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冀南地区城市和农村青少年心理压力源的异同. 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2891名冀南地区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1)在各项生活事件中,学习与人际关系是城市和农村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2)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三个因子的得分均为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3)农村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其他因子的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城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和丧失因子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农村高中生的健康适应因子得分高于其他年级. 结论 城乡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源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在心理教育与辅导上应注意类别差异和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状况,探讨焦虑与具体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95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筛查阳性率为26.67%,女性筛查阳性率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及总分得分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常模比较,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及总分得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生活事件量表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学习压力、人际关系2个因子,不喜欢上学、意外惊吓/事故、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施加学习压力、被罚款、生活习惯明显变化等6个项目进入了对焦虑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深圳部分青少年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内地,考虑与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关;焦虑情绪与中学生生活事件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芳标 《中国校医》1998,12(1):10-14
运用青少年学生生活事件调查表(自编)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1502名15~22岁中专学生一年来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和一周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学习、生活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多见,人际关系、恋爱与性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次之,家庭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对较少;男女学生一年来负性生活事件数差别无显著性;但不同的生活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结果还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且某些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提示在进行学论心理卫生教育与干预时,要关注负性生活事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世宏  张婷  李丹  徐晓滢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516-1519
了解青少年死亡焦虑发展特点及其与经历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相关教育实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焦虑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人上海市两所7年制中学选取的六~十二年级2 3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2334)=1.70,P=0.12),但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年级主效应(F(24,8133)=1.59,P<0.05),其中死亡过程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34)=3.22,P<0.01),七年级死亡焦虑水平低于其余各年级;不同性别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4)=3.87,P<0.05),女生死亡焦虑总分高于男生,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性别主效应(F(4,2331)=19.65,P<0.01),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高死亡焦虑的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压力(学习、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及总生活事件)(F(5,1526)=34.66,P<0.01,η2=0.10).结论 青少年死亡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压力密切相关.在开展死亡教育工作时,应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发现影响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有关生活事件,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以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作为评定工具;就诊组为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的585例小学5年级以上(11~18岁)合作患者;非就诊组为按整群抽样的成都市1280名学生中与就诊组性别、年龄、父亲职业匹配的585人组成;数据分析用方差膨胀因子诊断法排除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后,以YSR得分为因变量,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就诊组YSR得分高于非就诊组,就诊组情绪和行为问题多于非就诊组;就诊组进入回归模型自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124~0.418,非就诊组进入回归模型自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104~0.388;人际关系不良、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差可以增加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结论 对青少年进行情绪和行为问题干预时,注意指导青少年人际关系应对、帮助缓解学习压力、以成长目标为导向、减少惩罚的教育方式、提高社会适应等措施,以减少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促进情绪和行为问题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健康素质的现状,明确生活事件和健康素质的关系,为制定留守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825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留守青少年的主要生活事件来源于家庭生活、健康成长和学校生活。留守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与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父亲学历、监护人学历、父母与子女的联系频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伙伴关系、学习成绩等因素有关。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健康素质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中的健康成长维度、亲子关系、伙伴关系对留守青少年健康素质有显著影响(P<0.001)。 结论 留守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受其面临的生活事件的影响,故应着力培养青少年应对来自各种生活事件及其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鑫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46-1047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为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提供证据。方法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界定网络成瘾青少年15人,同时选用89名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其生活事件进行测试。结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在考试失败或不理想、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不喜欢上学等13项生活事件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与生活事件关系密切,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
周丽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372-137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应对方式及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网络成瘾量表对56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592份,收回580份,回收率98%,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560份,有效回收率96.6%;高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0.97±0.33)低于低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1.12±0.34)(P<0.001);高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低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P=0.000);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除丧失因子外,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中其他5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应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系列的压力,而生活事件又是构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应激源,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概念、分类、差异性研究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的关系,验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方法方便抽取合肥市3 798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进行亲子冲突策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人口学特征调查。采用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儿童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抑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虐待经历与近期生活事件均有关联(P值均<0.01),并通过近期生活事件间接地对青少年抑郁产生效应(P值均<0.01);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有调节作用(P=0.001),而男生未见儿童期虐待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P=0.260)。结论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近期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间接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应该采用措施阻止儿童期虐待的出现,其中受虐女童是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生活事件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修改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867名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活负性事件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392,P<0.05);配偶同住组、相对空巢组和独居组、绝对空巢组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负性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前4位生活负性事件依次为经济困难、子女就业困难、本人重病和无子女探望,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巢老年人生活负性事件影响其生活质量;配偶同住者、相对空巢者生活质量高于独居者、绝对空巢者;经济困难位居生活负性事件的首位。  相似文献   

12.
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我省某医科院校2 062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远离家人等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各生活事件应激量在男女生之间大多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进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14.
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了解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对大学生15787名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结论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活事件对中专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核心理卫生工作起来越多地引起了重视。为了解生活事件对中专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笔者开展了这项调查。王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二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10个高中班(来自高中毕业生)和回在个初中班(来自初中毕业生)中各抽出二个班。高中班学生112人,初中班学生W人,男生173人,女生36人。采用杨德森、张亚林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IS)评定被试者近一年来的生活事件对精神影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使用统一指导语和测验方法。全部数据始人swper-486计算机,应用S…  相似文献   

16.
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就在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强度进行了调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1992级部分本科生用SCL-90量表作心理状况的追踪调查,获得有效答卷90份(男生44人,女生46人)。于四年级毕业前对这90人进行在校期间负性生活事件调查,收回有效答卷83份(男39人,女44人)。“负性生活事件调查表,参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事件再调整值量表”,根据笔者对大学生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归成4类共20项编制而成。其中第1类家庭问题5项,第Ⅱ类人际关系问题3项,第Ⅲ类学习与工作问题6项,第Ⅳ类个人问题6项。2结果与分…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事件对孕妇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孕妇情绪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抽取293例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评生活事件量表(LES)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5%、8.2%,生活事件总分为(223.18±129.30)分,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79.89±63.80)分。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显著相关(P<0.01)。结论:孕妇孕期经历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帮助孕妇顺利、安全度过妊娠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在某些频段综合场强已接近一级安全区的限值 ,为了阐明这些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对 10 6例青少年大脑中央区脑电进行检查。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左中央区女θ波的RNP、女和男女合计θ波的REP、男θ波的RAV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均 <0 .0 5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右中央区男θ波的RNP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 18a)大脑中央区的生物电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女性θ波 (频率为 4~ 7Hz)RNP、REP升高 ;男性θ波RNP下降、RAV升高。  相似文献   

19.
了解10~18岁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探讨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从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抽取10~ 18岁的学生共43 200名,获取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其生活方式的资料,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利用因子分析对生活方式提取公因子,对PFI和公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生活方式得分显示,男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3.57±0.84)高于女生(3.27±0.83),男生体育锻炼时间一得分(3.36±0.78)高于女生(3.29±0.78),男生体育锻炼时间二得分(2.68±0.73)低于女生(2.87±0.71),牛奶鸡蛋的食用频率得分男生(2.16±0.75)高于女生(2.08±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 430.605,76.245,680.480,126.401,P值均<0.05).男、女生PFI分别为(0.01±3.08)和(-0.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53,P<0.05).与身体素质呈正相关的有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时间和食用牛奶鸡蛋的频率;静坐时间与身体素质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喜欢程度)与身体素质变差呈现“正”关联(OR>1).结论 男生身体素质优子女生;体育锻炼态度、锻炼时间和静坐时间等对身体素质存在影响,其中体育锻炼态度对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都市环境各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WHO推荐的神经毒理学行为试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进行检测。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射组青少年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得分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 ,而其 (16~ 18岁 )目标追踪试验的总点数和正确点数均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的手工操作敏感度及眼手协调能力、视觉感知、记忆、模拟学习能力无不良影响 ,但对青少年 (特别是 16~ 18岁的女性 )心理运动稳定性、手部运动速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