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远期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将肺栓塞病人18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A组11例,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B组7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疗效并于6个月后复查肺功、X线胸片、心动超声,判定肺栓塞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和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形成等改变、结果 A组有效率为88.1%,6个月后复查肺功正常,无慢性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形成;B组有效率为65.7%,6个月后复查肺弥散功能降低28.3%,无慢性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形成。结论 溶栓加抗凝疗法治疗PE优于单纯抗凝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尿激酶2万U/kg溶栓,待凝血活酶时间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恢复到基础值的1.5-2.0倍以内,开始给予肝素100mg,静脉滴注,1次/d,用肝素后3天,口服华法令3mg,1次/d,据凝血酶原活动度调整华法令剂量,使PTA维持在30%-40%或PTT在16-20s,持续服用约6个月。结果:溶栓加抗凝治疗者临床症状改善,核素肺灌注扫描总有效率,联用组为60%,单用组为10%,超声心动脉动脉收缩压比较,联用组为60%,单用组为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宗兴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14-1616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率。【方法】对本院39例诊治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栓塞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D-二聚体大于500μg/L者占92.3%,血气分析P02〈80mmHg占89.7%,螺旋CT肺段动脉以上动脉血栓者占79.5%。溶栓加抗凝治疗组有效率为81%,单纯抗凝治疗组有效率为66.7%。【结论】肺栓塞易漏诊和误诊,血气分析、D-二聚体、UCG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初筛检查指标,溶栓加抗凝疗法治疗PE优于单纯抗凝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 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2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A组10只)、局部溶栓不加抗凝(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股动脉收缩血压(SAB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 、PaCO2 、pH)、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SPAP、CI、PaO2 、PaCO2 、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 <0 0 5 ) ,A组的SPAP、PAP的变化较B组的变化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加抗凝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5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分为溶栓加抗凝组(17例)和单纯抗凝组(39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并通过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等指标分别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治愈31例(55.4%),好转23例(41.1%),死亡2例(3.6%);总有效率96.4%。2例患者均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合并休克。抗凝加溶栓与单纯抗凝2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能够减少误诊;祛除易患因素,对有溶栓指征患者尽早溶栓,溶栓后序贯应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病程2周以后,溶栓加抗凝和单纯抗凝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50例肺栓塞病程〉2周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用2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200000~500000u,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前3d开始口服华法令,疗程6个月;B组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华法令,方法同A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超、肺通气灌注显像及螺旋CT检查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50%,B组总有效率为40%,两者比较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病程〉2周,小剂量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无显著差别,为减少出血风险选择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多样,血气分析、心电图、肺CT对诊断有帮助,治疗用尿激酶溶栓及肝素抗凝。结论: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38例肺栓塞临床诊治体会,说明正确认识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肺栓塞的发生,男、女发病率的几乎为1:1,随年龄和危险因素的增加,PE的发病率也随着增加。是一种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容易误诊和漏诊。本组病人的初诊误诊率为34.2%。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在70%的病人中出现。放射性核素肺扫描、肺血管造影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螺旋CT诊断肺栓塞有逐渐取代肺血管造影一金指标趋势,D二聚体有排除诊断价值。本组病人,溶栓治疗死亡率5.6%,单纯抗凝治疗死亡率18.6%,对症治疗死亡率50%,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中90%在12-48h内症状改善、血氧明显增加,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早期积极的溶栓或抗凝治疗,尤其是对栓塞面积大、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病人予以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无特异性,螺旋CT、高分辨CT增强后对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1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1例行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结论:对于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减少误漏诊率及规范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本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A 组)和抗凝治疗组(B 组),每组36例患者。A 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序贯为抗凝治疗;B 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方法同 A 组后续抗凝方案),治疗1周后复查两组肺动脉压力、心脏彩色超声、CT 肺动脉造影(CTPA)、血气分析、脑钠肽、肌钙蛋白等指标,评价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两组治疗1周后鼻腔、阴道、内脏出血及死亡情况,以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 A 组总有效率达88.9%(32/36),明显高于 B 组的总有效率75.0%(27/36)(P <0.05);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中 PaO2的升高及肺动脉收缩压的降低,A 组明显优于 B 组(P <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5收治的6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65例肺栓塞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占86.1%,肺增强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肺栓塞确诊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抗凝及溶栓治疗为主。结论提高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及时抗凝及溶栓等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当存在尿激酶溶栓禁忌的情况下,给予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将80名DVT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组(溶栓组)及单用肝素抗凝组(肝素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彩色多普勒结果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单用肝素抗凝组的总有效率为82.5%,加用尿激酶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素抗凝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1.07±2.98)d,尿激酶溶栓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3.67±1.80)d,肝素抗凝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长于尿激酶溶栓组(P〈0.05)。【结论】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的情况下,应用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危肺栓塞采用溶栓或抗凝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对既往肺栓塞患者中符合中危标准共66例患者,以曾接受的治疗分为溶栓组与抗凝组,通过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 h的心动超声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溶栓组在治疗前后心动超声右心室功能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损伤指标以及d28病死率的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在降低中危肺栓塞早期病死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中危肺栓塞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病因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1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等。结果:急性肺栓塞于来自下腔静脉血栓最多,诊断应注意易患因素。21例中溶栓术10例,抗凝治疗16例,紧急手术取血栓1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是下腔静脉血栓脱落栓子所致,误诊误治的关键是对其易患因素缺乏警惕性,D-2聚体、肺灌注扫描、强化螺旋C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高,实用性强。确诊患应立即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和灌注改善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improve score,PPIs)。治疗前、治疗后7~10d及25—30d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各组PPDsD0与PPDsD30之差、PPDsD0与PPDsD10之差、PPDsD10与PPDsD30之差分别记为PPIs、PPIsI1、PPIsI2。结果: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显著降低(P〈0.001);溶栓组PPIsI1明显大于抗凝组;两组PPIsI2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Is明显大于抗凝组。结论: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溶栓+抗凝+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溶栓+抗凝+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治疗肺栓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通过对已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有代表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双下肢深静脉超声,肺MRI是诊断肺栓塞的综合指标。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有利提高肺栓塞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肺栓塞的超声诊断参数体系,并据作者单位:11602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此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后肺循环的改善情况。资料与方法:因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9例,给予70~150万u/次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继用肝素抗凝4~5天后,再用华法令...  相似文献   

19.
25例老年人肺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并比较老年肺栓塞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在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人易发生肺栓塞的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卧床〉3d和高血压等,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更不典型,症状繁多,以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螺旋CT(CTPA)可作为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首选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及疗效评价手段。结论小剂量溶栓治疗对老年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抗凝与溶栓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其中15例行溶栓治疗(溶栓组),33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前后肺泡气一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a)O2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再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