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后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3,(3)
用改良的 Nakane 免疫组织化学辣根过氧化物酶间接法对8只云南野生树鼩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以下脑区出现:嗅脑球外侧皮质的中型神经元;视束外、上方神经核团中的大、中型神经元;丘脑外侧核团和下丘脑外侧核团中的大、中型神经元;中脑背盖部红核的大型神经元;三叉神经核中的大、中型神经元等。此外,在脊髓各段的前角,特别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处,还可见较弱的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阳性物集中在核周部及树突的根部中。 相似文献
3.
Barr~[1]等曾指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多的人群比含量少者较少出现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不少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都支持这一看法。 一九七五年以来,Bondjers等人证明,HDL既可促进培养细胞内胆固醇外移,又能把动脉壁内自由胆固醇动员出来,还能抑制组织对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这些结果表明,HDL似乎既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又能促使斑块消退。Vesse-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AchE药理组化技术测定树鼩脑干和脊髓前角某些神经核的AchE阳性神经细胞密度、细胞体大小及各类神经绍胞构成比例。结果:神经细胞密度以孤束核最大,迷走神经背核第二,脊髓前角细胞密度最小;神经细胞体平均径以孤束核最小,脊髓前角细胞最大;神经细胞构成比,孤束核以小型细胞为主(60%),中型细胞次之,未见大型细胞。脊髓前角和舌下神经核以大型细胞为主(78%,70%),未见小型细胞。其他如红核、动眼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等以中型细胞为主,小型细胞很少。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55例树鼩颅脑进行测量,其中14例作全脑冰冻连续切片。观察和测量了下丘脑的外形和大小,以及下丘脑距APO额切面、HO水平切面和正中矢状切面的距离,为从体表上测定树鼩下丘脑在颅内的位置提供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的激素及其相同激素不同剂量对树鼠句超数排卵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树鼩分为6组,分别用不同剂量和组合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那戈瑞林(GnRH)、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和国产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超数排卵实验.结果表明PMSG 40IU+HCG20 IU组平均获卵母细胞数25.6±3.0个.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本实验中PMSG 40IU + HCG 20IU对雌性树鼩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可获得较好的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应用颗粒料饲养树鼩成功地建立了树鼩属马来西亚亚种系。国内尚没有专门从事树鼩颗粒饲料的研究,一般均用糊状、白菜、牛肉等饲养。由于原料多变,加上不合树鼩食性,常造成树鼩拒食或细菌感染而死亡。随着科学实验对此动物需要量的增大,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饲料选择。本文首次报道了颗粒饲料Ⅰ号和Ⅱ号对树鼩生长发育的影响。颗粒料Ⅰ号含蛋白质19.51%,颗Ⅱ蛋白含量为21.73%,随机选取20只树鼩与国内周化愚教授成功喂养树鼩的软料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三月内树鼩死亡率仅为10%,其周体重增长率与软料喂树鼩情况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X_1±SD=128±4.50g X_2± 相似文献
8.
树鼩形似松鼠,个体较小,成年体重120克左右.因其属于最低等的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远高于大、小白鼠、豚鼠、兔等,加之来源较易,价格适宜,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正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各类动物的脑重与体重的比值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来说,进化程度高的动物都有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55例树鼩颅脑进行测量,其中14例作全脑冰冻连续切片,观察和测量了丘脑的外形和大个,丘脑距APO额切面,HO_4平面和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从体表上测定树鼩丘脑在颅内的位置提供了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10.
11.
树鼩是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很有价值的新型实验动物,目前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齿科、生理代谢关系和病毒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其沙门氏菌病例国内尚未见记载。我们在1986年6月17日某研究所送检的死亡树鼩中,从心、肝、脾、肺和肠内分离到沙门氏菌,经鉴定为肠炎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病理变化:尸体消瘦,肛周稍湿润,心脏有散在点状出血;肝边缘钝厚,水肿;脾呈弥漫性点状出血;左肾包膜易剥离,外观有散在出血点,皮质明显出血;肾上腺有粟粒状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呈片状出血;膀胱粘膜有絮状出血斑;胃内空虚,胃底部有约1.5×0.25 cm的出血斑。 相似文献
12.
仝品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4,24(8)
目的 调查不同群体树鼩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为建立树鼩寄生虫学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从野外来源、人工驯化一年和人工繁殖的F1代三个树鼩群体中,随机采集动物全血样本各40份,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弓形虫抗体,PCR方法检测其核酸,根据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树鼩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IHA和PCR检测结果显示,120份树鼩血样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本次调查三个群体来源的树鼩均未感染弓形虫,树鼩对弓形虫的易感情况还需要通过扩大样本量和感染性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树鼩抓取和保定、采血、灌胃基本实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逐步规范树鼩实验技术.方法 选用成年树鼩进行抓取和保定,分徒手法和器具法(自制捕捉保定袋),对130只树鼩采用尾静脉、股动(静)脉两种采血方法;采取人用8号胃管可对树鼦经口灌胃给药.结果 所采用徒手、器具的方法抓取和保定树鼦均能有效地控制动物,不会发生动物死亡或很少逃逸;两种方法都顺利采集到所需血量,股动(静)脉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2 mL而不损伤动物;12只树鼩连续灌胃10 d,成功率100%.结论 自制的捕捉保定袋经济实用,摸索的几种树鼩实验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15.
树鼩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肝炎的的大范围流行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甲肝、乙肝虽已有疫苗,但不能忽视未来由于病毒变异所带来的威胁。丙肝目前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疫苗,且丙肝的病理学机制也尚未完全清晰,主要原因是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树胸属于低等灵长类动物。研究发现,他对很多人类疾病易感,所以建立肝炎树胸动物模型成为现在肝炎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各型肝炎主要是甲、乙、丙型肝炎研究中建立树胸动物模型的自内外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树鼩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改良"二袖套法"建立树鼩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树存活率,并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定型手术成功率为100%(30/30),树24 h存活率为76.66%(23/30),1周存活率为30.00%(9/30),最长存活时间为11 d.结论通过改良型二袖套法可成功建立树鼩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尽管树鼩(Tupaia)的分类至今在国内外分类学界尚有争论,但它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却是一个事实。国内周、吴二氏在昆明从事树鼩的饲养驯化繁殖工作,并使用蒸煮软饲料饲育树鼩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软饲料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且易浪费,似不能满足树鼩的实验动物化要求。而颗粒日粮的处理、贮存和饲喂都较易,且饲料的浪费量最小。本文报告使用颗粒饲料饲养树鼩(Tupaia BelangeriChinesesis)的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一、动物从昆明某地引进野生树鼩30只,根据毛色初步确定为云南滇西亚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于饲养试验。二、饲料采用两种配方的颗粒饲料与周氏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可因病人的年龄及病程不同,其体征和症状多变。一般而言,颅内压(ICP)升高引起头痛、呕吐和前囟突起;脑膜刺激引起颈强直和抬腿时尖叫;脑组织受损时引起意识障碍;感染时引起发热。但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作出CNS感染的诊断,特别是病因诊断,远非易事,治疗则更为棘手。本文拟就CNS感染的某些问题的进展作一概述,以期强化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4)
目的以树鼩为研究模型,探讨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不同肠段的菌群组成。方法分别收集3只健康野生及人工繁育树鼩七个胃肠段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不同肠段Alpha指数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生组与人工繁育组树鼩在盲肠和胃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 05)。野生组与人工繁育组各肠段微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门水平上,野生组直肠、结肠、盲肠及胃四个部位中Firmicu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组(P0. 05);人工繁育组直肠、结肠、盲肠及回肠内Spirochae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野生组(P0. 05);野生组直肠内Bacteroide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组(P0. 05);属水平上,野生组明显高于人工繁育组的主要菌属为:回肠、空肠和胃内的Weissella菌属,直肠内的Bacteroides菌属以及回肠段内的Lactococcus菌属;人工繁育组明显高于野生组的主要菌属为:直肠、结肠、盲肠及回肠内的Brachyspira属,盲肠和胃内的Prevotella_9菌属,盲肠和空肠内的Streptococcus属以及回肠中的Lactobacillus菌属。不同肠段菌群功能基因预测显示两组共有5个解剖部位17个基因类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各肠段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各肠段细菌功能差异较大,且与其生理功能、饮食结构有一定关联;在肠道菌群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粪便样品微生物的组成是否能够完全代表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树鼩人工哺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哺育方法 ,避免人工驯养条件下树鼩不愿哺乳、食仔或母乳缺乏,提高仔树鼩的存活率,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 人工辅助母树鼩哺乳或配制人工乳哺乳.即人工保定母树鼩,侧卧,让其新生仔或其他寄养仔自行寻找乳头哺乳;如母树鼩产后缺乳或无寄养条件,配制营养丰富的代用乳人工喂养. 结果 25只仔树鼩经人工哺育方法 喂养存活19只,存活率为76%,体重增长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初始繁殖的13只仔树鼩经自然哺乳,仅存活2只.结论 已基本掌握仔树鼩的人工哺育方法 ,一定程度上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驯养繁殖树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