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图对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右心导管直接测量肺动脉压为对照,评价心电图诊断室缺并肺动脉高压的价值,发现单项心电图指标以ΣQRS最好(灵敏性85.29%、特异性92.31%、准确性88.33%)。联合标准比单项指标的诊断效率高(灵敏性94.12%、特异性88.45%、准确性91.67%)。结果提示心电图仍不失为一种简便有用的判断室缺并肺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 :对本院 1995~1997年 35例CHD、VSD、PH手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以芬太尼辅以氯胺酮、Innovar为主诱导者 2 2例 (A组 ) ,以芬太尼辅以咪唑安定、硫贲妥钠为主诱导者 13例 (B组 ) ,比较两组于诱导期不同时间之MAP、HR变化情况。结果 :B组诱导期间MAP、HR下降显著 ,而A组呈相对平稳 ,两组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芬太尼辅以氯胺酮、Innovar诱导 ,血流动力学稳定 ,避免右向左分流 ,利于体外循环中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8.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我院自1987年5月 ̄1993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PH(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材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PH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多普勒超声评价大型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高压的类型。方法:多普勒超声测量36例大型VSD患者右室和左室射血前期、加速期和心输出量比值的比值(R PEP:AT:Qp/L PEP:AT:Qs),与高分流型和高肺阻型BSD心导管测量的肺循环和体循环阻力比值(PVR/SVR_相比较。结果:超声测量高分流型和高肺阻型VSD患者的R PEP:AT:Qp/L PEP:AT:Qs与心导管测量的PV 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对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结合临床检查胸透、ECG、UCG、血气分析对 2 8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高压患者进行评价。肺动脉压 70~ 1 1 5/35~ 63mm Hg,Pp/Ps为 0 .89± 0 .1 4,术前给予吸氧、口服 ACEI,静脉给予酚妥拉明、极化液以及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 2~ 3周 ,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缺损及合并畸形 ,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术终 Pp/Ps为 0 .71± 0 .1 8,住院死亡率为 7.1 % (2 /2 8) ,1例因低心排出量脱机困难台上死亡 ,另一例术后 8d死于右心衰竭 ;在随访过程中有 1例因慢性右心衰竭术后 8个月死亡。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提高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高压的手术成功率 ,术后远期疗效尚待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报道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年龄5~18岁,术前均行心导管检查,Pp/Ps为0.75~0.93,平均为0.81,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全部经室切口修补,室缺2.0~2.5cm,无1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在术中置入Swan-Gaoz管。本组因呼衰及心低排综合征各死亡1例外余均好。强调了术前准备、术中心肌保护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降低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体会青海省高原心血管病医院藏青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梅红英1982年3月~199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66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昔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2~29岁,平均15.5岁,男...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因其位置及缺损的大小 ,分流量较大时 ,加之本地居民经济情况欠佳 ,往往就诊时已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轻的肺动脉高压 ,术后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逐渐好转 ,而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则外科治疗较复杂。 1 997年 7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共对 2 1 0例室缺合并肺动脉患者 ,进行了体外循环下的室缺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本组病人中男 1 6 4例 ,女 4 6例 ;年龄 1 2~ 33岁 ,平均 7 8岁 ;体重 9 5~ 5 5kg。单纯室缺并肺动脉高压 1 2 4例 ,室缺加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5 0例 ,室缺加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 36…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 (室缺 )伴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共收治婴幼儿室缺伴肺高压 2 6例 ,死亡 1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6个月~ 3岁 ,平均 ( 17.3± 10 .8)个月 ;体重 6.5~ 13.5kg ,平均( 9 .7± 2 .5)kg。术前反复肺部感染 2 6例 ,有心衰史2 1例。全组均经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均伴有肺高压。术前肺动脉压力 6.0~12 .5kPa( 4 5.0~ 94 .7mmHg) ,肺动脉压力 /主动脉压力 (Pp/Ps) 0 .63± 0 .2 1。根据文献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心内直视修补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经诊断性治疗后54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26~68 min,平均(4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38 min,平均(26±8)min.手术死亡1例(1.8%),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体外循环配合注重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的纠正、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外,术中体外循环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它对于患者是否能顺利停机,及术后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1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此类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于体质差、病情较重、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增加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术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液黏稠度,减轻右心负荷. 相似文献
18.
19.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小儿常见心脏病,随着心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患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首要决定因素,因此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10月治疗及护理此类患儿共2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2例VSD合并PH的外科治疗经验。平均年龄6.5±3.7岁,体重16.1±5.8kg。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其中经右房切口修补VSD32例,经肺动脉切口17例,经右室切口3例。应用Dacron补片修补缺损,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结果治愈50例,死亡2例。随访3个月至2年,远期效果满意。结论小儿VSD伴PH应尽早手术为宜,加强围术期的心肌保护,早期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