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胆囊癌病例CT表现,术前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1例胆囊癌C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4型:①腔内肿块型4例,占20.5%。②胆囊壁局限或弥漫性增厚型4例,占20.5%。③肿块充满型5例,占24.5%。④胆囊周围浸润型8例,占41.5%。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的CT诊断与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西军  荣文霞 《河北医学》2002,8(8):712-714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胆囊癌的CT表现,探讨胆囊癌的CT影像学特征,讨论胆囊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对2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表现归纳为:①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11例,弥漫性不规则增厚2例;②胆囊区及胆囊腔内肿块,其中腔内6例,胆囊区2例;③合并胆囊结石9例;④直接侵犯肝脏及肝内转移9例,10例合并肝内外胆囊管扩张;⑤肝门及胰周淋巴结转移6例。结论:CT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不受肠气干扰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胆囊区肿块,并能区分腔内肿块的范围及了解对周围脏器的侵犯。胆囊癌的CT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术前影像诊断环节如何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意外胆囊癌(UG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期间收治的19例UG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CT和MRI影像资料,并与术中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19例UGC病例中共漏诊12例,其中CT漏诊7例,MRI漏诊7例,2例为CT和MRI均漏诊。19例UGC病例中,12例为浸润型癌,其中8例显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2例呈弥漫性增厚,2例无法显示;4例为结节型癌,其中3例有增强者呈不均匀性强化,轮廓毛糙,邻近胆囊壁增厚。3例为肿块型癌,仅有MR平扫,信号较均匀,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伴多发胆囊结石。结论规范影像检查技术和提高对胆囊癌征象的认识,可避免大部分UGC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囊腺肌增生症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5岁~57岁,平均45岁。结果:9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癌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底部局限性增厚,内外壁较光整,肝胆交界清晰。多期扫描动脉期胆囊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区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向浆膜面扩展,病变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结果: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中MRI术前正确诊断29例,其中16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9例弥漫性增厚,4例胆囊体部节段性增厚,增厚的囊壁内均见多发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误诊为慢性胆囊炎1例,MRI表现为胆囊壁轻度增厚;误诊胆囊癌的2例,MRI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囊样异常信号。结论:MRI可敏感的清楚显示胆囊壁罗-阿氏窦的形态特征,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侯敬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431-432,F000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5例和慢性胆囊炎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在螺旋CT多期扫描的征象和强化特点。结果15例胆囊癌病例中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4例(26.6%),腔内结节型3例(20.0%)和肿块型8例(53.4%)。胆囊癌胆囊壁增厚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高或等密度,常伴有临近肝脏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轻度均匀增厚,其内壁光滑,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等密度,胆囊窝内常出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曲线影即"晕"征。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及其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胆囊癌的CT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22例胆囊癌CT表现可归纳为4型:(1)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9.1%(2/22);(2)胆囊壁增厚型2例占9.1%(2/22);(3)胆囊周围浸润型7例占31.8%(7/22);(4)混合型11例占50%(11/22).结论:胆囊癌的CT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声像图特征可分成4型,胆囊壁增厚型12例,乳头结节型4型,实块型5例,胆囊肿大,穿孔型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64%;9例误诊,误诊率36%,结论:胆囊癌的声像图表现呈多样化,仔细观察并结合B超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胆囊癌的超声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厚壁型胆囊癌的CT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报告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壁型胆囊癌,主要CT表现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7例),胆囊与肝脏分界不清(6例),胆囊周围肝实质内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肝内外胆囊管扩张(4例),肝门、胰周、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5例)。提示胆囊壁增厚的程序对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无鉴别诊断意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的改变似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敏蓉 《中外医疗》2010,29(33):176-17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表现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4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者在64排螺旋CT的表现征象。结果厚壁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壁僵硬或连续性中断,壁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等或高密度。常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邻近肝组织侵润或肝内转移灶,局部淋巴结肿大。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均匀,周围水肿,强化特点为动静脉期均等或稍高密度,可伴有可胆囊窝积液积气,不伴有肝脏侵润和转移灶,无局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厚壁型胆囊癌8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的CT诊断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在厚壁型胆囊癌与胆囊壁增厚的慢性胆囊炎二者的鉴别诊断中,胆囊壁增厚的程度无明显意义,而增厚的形态—不规则性增厚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的特性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表现为,胆囊呈等密度的实质性肿块;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癌结节影,肿瘤可以直接侵犯肝脏;胆管扩张或合并胆囊结石,肝门,胰头,后腹淋巴结转移等。并对胆囊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囊癌与30例慢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胆囊癌组胆囊壁厚度(8.4±3.0) mm,明显厚于慢性胆囊炎组的(6.0±1.9) mm (P<0.05)。胆囊癌组黏膜受累破坏比例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P<0.05)。胆囊癌组可见壁结节比例为50.0%(30/60),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的16.7%(5/3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胆囊壁的形态、病变部位、壁增厚特征以及邻近器官的情况,在胆囊癌的诊断及其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院自1992~1996年,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8例胆囊病人,男2例,女6例,男女之比1:3。年龄50~86岁(平均64岁),其中60岁以上占5例(62.5%)。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87.5%),黄殖5例(62.5%)。所有病人均作过B超和CT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2结果8例病人中,肿块型3例,表现为胆囊区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胆囊显示不清。壁厚型3例,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分别为8、6、5mm。胆囊腔内型2例,表现为胆囊腔缩小,内有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存在伴胆囊壁增厚。5例有胆囊壁的强化;…  相似文献   

15.
钱斌  胡晓华  鲍健  陈宏伟  吴晶涛 《重庆医学》2011,40(28):2836-2837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carcinosacoma of gallbladder)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胆囊癌肉瘤的CT影像表现,5例均行CT平扫,3例增强。结果 5例均为单发;3例位于胆囊颈部,1例位于胆囊底部,1例位于胆囊体部;均见胆囊内有结节状或菜花状软组织影突入,密度不均匀,3例可见坏死,1例见出血;伴胆囊体积增大、基底部胆囊壁增厚;4例伴有胆囊内结石;4例可见肝脏等周围组织浸润及肿大淋巴结;3例可见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灶;2例出现腹腔积液;1例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增强的3例中,增厚的胆囊壁、腔内软组织肿块有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胆囊癌肉瘤的CT影像学特征对胆囊癌肉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与MRI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CT、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①方法患20例均行CT、MRI检查后并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进行分析。③结果:囊壁增厚型3例、团块型10例、腔内结节型5例、胆囊颈型2例。14例胆囊癌并发胆囊结石及胆囊炎,1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④结论:CT、MRI在胆囊癌诊断和应用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探讨肝病性与非肝病性胆囊炎的不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有胆囊异常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病组50例,包括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25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非肝病炎症组30例,包括慢性胆囊炎1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①肝病组48例(96%)胆囊壁均匀增厚,厚径3.67±0.49mm;38例(72%)胆囊轮廓清楚;38例(76%)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28%)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②非肝病组28例(93%)胆囊轮廓模糊不清;26例(87%)胆囊壁均匀增厚,4例(13%)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厚径4.54±1.14mrn;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强化;9例(30%)胆汁密度增高;4例(13%)胆囊周围游离性积液;5例(17%)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动脉期一过性片状强化;1例囊壁小脓肿;1例囊腔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肝病性胆囊炎与非肝病性胆囊炎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归纳总结胆囊癌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1.3岁。术前13例均行CT平扫,同时10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4例。肝脏受侵犯6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肝外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9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6,92%(10/13)。结论 CT是一种无创、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方法,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钟联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4):467-467,469
分析28例胆囊癌的CT表现,主要有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合并结石、累及周围脏器、肝脏直接侵犯、肝脏和胰腺转移、胆管扩张、合并腹水等。提示CT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和类型、大小及侵犯邻近脏器的范围及转移情况,CT增强扫描可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囊癌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平  郑屹峰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2):138-138,15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31例的CT、MRI资料。结果原发性胆囊癌影像上分:肿块型、厚壁型及腔内型三种类型。胆壁不规则增厚及胆囊区肿块为其直接征象,而邻近肝叶的浸润、远处肝内的转移、周围结构的侵犯、肝门及腹腔淋巴结增大、胆道扩张、胆囊结石、腹水及腹膜转移为其间接征象。结论CT、MRI对胆囊癌的原发区域及周围浸润的显示正确率均较高,但就区域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内转移则MBI显示率强于CT。CT及MRI对原发性胆囊癌的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