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正常胃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PTTG基因和Co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基因和Comyc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强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表达均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TTG基因和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以及CD105标记的MVD。结果 c-me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χ2=31.929,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H=92.435,P〈0.01)。结直肠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χ2=4.000~9.018,t=2.605~4.024,P〈0.05、0.01),c-met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c-met阴性者(t=2.752,P〈0.01)。结论 c-met在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的表达及MVD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FNA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84例结直肠病例,分结直肠癌、结直肠良性肿瘤和正常结直肠组织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EFNA3的表达情况。结果EFNA3在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强度为3.6±1.3,相比良性结直肠肿瘤组(5.1±0.6)和正常结直肠组(4.9±1.3)较低(P<0.05)。高分化组EFNA3表达量高于低分化组(4.2±0.4 vs 3.3±1.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组织中EFNA3的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1.7 vs 4.13±0.28,P<0.05);TNM分期Ⅲ+Ⅳ者肿瘤组织中 EFNA3表达量低于Ⅰ+Ⅱ者(3.3±1.7 vs 4.13±0.28,P<0.05)。结论EFNA3随着癌症发生过程的逐渐深入而表达递减,表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有关并在其中起到了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辉  姜涛  边学海  张研  田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381-138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C-myc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7%(46/60),显著高于正常及邻近结直肠组织(P<0.01);C-myc的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5.540,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013,P>0.05)。结论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myc蛋白过度表达不能代表结直肠癌的肿瘤状态,不能作为判断病人预后的单独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载体介导的Survivin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中PTTG蛋白的影响。方法运用靶向Survivin 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TT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基因沉默后24-72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urvivin和PTTG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基因沉默后结直肠癌细胞PTTG蛋白表达显著下调,提示Survivin和PTTG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PTTG和C-myc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TG和C-myc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TTG在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P<0.05。C-myc的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复发组与侵袭组、复发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TG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术后复发可能密切相关。而C-myc可能不能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Livin在结直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病理标本中(癌组织组)COX-2、Livin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结直肠组织阴性对照组比较.结果 癌组织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81.08%(30/37),Livin阳性表达率为86.49%(32/37),对照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2.70%(1/37),Livin阳性表达率为0%(0/37),癌组织组的COX-2、Livin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7.03、8.96,P均<0.05).结直肠癌病理标本中COX-2、Livin的表达相关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为正相关(r=0.29,P<0.05).结论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组织细胞中COX-2、Livin的表达异常有关,阻断COX-2、Livin的异常表达是制止肿瘤细胞凋亡、增殖失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EpCAMhigh/CD44+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EpCAhigh/CD44+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发现使对肿瘤干细胞形态特征及分布的观察成为可能.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形态.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8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完成.材料:67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取自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病理2005/2007外检档案.所有标本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患者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29~90岁.方法:根据结直肠癌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EpCAM和CD44,标记石蜡包埋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肿瘤干细胞,应用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定位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并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的对应位置上观察其形态特征.主要观察指标: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结果: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占肿瘤细胞的0.1%~30.0%,它们沿腺管样结构的基底侧吃不呈局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卵圆形或立方状,胞浆稀少,胞核大小较一致,均质深染,呈卵圆形或高柱状;且其数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越低.数量越多.结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耐药的根源,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可为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C-erbB-2和EGFR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53、C-erbB-2和EGFR在157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其中31例合并肝转移(肝转移组),126例未合并肝转移(非肝转移组)],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P53、C-erbB-2和EGFR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均P<0.05),肝转移组P53、C-erbB-2和EGFR协同表达水平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而三者协同表达在肝转移组伴淋巴结转移与非肝转移组伴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C-erbB-2和EGFR的表达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53、C-erbB-2和EGFR对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n X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3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蜡块,所有患者均接受5-氟尿嘧啶(5-Fu)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4~6个周期,免疫组化检测Pin X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率的分析采取卡方检验,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36例(43.4%)癌组织的Pin X1蛋白呈低表达,而在相应癌旁组织中,仅8例(9.6%)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Pin X1表达下调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经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Pin X1表达下调是OS及DFS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Pin X1表达下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5-Fu辅助化疗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素2(Ang-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CD105作为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Ang-2和CD34蛋白在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计算MVD,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MVD及An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肠组织间表达有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②以CD105和CD34测得的MVD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Ang-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CD34的表达无关(P>0.05);④结直肠癌组织中以CD105测得的MVD和Ang-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与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①CD105和Ang-2均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有关,二者协同在结直肠癌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CD105在结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中有良好表达,以CD105测得的MVD可以被认为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项重要指标;CD105作为结直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浆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峰  叶剑飞 《临床医学》2009,29(12):103-10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结果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阳性组(〉250μg/L)132例,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1例;阴性组(≤250μg/L)103例,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4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的病情发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C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和PCR-SBT方法对样本MIC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7种MICA等位基因;和对照组相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组中MICA*01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更高,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易感基因(30.0%vs 6.2%,OR=6.43,95%CI:3.51-11.76,Pc0.05),MICA*008和MICA*04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更低,可能是保护基因(MICA*008:14%vs 25.4%,OR=0.48,95%CI:0.29-0.78,Pc0.05;MICA*045:2%vs 12.9%,OR=0.14,95%CI:0.05-0.40,Pc0.05)。结论 MIC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Apelin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pelin在45例新鲜结直肠癌及36例正常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pel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Apelin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pelin在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癌旁黏膜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Apeli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TNM分期有关.Apelin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及抗VEGF-A单克隆抗体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的LVD,并计数CD34阳性着色的大肠癌组织MVD。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的LVD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P<0.01),LVD与淋巴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②VEGF-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P<0.01),VEGF-A的表达与MVD(P<0.05)相关但与LVD无关(P>0.05)。③大肠癌中MVD显著高于LVD(P<0.01),但两者无关。结论淋巴管的形成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A在大肠癌组织中可诱导微血管形成但与淋巴管的形成无关;大肠癌的MVD显著高于LVD,但两者无相关性,提示血管形成及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为相互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均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关(P〈0.05)。结论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Livin及Survivin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Fas与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的表达情况 ;(2)探讨结直肠癌的一些病理特征与可溶性F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2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可溶性Fas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的Fas浓度平均值为(2.357±1.84)pg/ml。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Fas平均值为(5.38±4.2602)pg/ml,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Fas平均值为(7.114±3.065)pg/ml。大肠癌组血清中的sFa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有转移灶组大肠癌的sFas表达与无转移组无明显差异(P>0.05)。sFas的表达在大肠癌的不同分化程度和大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血清中的可溶性Fas浓度与大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肿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的大肠癌患者中乳腺癌敏感蛋白I型(BRCA-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qPCR)检测54例大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BRCA-1、ERccmRNA表达,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1)BRcA_1mRNA低表达20例(37.04%),高表达34例(62.97%)。BRCA-l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37,P=0.034);(2)BRcA_1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47.84月)高于高表达患者(35.36月,P=0.137);(3)BRCA-lmRNA表达在1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总生存时间高表达患者(32.6月)长于低表达患者(9.5月,P=0.026);至肿瘤进展时间高表达患者(10.3月)长于低表达患者(4.3月,P=0.026);(4)ERCCmRNA低表达14例(25.93%),高表达40例(74.07%)。ERCC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O.05);(5)ERCC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49.50月)高于低表达患者(30.33月,P=0.014);(6)ERCcmRNA表达在1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总生存时间低表达患者(41.1月)长于高表达患者(20.7月P=0.018);至肿瘤进展时间高表达患者(9.5月)长于低表达患者(8.9月,P=0.966);(7)ERCC与BRCA-1表达有相关性,(r=0.497P〈O.05);(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铂类化疗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ERCCl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大肠癌患者铂类化疗生存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生存期的预测指标;ERCC与BRCA-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但BRCA-1目前尚不能作为大肠癌患者铂类化疗生存期的预测指标,需进-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al-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收集83例和31例石蜡包埋的大肠癌和正常大肠组织.免疫组化检测Gal-4蛋白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Gal-4蛋白表达变化与大肠癌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Gal-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此外,下调表达的Gal-4蛋白明显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