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存平  鲍玉松 《河北医学》2004,10(7):593-594
目的:总结和探讨采用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经验。方法:1992年至2001年,42例53髋手术中包括①术前牵引,内收肌、髂腰肌切断;②术中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③髋关节切开中心性复位;④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恢复头臼匹配关系;⑤复位后位置的维持,一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3~6周。结果:术后随访1~9年平均3年,优良率90、6%。结论: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缝匠肌骨瓣修补髋臼缺损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2016年缝匠肌骨瓣修补髋臼缺损治疗17例DDH伴髋臼缺损大龄患儿(>6岁)的临床资料,评价早期手术疗效.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三维截骨纠正前倾角及颈干角,根据股骨头脱位高度行股骨短缩,钢板固定后重建关节裳.取髂骨缝匠肌骨瓣翻转至髋臼上缘修补髋臼缺损.手术后双下肢贝氏石膏固定6~8周.逐渐行髋关节功能训练,髋关节功能参照Mckay's标准进行评估,髋关节形态评估参照Severin's X射线标准进行.结果 1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9个月.术后股骨头复位良好,头臼包容满意;未出现伤口感染及股骨头坏死.术后随访结果,Mckay's标准:优2例(2髋),良13例(15髋),可2例(2髋),优良率为88.2%,Severin's标准:优11例,良49例.结论 大龄儿童(>6岁)DDH采用髂骨缝匠肌骨瓣修补髋臼缺损,术后骨性愈合好,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的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邓学海  刘传康  李明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重庆医学》2012,41(13):1285-1287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该科运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DDH 32例(34髋)的疗效。结果术后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0髋,良10髋,可4髋,差0髋,优良率为88.2%。结论该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DDH疗效可靠,能使股骨头获得良好的覆盖,LCP固定坚强、稳定,股骨颈矫正角度满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用于大龄儿童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Pemberton三联或四联术治疗大龄先髋的机制和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本组大龄先髋患者48例,年龄9~12岁,女36例,男12例,入院后予患肢皮牵引2周,三维CT重建,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加转子下旋转短缩截骨或加大转子上移术.结果 据Severin X线评定标准对髋关节形态作出评价:优8例,良3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 髋关节切开复位+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转子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是一种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多部位联合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多部位截骨矫形手术,髋骨截骨切骨线前后呈"L"形,外高内低,耻骨联合正中偏外侧1 cm耻骨截骨,髋臼骨块得到骨性游离,向前、外、下方旋转适当角度,取三角形髂骨内外板骨块或股骨短缩旋转截除的骨块嵌塞于前方三角形裂隙,用2 枚克氏针固定,耻骨截骨处用1 枚克氏针固定,紧缩缝合关节囊,粗隆下股骨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和股骨头上移.术后采用改良的贝氏石膏固定.结果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0例23髋,无严重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0.5~6年,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及再脱位,术后髋臼指数平均27°,平均纠正前倾角65°.双下肢长度差异降至平均1.2 cm.优13髋,良7髋,可3 髋,优良率86.9%.结论多部位联合截骨术一次性纠正多部位主要病理改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适合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梁业  张辉  李登  杨宏 《广西医学》2011,33(11):1434-1436
目的探讨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4例36个髋,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及Severin髋关节X线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0.3个月,30个髋关节为优,4个为良,2个为中,无差级病例。X线片结果显示CE角平均25.5°,髋臼指数平均19.7°,1个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翻转成形的髋臼折断,无骨骺早闭发生。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26个髋关节功能Ⅰ级26个,Ⅱ级7个,Ⅲ级3个。结论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术式之一,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7.
改良造盖与截骨矫形治疗大龄儿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舟  占蓓蕾 《四川医学》2003,24(7):678-679
目的 报告应用改良造盖与截骨矫形治疗大龄儿先天性髋脱住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应用改良造盖与截骨矫形一次性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通过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截骨,改善髋臼指数,恢复正常CE角。结果 术后经6个月至12年,平均5年的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28例,占80%。结论 改良造盖可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粗隆下截骨可纠正前倾角与颈干角的畸形,恢复头、臼同心圃关系,刺激髋臼在正常力学下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对21例(24髋)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3个月,造盖均骨性愈合,无折断及吸收。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2髋,占8.3%,21例(24髋)中股骨头坏死7髋,占29.2%。结论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效果良好,术后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髋臼上和粗隆下联合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12例14髋,无1例发生截骨处不愈合、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现象。1年后复查股骨头发育良好,髋臼指数比术前改善150~200,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此术式减少了再脱位的危险。骨盆截骨损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2例46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一组行Salter髂骨截骨术,一组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式选择应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髋臼发育情况、股骨头脱位高度、前倾角大小、软组织挛缩程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 X 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大鼠模型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表达的改变情况,探讨 X 型胶原、MMP-13与软骨早期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生 Wistar 大鼠80只,随机均等分成 DDH 组和对照组。DDH 组新生大鼠后肢襁褓位固定10 d 后解除固定继续饲养,分别于鼠的2、4、6、8周龄处死,离断髋关节,观察髋关节软骨的大体形态。用免疫组化和 qRT-PCR 法检测 X 型胶原、MMP-13的表达。结果 DDH模型鼠的尸体解剖样本显示关节囊增厚,髋臼表面呈不规则、不平整,股骨头扁平且发育较小,头臼包容差,尤其4周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髋关节软骨浅表区域有较高的X 型胶原和 MMP-13表达(P <0.05),并且这种增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X 型胶原和 MMP-13的 mRNA 表达显示出相似的结果(P <0.05)。结论 DDH 模型鼠在较早阶段出现软骨退化,随着年龄逐渐加重;X 型胶原和 MMP-13表达与 DDH 软骨早期退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建平  肖青峰  廉凯 《医学综述》2012,18(3):480-48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对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手术成功要素。方法对12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行全髋置换。4例骨不连患者取出原有内固定,5例节段性缺损者进行结构性植骨,3例髋臼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骨缺损,同侧髂骨植骨。均用生物型固定臼杯,股骨侧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随访13~48个月,患者无切口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溶解征象。骨不连和骨缺损植骨患者均完全愈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全髋置换用于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邱斌松  夏冰  毕擎 《浙江医学》2010,32(6):858-860
目的 探讨镶嵌植骨法髋臼重建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8例(46髋)髋臼发育不良(CroweⅡ型22髋,Ⅲ型24髋)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镶嵌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与同期19例(25髋)采用自体股骨头加盖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随访末的植骨块吸收情况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假体松动,分别出现1例、5例植骨块部分吸收,两组植骨块吸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末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6.6±8.2)、(84.5±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镶嵌植骨法重建髋臼,植骨块不易被吸收,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股骨头覆盖率在儿童发育性髋脱位(DDH)Salter手术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8例行Salter手术的单侧DDH患儿,Salter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进行骨盆正位X线摄片及髋关节螺旋CT扫描,计算并比较X线片股骨头覆盖率及CT股骨头覆盖率。以38个儿童正常髋关节为对照组。结果DDH组术前X线片股骨头覆盖率高于CT股骨头覆盖率(P〈0.01)。对照组CT股骨头覆盖率前部最高,中后部相对较低。DDH组术前CT股骨头覆盖率低,前部更加显著;术后CT股骨头覆盖率接近正常。结论CT股骨头覆盖率能立体反映髋臼与股骨头的发育状况,并对Salter手术近远期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进行髋臼形态学观察和三维髋臼指数测量,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髋臼形态学改变的特点。 方法 对47例61髋进行三维CT观察,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研究髋臼的形态和缺损的类型并测量三维髋臼指数。 结果 轴位上7个半脱位髋臼圆弧形基本存在,深度稍变浅;54个全脱位的髋臼呈三角形或类三角形改变,其深度变浅;61个髋臼的三维CT显示髋臼缺损类型包括轻微缺损9髋(14.7%)、前上缺损17髋(27.9%)、中上缺损30髋(49.2%)、全缺损5髋(8.2%),髋臼缺损部位与股骨头脱位密切相关。上髋臼指数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前、后髋臼指数的改变,即上髋臼指数明显大于正常(P<0.01)。 结论 三维CT能够更好地反映髋臼的形态,确定髋臼缺损的类型,在手术方案制定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有限加深、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及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41髋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髋臼有限加深法非骨水泥假体全髋置换术并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结果经术后6个月至5年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患髋疼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迹象,生活自理并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到术后的(92.42±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改良的Pemberton氏髋臼成形术治疗盂唇严重缺损的病人,改良点为截骨位置不是在髂前下棘上方而是在下方,截骨处不是嵌入一楔形骨块而是一块大骨片以作加盖。此法集中了salter氏骨盆截骨术、Pembert氏髋臼成形术和大骨片加盖术的优点,既改变了髋臼的方向从而缩小了髋臼指数,又扩大了髋臼复盖股骨头的面积,复位稳定。报告20例病人共23个髋,随访3个月至10年,从随访3至10年的6例病人看,除年龄大对8岁和二次手术者外,髋关节功能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