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治疗,研究组接受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状况,如疗效、一氧化碳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血浆III型胶原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一氧化碳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一氧化碳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A、IV-C、III-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IV-C、III-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CAM-1、TGF-β、PDG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CAM-1、TGF-β、PDG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接受泼尼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显著降低VCAM-1、TGF-β、PDGF水平,改善疾病症状,疗效更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黄芪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黄芪,疗程14 d.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及谷氨酸(GLU)水平,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MDA水平明显降低,GLU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DEACM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黄芪通过减低ACMP患者血清中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效率为94.59%,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观察组患者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7.41%)显著低于对照组(37.04%),(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K-MB、LDH、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MB、LDH、CK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41%)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P=0.04)。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降低血清CK-MB、LDH、CK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方法选取DEACM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能可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及对照组(53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比较1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达86.7%,显效率为36.7%,而对照组分别为71.9%和2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30 d依达拉奉组C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救治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水平及脑损伤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损伤风险,临床急救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结合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急性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HBO、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西药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每日2次。结果:经过平均14d的治疗,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2组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脑电图恢复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及HBO治疗DEAC-MP后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6例)及对照组(57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结果 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达90.9%,显效率为75.6%,而对照组分别为77.2%和4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30 d依达拉奉组C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依达拉奉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或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疗效。方法:DEACMP患者7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烟酸占替诺组,各36例。2组均给予DEACMP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烟酸占替诺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烟酸占替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2组BI及HDS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烟酸占替诺组BI及HDS评分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均P0.01),NIHSS评分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DEACMP的临床疗效好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保护各脏器功能等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aC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用常频机械通气,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影响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频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片0.5~2.0mg/(kg·次)鼻饲,1次/6h,直至撤机。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体循环收缩压比值在治疗后逐步下降(P〈0.05);治疗后2组pa(O2)和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气胸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SIM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成功率及气压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两组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但ASV组较SIMV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脱机成功率均100%,无气压伤发生.②ASV组较SIMV组,潮气量(VT)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道峰压(PIP)和平台压(Pplat)下降显著(P〈0.01或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加通气(PEEPi)的发生率22.38% ,明显低于SIMV组的44.67%(P〈0.01),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亦明显缩短减少(P〈0.05).[结论]ASV模式应用于急性肺出血并呼衰患者,与传统SIMV模式相比具有相同的改善氧合的效果,但呼吸力学的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理论上减少机械通气加重肺出血的发生,且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药三联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剂、阿奇霉素口服、华佗再造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肺功能、胸部X线片、CT、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观察3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及Velcros罗音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疗前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三联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不仅可以控制病情,减少激素副作用,提好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预防其发展,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干预作用.方法 IPF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组(治疗组)37例和单用强的松治疗组(对照组)20例.强的松0.5mg/(kg·d),口服,4周后减量至0.25mg/kg·d,8周后减量至0.25mg/kg,隔日1次,用至3个月;沙利度胺100mg/d,晚睡前1次服用,12周后减量至50mg/d,用至3个月.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胸部CT显示病变吸收率、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与单用强的松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对IPF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表明沙利度胺对IPF有干预作用,能控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与常规吸痰法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用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效果显效者18例,发生气道损伤者1例;对照组吸痰效果显效者10例,发生气道损伤者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痰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8.03±1.42)%高于对照组的(96.2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9,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者2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结论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比常规吸痰法更能提高吸痰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抢救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因各种原因并发NPE而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和呼吸机治疗(综合组),治疗后1 h,2 h观察患者肺部啰音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两组比较,治疗后2 h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低温治疗组取得更好疗效,且总生存率上升[结论]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使肺水肿得到缓解,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4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另一组24例(对照组)用相同药物抢救的同时,辅以常规面罩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静息心率(RHR)及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结果 应用BiPAPke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SaO2回升快,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与面罩吸氧(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能迅速纠正缺氧及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强的松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利尿、调脂、抗凝、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强的松清晨顿服,观察组中等剂量强的松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整个疗程为12~18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与对照组(95.00%)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5.00%)高于观察组(15.00%)(P〈0.05),观察组7例患者白细胞减少、女性月经紊乱,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影响继续治疗,无肝损害。结论中等剂量强的松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C组予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静滴;B组予常规治疗加用前列地尔静滴;A组予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和前列地尔静滴。14 d为1个疗程。三组治疗前后都予NDS及BI评分。结果:三组病例NDS、BI评分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A组改善程度较B组、C组好(P<0.05)。从疗效来看,三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A组治疗效果最好(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而两者早期合用比单用前列地尔或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