有一圈低密度阴影。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侧骨小梁形成,对照侧无明显骨生成。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煅烧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较好的修复牙槽骨缺损,是修复小范围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ThelecturesaboutcarriermaterialsofBMP(bonemorphogeneticprotein)areveryusual.ThecompoundmaterialscombinedwithBMPshouldhavefinemoldingability,biomechanicsandboneinductivecapability.Bonecementhasbeenusedwidespreadinartificialjointsurgery.WeusethecompoundmaterialofDBM(decalcifiedbonematrix)particleswhichwascombinedwithrhBMP-2(recombined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impregnatedwithbonecementtorepairtherabbitbonedefectandstudythechangesofcirculationandconstructionofthecompoundmat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