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经造影确定后,注胶原酶1800单位,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76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优良率90.56%,有效率97-38%。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经造影确定后,注胶原酶1800单位,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76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优良率90.56%,有效率97.38%。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肩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是近年来临床工作积极探索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在数字减影(DSA)下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症是临床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之一。我们从2000年5月开始在数字减影下采用颈部硬膜外侧前间隙穿刺。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00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70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监视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对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37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顺延随访术后2~8年7个年度,其远期优良率从93.61%至91.31%,随访各年度优良率间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硬膜腔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48例,优良率达93.5%。并讨论了了此法的作用 及适应症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介入下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6例临床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介入下经颈前路穿刺达相应椎间盘内,通过纤维环破口及流体力学原理,靶向注射胶原酶200~ 600u,使胶原酶集中在盘内髓核破损处及突出物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7、90、18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月改良Macnab疗效、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定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3、7、90、180天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3、6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6.5%、94.4%、96.8%.术后6月复查91.8%突出物中、重度缩小.结论:CT介入下经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适应症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8.
复合液硬膜外滴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合  白兰菊 《疼痛》2003,11(4):158-161
  相似文献   

10.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报道甚少。我院从2005年6月始,在CT和C臂机联合监测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髓核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自1998年6月~2009年6月,选择4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机、CT和DSA引导下行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后随访2~9年(平均5年)。结果:采用William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87例、良119例、可62例、差7例,优良率85.47%。结论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学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引导下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DSA机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经造影剂伊索显(isovist)和局部药证实穿刺针进行L4/L5硬膜外间隙或L5/S1硬膜外侧隐窝后注药。结果:DSA机能清晰显示腰椎棘突、横突、椎体、椎板、椎间孔、上下关节突和侧隐窝解剖结构,硬膜外腔显影清晰。三周及一年优良率分别为57%和73%,有效率为92%。结论:DSA机引导硬膜外腔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具有定位和注射部位准确可靠,无明显并发症的特点,提高了溶盘术的安全性;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近期随访,以观察该治疗的临床效果、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随访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4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直抬腿高度、腰椎活动度、感觉和肌力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之后7天和90天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VAS治疗后7天、90天分别为3.5±0.25和2.7±0.21,与治疗前7.6±0.45比较P<0.05.治疗后7天、90天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 %和83.70 %.结论: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阻滞辅助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硬膜外阻滞辅助按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本文方法疗程短,治愈率高、痛苦小、患者易接受。每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治愈率达76%,第一、第二疗程会计治愈率达96%。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且无一例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0例自2004年至2010年因颈椎间盘突出住院行低温等离子联合臭氧治疗的患者。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月~36个月,治疗优良率91.2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损伤小、优势互补、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8例,分为臭氧组264例,臭氧+射频组264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臭氧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4 ml。臭氧+射频组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临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臭氧+射频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臭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为80.3%,臭氧+射频组优良率为86.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综合康复治疗组近期眩晕症状控制显效率65.2%.总有效率100%。单纯药物治疗组显效率28.6%,总有效率714%;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本文对眩晕的发生机理及康复治疗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臭氧联合胶原酶组较单纯胶原酶组VAS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2.3%和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具有明显影像学改变者分别为83.7%和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使用经皮穿刺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A组)40例及单纯旋切术(B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组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效率90.0%(36/40),优于B组69.6%(32/46)(P<0.05).结论: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旋切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