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肉瘤化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鹏  宋建民 《中国骨伤》2007,20(1):67-69
化疗可杀灭骨肉瘤肺部微转移灶,提高5年存活率,并为保肢提供一个安全的边界,使许多患者得以保存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化疗耐药的出现对骨肉瘤化疗提出了新挑战,但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地位尚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骨肉瘤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特点,探讨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的72例四肢成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16项临床指标,10项影像学指标与肿瘤坏死率和患者预后相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男性患者、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小、肿瘤边界变清晰、骨外T2信号增强提示肿瘤坏死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化疗后体积变小,提示肿瘤坏死率高(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后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骨外T2信号增高,肿瘤坏死率高,提示患者的生存率较高(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肿瘤坏死率高的患者生存率高(P<0.05).结论 肿瘤坏死率高则患者的预后较好,通过临床、影像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可以间接预测肿瘤坏死率,推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成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中心成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治疗多中心成骨肉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均证实多中心成骨肉瘤的诊断。其中6例患者初诊时即存在多发骨肉瘤病灶;3例初诊时为单一骨肉瘤病灶,而后分别在确诊6、8、11个月出现第二处骨肉瘤病灶。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8例患者接受阿霉素60mg/m^2,顺铂100mg/m^2,氨甲蝶呤8-12g/m^2长春新碱1.4mg/m^2、异环磷酰胺12.5g/m^2化疗1周期。化疗后根据病灶数目、部位以及对化疗的反应等决定包括手术、化疗在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对病灶数目较少、病灶可广泛切除的患者,如果化疗反应好,则在化疗的基础上广泛切除肿瘤,手术原则同单发性骨肉瘤;如果全身病灶数目多、部分病灶位于中轴骨等不易广泛切除的部位,则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姑息手术。对上述化疗反应差的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紫杉醇、VP-16化疗。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于确诊5个月后死于肿瘤引起的全身衰竭,5例初诊存在多发骨肉瘤病灶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8个月,其中2例对化疗反应好且完成4周期以上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化疗反应差以及未能完成化疗的3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1个月。3例病灶不同时出现的多中心成骨肉瘤患者平均随访2年,2例带瘤生存,无肺转移;1例无瘤生存。结论多中心成骨肉瘤预后较差,经积极的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骶骨原发骨肉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的26例骶骨原发骨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中位年龄28岁(12~68岁)。分析本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总体与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功能状态。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整块切除和分块切除术后复发率。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比较整块切除和分块切除组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16例患者接受整块切除术,10例接受分块切除术。出血量3435.3±1529.0ml(400~6600ml),手术时间6.8±2.4h(3~12h)。无围手术期致死性并发症发生。8例(30.7%)出现伤口并发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愈合良好。3例保留至少单侧S3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7例保留至少单侧S2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中,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部分受损,但均可自行排尿排便;仅保留至少单侧S1以上神经根的6例患者,术后均留置尿管,行自主膀胱功能锻炼,半年后均可拔除尿管,经定时挤压腹部排尿,此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困难,但未做结肠造瘘。9例行全骶骨切除的患者均切断双侧S1神经根,5例患者术后出现足的跖屈肌力减弱,但可借助双拐或支具下地行走。术后随访6~87个月(29.7±19.7个月)。13例(50%)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0例患者(38.5%)出现局部复发(其中5例为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术后1年生存率为92.3%,5年生存率为38.7%。整块切除者复发率为3/16(18.8%),分块切除者复发率为7/10(70%),分块切除复发率较整块切除高(P=0.015)。中位生存时间整块切除者为24个月,分块切除者为18个月,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整块切除者为19个月,分块切除者为8个月,整块切除者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分块切除者(P=0.04)。结论:对于骶骨原发骨肉瘤,整块切除术的局部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优于分块切除术;部分病例可获得长期生存,但5年整体生存率仍较低。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及时地评价骨肉瘤术前化疗效果对选择术式及制定术后化疗方案起决定性作用,这已成为近年来骨肉瘤研究的热点。影像学,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检查,对骨肉瘤化疗效果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化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疗在成人和儿童低分化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Ewing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如横纹肌肉瘤、骨外Ewing肉瘤、滑膜肉瘤)的主要手段。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四肢、发病年龄较轻,同时骨肉瘤患者的组织学表现、发病部位、生物学行为和发病年龄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率较为容易,可进行高强度化疗。因此,骨肉瘤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验证临床化疗效果的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化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的不断进步,使得骨肉瘤患者预后大为改善。目前对骨肉瘤化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减少化疗毒性作用等方面,希望能在争取理想的肿瘤坏死率情况下,结合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并通过给予新型治疗药物、改进药物组合、给药剂量、给药顺序和途径等方法,改善骨肉瘤患者的结局。该文就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药物及方案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化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的不断进步,使得骨肉瘤患者预后大为改善。目前对骨肉瘤化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减少化疗毒性作用等方面,希望能在争取理想的肿瘤坏死率情况下,结合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并通过给予新型治疗药物、改进药物组合、给药剂量、给药顺序和途径等方法,改善骨肉瘤患者的结局。该文就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药物及方案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旋米唑,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治疗Ⅱ期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1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30例Ⅱ期骨肉瘤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为大剂量辅助化疗加左旋米唑,对照组不用左旋米唑。结果术后30例中1年复发转移3例,第2年复发转移9例,第3年复发转移2例,第4年,第5年各1例,治疗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率,3年无瘤生存率两组无差别。结论 新辅助化疗疗效肯定,但左旋米唑对骨肉瘤的免疫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当前骨肉瘤化疗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骨肉瘤的发病率偏低 ,但其好发于青少年 ,恶性程度极高 ,有效化疗应用以前 ,即使采取较为彻底的截肢术 ,其治愈率也从未超过 2 0 % 〔1〕。由于骨肉瘤的组织学、生物学行为的一致性 ,好发于肢体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 ,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相对容易 ,况且此病患者大多年轻 ,很少并发其它疾病 ,能耐受大剂量的化疗 ,因此骨肉瘤是验证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理想模型 ,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自从 70年代实施化疗以来 ,骨肉瘤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 ,5年生存率也相应提高到 5 0 %~ 80 %。然而 ,骨肉瘤的治疗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例中晚期直肠癌行术前全身化疗3个疗程(FOLFOX方案),并于手术后2周开始追加4~5个疗程(FOLFOX方案)化疗。结果经术前辅助化疗,病人肿瘤平均直径缩小了31.18%,TNM分期下降。本组除术后第3次化疗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和失访3例外,余12例均存活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病例。保肛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在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原发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和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已显示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肺癌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7年5月256例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外科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手术性质和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4.3%).根治性手术236例(单纯肺叶切除169例,全肺切除53例,扩大切除14例),姑息性手术20例.全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38.7%和2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0R=1.323,95% CI.068~1.641,P=0.017)和年龄(OR=1.562,95% CI:1.148~2.125,P=0.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p-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8例相同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研究组)给予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方案为表阿霉素50 mg/m2+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1000 mg/m2,2003年起方案改为奥沙利铂130 mg/m2+5-氟尿嘧啶1000mg/m2,一次性动脉灌注,6~11 d后手术治疗.另82例(对照组)术前未行化疗,直接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静脉辅助化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根治性(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和远期预后进行评估.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R0切除率分别为86%(65/76)和71%(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研究组的化疗毒副反应轻微.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5/76)和16%(13/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个月和23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耐受性良好,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春萍  石岚  李治  宋海平  程波  黄韬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8):1394-139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病灶消退的病理表现及肿块缩小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46例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46.3岁,肿瘤最大径7~13 cm.所有病例均在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标准根治术,术后对切除标本以残余肿瘤为中心行6个不同方向的连续切片,评价肿瘤的消退情况.结果 全组41.3%(19/46)肿瘤呈向心性缩小,其中31.6%(6/19)肿瘤向心性缩小并且周围无癌灶残留,68.4%(13/19)肿瘤向心性缩小但周围仍有癌灶残留.全组58.7%(27/46)肿瘤呈筛状消退.结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有效的大部分患者病理表现仍未达到保乳要求,保乳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最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最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前的穿刺病理和术后的手术病理为参照标准,比较化疗前后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NAC前后,肿瘤的CEUS类型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化疗前(18/31,58.06%),化疗后(21/31,67.74%)],化疗后无增强的肿瘤明显增多[(化疗前0,化疗后(5/31,16.13%)]。造影参数分析:化疗后的上升时间增加,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NAC前后,肿瘤的CEUS增强类型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化疗后无增强的比例明显增高。化疗前后肿瘤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指标中,上升时间、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是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种多药耐药基因:G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胸苷酸合成酶(TS)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寻求建立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35例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6种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耐药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对所有患者均行FOLFOX4方案化疗,以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3%),15例部分缓解(43%),16例病情稳定(46%),3例病情进展(9%),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6%.35例患者肿瘤标本中6种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GST-π阳性率为40%,LRP阳性率为69%,MRP阳性率为34%,TopoⅡ阳性率为37%,P-gp阳性率为86%,TS阳性率为40%.GST-π、LRP、MRP、Topo Ⅱ、P-gP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TS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有关(P=0.0048).结论 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不影响6种多药耐药基因GST-π、LRP、MRP、Topo Ⅱ、P-gP及TS的表达;TS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估胃癌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7例术前ER、PR阴性表达经新辅助化疗后转变为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内分泌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随访15~60个月,对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内分泌治疗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5%(38/51)、60.7%(31/51),其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80.0%(41/51)、74.5%(38/51).对照组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2%(26/46)及41.7%(20/46),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为60.9%(28/46)、50%(23/46).内分泌治疗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ER、PR变为阳性表达的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