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对肺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导丝置于肺动脉内进行碎栓,采用尿激酶冲击溶栓、球囊扩张术和24h持续灌注溶栓,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5例;3例氧分压均达到100%,5例氧分压在93%以上。结论: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供,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多样,但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诊断的准确性影响了临床医生的选择.同时介入治疗原理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对治疗结果 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着重探讨介入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12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介入治疗结果,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12例确诊为PTE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26~78岁。就诊时临床症状:休克3例,咯血9例次,胸痛和呼吸困难12例次。1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例上肢静脉血栓。全部患者作胸部CT增强扫描和肢体超声波检查。治疗方法有经导管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4例次,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和局部溶栓12例次,经导管肺动脉消融术2例次,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12例次。结果:12例患者治疗16例次,无并发症发生。4例先行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术,因效果不明显而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8例采用机械性措施(捣碎、抽吸、消融)清除血栓,辅以局部溶栓。结束治疗时复查肺动脉造影,lO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2例治疗后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患者未再出现PTE复发症状。结论:单纯行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对治疗PTE效果不佳。机械性清除血栓技术,包括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和消融,联合局部溶栓术,是治疗PTE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和/或分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发生肺组织坏死(多为出血性)者称为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E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肺疾病,但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栓子来源广泛,见诸文献者有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转移之肿瘤栓塞和各种器械相关性栓塞,最常见的栓子为来源于下肢和盆腔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可以看作是复杂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病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CTPA)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CTEPH的患者24例,均行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CTPA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T Qanadli栓塞指数为(37.16±8.77)%,CT Mastora栓塞指数为(38.14±21.56)%,Qanadli栓塞指数高于Mastora栓塞指数(Z=-4.107,P=0.000),且二者正相关(r=0.734,P=0.000)。CTPA测得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与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正相关(r=0.461,P=0.036)。CTPA测定右心室前壁厚度与mPAP成正相关(r=0.515,P=0.018)。CTPA测得肺动脉直径大于超声测肺动脉内径(t=3.485,P=0.002),且正相关(r=0.588,P=0.002)。CTPA测得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大于超声测右室横径(t=2.647,P=0.016),且正相关(r=0.429,P=0.031)。CTPA测定右室前壁厚度小于超声测值(t=3.768,P=0.001),且成正相关(r=0.551,P=0.004)。CTPA测室间隔厚度略低于超声测室间隔厚度(t=2.941,P=0.007),两组资料正相关(r=0.751,P=0.000)。Qanadli栓塞指数和Mastora栓塞指数与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动脉直径比、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等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不仅能够明确诊断慢性血栓性肺栓塞,而且能够提供肺动脉树的阻塞程度、右心功能改变信息,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程度与右心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内、外、妇科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而诊断率低。据北京阜外医院的统计表明其院外误诊率达79%。但如能及时正确的诊治,大部分患者可以生存。因此加强和提高本病诊断意识,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治对本病意义重大。作者收集1996~199...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价值。方法经临床综合确诊PTE患者61例作为病例组,排除PTE诊断的45例为正常对照组。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内有无血栓、各房室腔大小、肺动脉频谱和三尖瓣反流。结果PTE组直接征象右室血栓1例,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血栓28例,间接征象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右室射血分数降低,肺动脉内径增宽,下腔静脉呼吸变化率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呈“拳指征”21例,呈肺高压直角三角形改变者31例,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缩短,右室射血前期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RPEP/RVET)增大;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高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PTE29例,PTE可能性大17例,可疑PTE8例,7例表现右室轻度扩大或轻度肺动脉高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作为PTE的诊断方法,安全、无创,有利于PT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栓 (Pulmonanyembolism ,PE) ,据欧美国家初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其发病率高 ,病死率亦高 ,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尽管 1990年PE的诊断调查结果已经公布 ,但PE诊断评估方法仍不一致 ,原因可能与预先发现患病可能性的方法不多有关 ,还与肺血管造影术风险大、使用不便有关[1] 。在我国过去曾认为PE是少见病 ,但根据国内部分医院的不完全统计及粗略推测 ,PE绝非少见病 ,近年来发生率成增加趋势[2 ] 。1 概念PE是指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其…  相似文献   

11.
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对肺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导丝置于肺动脉内进行血栓捣碎、采用尿激酶冲击溶栓、球囊扩张术和24 h尿激酶持续溶栓,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5例.3例血氧饱和度达到100%,5例血氧饱和度达93%以上.结论 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及科学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总结8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采用经导管插管至栓塞局部灌注脲激酶溶栓,并采用细致、周密的护理措施。结果:8例患者经置留导管缓慢滴注脲激酶,1-5天后溶栓均获成功。结论:及时、正确的个入治疗及严格、科学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溶栓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属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uperension PH)中的第四类,也是有可能被治愈的一类PH。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PH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费用高及并发症等因素,临床难以普及。而超声心动图技术不仅可以估测肺动脉压力水平、发现肺动脉高压的间接征象、评估右心功能,还可以排除病因,协助诊断,并且具有简便、易操作、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本文就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估CTEPH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增加超声评估CTEPH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常见,起病突然,发展迅速,主要表现5“P”征,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患肢坏疽,甚至截肢,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采用手术取栓或静脉溶栓,并发症多,效果不满意。我院对8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采用动脉插管经导管滴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全部成功,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进行肺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危险分层为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综合介入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63.78±6.89)、(73.23±11.51)和(87.35±10.92)mmHg。术后分别为(26.23±10.27)、(93.48±6.17)和(127.14±13.15)mmH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25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介入治疗方法能迅速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循环梗阻状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近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CTEPH患者46例,均接受BPA。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的WHO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和肺血管阻力(PVR)。结果 46例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57.0±12.7)岁。行126次BPA,共治疗545支病变血管,平均每次治疗血管数2.7支。术前患者的WHO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分别为1例(2.2%)、24例(52.1%)、17例(37.0%)、4例(8.7%),6MWD为(359.6±112.3) m,SvO_(2)为(64.5±8.8)%;术后WHO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分别为6例(13.0%)、31例(67.4%)、13例(28.3%)、2例(4.3%),6MWD为(436.7±97.9) m,SvO_(2)为(66.4±5.5)%(均P<0.05)。术后血浆NT-proBNP、mPAP、PVR、心指数、右心房压力均低于术前,分别为262(145,746) ng/L比955(242,2781) ng/L、(29.2±9.9) mmHg比(39.4±9.5) mmHg、(6.6±2.7)WU比(12.1±6.2)WU、(1.1±0.7) L/(min·m^(2))比(1.7±0.8) L/(min·m^(2))、(3.7±3.0) mmHg比(5.1±4.4) mmHg(均P<0.05)。咯血共5例次,再灌注肺水肿1例次,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BPA是治疗近端CTEPH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是唯一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效果的肺动脉高压类型.影像学检查对CTEPH的确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和双能量CT的出现提高了周围型肺栓塞的检出率,在CTEPH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MRI对CTEP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右心功能评估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就CTEP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CTEPH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可因延误诊治导致病人最终死亡.因而,加强对CTEPH的诊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发现和提示CTEPH,就CTEPH在CT方面的诊断价值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深静脉血栓溶栓过程中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13例患者,上腔1例,下腔12例,其中肾静脉开口上方1例,肾静脉开口下方11例,均成功进行了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随访6~16个月,无肺梗塞发生,亦无滤器移位、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lism,PT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高,临床诊断漏诊率高,误诊率高,且多年来国内缺乏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由于诊断及时,并采取了肺动脉导管溶栓的方法积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