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登文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3):F0003-F0003
患女,12岁,以左下肢跛行11年为主诉收住院。患儿于11年前行走时,左下肢跛行。近几年,跛行不断加重。来我院治疗。查体:步态跛行,双侧臀部不对称,左侧扁平,可触及脱出之股骨头,左髋外展受限,左侧Allis征阳性,弹进弹出试验均阴性,左侧单足站立试验阳性,左下肢短缩4cm,左足趾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8月-2000年9月,我们对28例臀部肌肉注射后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儿童进行肌电图检查.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1个月~5岁,均在注射后10 min~1 h出现下肢剧烈疼痛,不能行走.第一次肌电图检查为注射后5 d~1个月,平均15 d.检查患儿均表现足下垂,跛行.随访8个月,3例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3岁。在当地农村个体诊所臀肌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右足跛行 ,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臀部针孔位置正确 ,患儿小腿曾有摔伤病史 ,当事医生认为患儿跛行与臀肌注射无关 ,是其摔伤所致。右足下垂 ,不能背屈 ,不能伸趾 ,呈“跨阈步态”,小腿外侧面、足部痛感觉障碍 ,临床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肌电图检查 :右趾短伸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运动单位消失 ,出现多量纤颤电位、正锐波 ,小腿后部及足底肌群 EMG检查 ( - ) ;腓总神经 -踝段运动传导阻滞 ,臀 -段神经检查非常痛苦 ,患儿不能耐受 ,加查股二头肌短头 (由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4.
例1:女性,2岁半。于1岁半时,学会走路,步态呈鸭步摇摆跛行,半年来,跛行明显加重,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的症状。查体:一般状态好,发育如同年龄儿童,心肺正常,腹无异常体征;双下肢等长,可见会阴部增宽,双侧股骨大转子上移向前外突出,臀部扁平,腰椎前凸增大,骨盆向前倾斜,双髋关节外旋轻度受限;推拉双下肢可见股骨大转子上下移动,而骨  相似文献   

5.
<正>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方法有许多不同术式,临床疗效亦有不同。我们从1988~1995年对16例注射性臀肌挛缩症,采用彻底松解加“z”形延长方法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均为双侧性,年龄8~14岁,平均10.5岁。大多数因步态异常,双下肢不能并膝下蹲,坐位时双下肢不能膝上交叉。全部患儿在幼儿时有经常臀部肌肉注射史。体检发现都有“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更为明显。下蹲过程中双膝分开;作向外划圈动作,呈典型的“蛙式”位。臀部偏小,可触及条索状块。13例屈髋时有弹跳感。6例患者ober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6.
张烨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6):166-167
1 概述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或瘢痕形成, 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外八字"步态、"跳步症"、"蛙腿症"等症候群.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 常发生于儿童, 主要与婴儿期臀部反复注射药物有关, 故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相似文献   

7.
<正> 臀肌挛缩症,国内自1978年马承宣首次报告以来,已不少见,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本科1990~1992年,共收治38例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4~14岁,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追诉病史,发病前都有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注射药物多为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注射次数:2例为10次以上,其余均在30次以上。患儿主要表现为行走姿势和步态的异常,跑步不快,容易疲劳,严重者有轻度外旋步态。本组有外旋步态者4例,全部病例均在下蹲、起立或坐位过程中,必须分开双膝,呈“划圈征”,髋关节均有内收和屈曲运动障碍,臀部外上方条索或片状疤痕37例,其中1例为再次手术。治疗与结果:本组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前除作血、尿、便常规,胸透、心电图检查外,必须摄骨盆  相似文献   

8.
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时损伤坐骨神经文献上报道较多[1] ,但因臀肌肌肉注射同时引起臀肌挛缩及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则较少见 ,其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机理及病理变化亦有所不同 ,本文报告 1例 ,分析了发生的原因、病理变化及治疗、预防的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儿 ,男性 ,8岁 ,发现患儿跛行、鸭步、双膝并拢下蹲受限 2年 ,足下垂半年。患儿平素因“上呼吸道感染”双侧臀部多次注射青霉素 ,半年前在一次右侧臀部注射时感足踝无力 ,右小腿足背麻木 ,足下垂。体检 :摇摆八字步 ,双侧臀部凹陷 ,扪及条索状包块 ,屈髋屈膝并膝试验阳性 ,Ob…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1981年4月曾对1例臀中肌麻痹患者采用髂腰肌外侧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8个月,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0岁,1981月3月12日入院。主诉:发热后左下肢无力、跛行、肌肉萎缩8年余,起病后经服药等治疗无效;近2年左下肢跛行加重,容易跌跤。查体:左下肢跛行呈臀中肌失效步态,左臀部和股部肌肉萎缩,双下肢各长62cm,脊柱向左侧轻度侧弯。肌力测定:左侧髂胺肌4~+级,臀大肌5级,臀中肌和股四头肌2级,腘绳肌  相似文献   

10.
臀部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医源性损伤,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损伤较重或有后遗症者则需手术治疗。本人手术治疗一例效果良好,特报道如下。患者男,42岁。左臀部肌肉注射当归注射液4 ml 后左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跛行一年来诊入院。曾用理疗、按摩等均未奏效。体格检查:左下肢跛行,左臀部环跳穴处可触及一大小约3×2×0.6cm 的硬结,边缘不清,压痛并向左下肢放射。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减弱,小腿三头肌及腓骨长、短肌4级,胫前肌、胫后肌及拇长伸肌3级。诊断为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在硬膜外麻下行坐  相似文献   

11.
Perthes病并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宝才 《疑难病杂志》2002,1(4):238-238
<正> 患儿,男性,9岁。因左髋膝间歇性疼痛、跛行6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膝疼痛并跛行,未在正规医院诊治。半年来间歇发作,夜间痛甚,疼痛、跛行日渐加重而来诊。患者属早产儿(7个月),既往无长期应用激素史,否认有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查体:T36.2℃,P84次/min,R20次/min,BP 12/17 kPa(1 kPa=7.5 mmHg)。形体瘦,心肺无异常,左臀部及左大腿部肌肉轻度萎缩,左下肢轻度屈曲内收畸形,肌力可,左腹股沟及左臀部压痛,左大转子及  相似文献   

12.
患者杨苗苗,女,14岁,邯郸县人,主因右臀部肿物伴跛行4年,曾多处就诊,均无明确诊断来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神情合作,头颈心脏腹部均无异常,行走摇摆步态,双侧臀部不对称,右侧可见一肿物(附照片),约24 12×10cm大小,质硬,活动差,边界不清,脊柱腰段右侧弯,活动自如,右下肢短缩约2cm,股骨髁上较健侧细2cm,患肢感觉运动正常,右Leseaque sign40°(十),屈膝屈髋受限,Feber sign(+).X光片:脊柱及关节无异常,CT提示右臀部巨大脓肿.经过积极术前准备,认真的手术设计,术中发现巨大的肿物与坐骨神经粘连严重,耐心分离肿物,注意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的同时将肿物完整切除,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13.
<正> 臀肌挛缩症多见于小儿臀部反复多次肌肉药物注射,引起臀大肌纤维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功能障碍,表现有特殊的步态和体征,这一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1970年Valderrama、国内1978年马承宦首先报告了此类病例。笔者总结近两年来诊治的6例臀肌挛缩症,结合文献复习,发现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由于臀部长期肌肉注射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症在近几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 。我们对1 99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的 2 1例患者结合临床有关资料 ,就本症的诊治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患者 ,均为双侧。男 1 3例 ,女 8例 ;年龄 4~ 1 4岁 ,平均年龄 8.5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2 1例患者均有反复臀部注射史。1 .2 临床表现 患儿常表现为姿式及步态异常 ,站立、行走时双腿外旋呈“外八字”步态 ,快步行走形似跳跃 ,跑步时不稳 ,容易跌倒。两下肢不能并膝下蹲或坐位时两下肢不能膝上交叉 (搁腿 )。有…  相似文献   

15.
<正> 突发跛行常作为一种症状发于臀部肌肉注射后,故谓注射性跛行症。本症近年来有增无减,对其治疗却少有报道,本文整理17例应用活血舒筋法治疗跛行的资料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7例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1岁3例,2岁8例,3岁3例,4岁1例,6岁1例,6岁1例。注射部位与药物:右臀4例,左臀10例,左右臀17例。青霉素14例,庆大霉素1例,古列兰1例,冬眠灵1例。发  相似文献   

16.
<正> 例1 女患,4岁。13个月时发现下肢活动不自如,跛行。查体:站立时挺腹翘臀,跨步开始时呈双膝关节僵直步态,行走时双足呈八字,高抬腿,脊柱腰段前凸增大。俯卧位,右膝关节屈曲90°,左膝关节屈曲20°,此时在双侧髋关节前方可触及绷紧的股直肌。如将膝关节屈曲至正常,髋关节立即屈曲,臀部抬高。诊断:先天性双侧股直肌挛缩症。在全麻下行双侧股直肌腱切断术,术  相似文献   

17.
<正> 下肢跛行,在儿科比较常见,为了鉴别肌注性瘫痪与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单下肢瘫痪,我们对13例臀部肌注药物后,引起下肢跛行的肌电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选择1993—1999年我室检查的学龄儿童,患儿来自乡村,均为臀部肌注药物后,立即出现放射性痛、麻、紧、抽、肌无力者。年龄8—12岁,平均9.3岁,病程3—10天,平均7.2天。  相似文献   

18.
弹响髋多为髂胫束损伤后的痉挛腱索与股骨大转子长期摩擦所致。由于临床症状表现为臀部和大腿外上方疼痛及髋关节弹响,故常被误诊为髋关节病变而影响治疗。近期我科收治7例弹响髋患者,行手法治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均有外伤史;左侧3例,右侧4例。临床表现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伴髋关节弹响,行走无力呈跛行步态,股骨大转子前上方及大腿外上方压痛并触及髂胫束腱性条索滑动  相似文献   

19.
孙丽 《吉林医学》2007,28(14):1557-1558
臀部肌内注射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年来有关臀部肌内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时有发生.日本于70年代开始在臀部肌内注射时采用臀中肌注射,其目的就是避免因注射造成的坐骨神经和其他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86年5月以来治疗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15例,其中男81例,女34例。侧别:均为双侧。注射史:均有臀部肌肉反复注射史,其中112例在注射的青霉素中加2%苯甲醇。注射药物以青、链霉素为主,庆大、卡那霉素次之,个别患者注射安乃近等退热药。就诊原因多数是父母发现患儿步态异常,坐时下肢轻度外展外旋,“二郎腿”不能完成,下蹲时双膝外展外旋,不能靠拢;或在下蹲过程中,双膝先向外分开后始能下蹲,双膝靠拢,即所谓划圈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