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参叶—大叶三七叶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参叶的主要商品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n japonicus(C.A.May)Hoo&Tseng),叶进行了生药学研究,提出其来源、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方法。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茎叶的开发利用和参叶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参叶为五加科植物竹节人参PanaxjaponicusC.A.Mey.或珠子参(大叶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etK·M·Fens的干燥带茎的叶,别名:竹节人参叶、珠子参叶、大叶三七叶、七叶子、定风草。主产陕西、四川、云南。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干燥。参叶为少常用中药,始见于《本草纲目拾遗》,但该书收载为辽参叶(即东北人参叶),大叶三七始载于《药材学》。具有消热生津、润喉利咽、安神的功效。用于肺热口渴,喉干舌燥,暑热生津,头晕目眩,心焕神倦。参叶性状特征;掌状复叶3-5轮,轮生于茎端,叶柄细,…  相似文献   

4.
竹叶参为陕西民间常用中草药,其疗效显著,资源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本文对竹叶参的药材性状、组织构造、理化性质、植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苍术属三种植物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东北产苍术属三种植物在叶表皮细胞形态及气孔数量方面的差异,并以此对三种植物原药材进行科学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叶瓜参中的多糖进行分析。方法应用现代提取分离方法和化学及光谱鉴定技术对多糖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叶瓜参中分离鉴定了CFG-1、CFG-2和CFG-3等3种多糖成分。结论 CFG-1由木糖、3-甲氧基葡萄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数比=2︰1︰1;CFG-2由木糖、喹纳糖、3-甲氧基葡萄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数比=2︰1︰1︰1;CFG-3由喹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数比=1︰1。叶瓜参多糖CFG-2的PTP1B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对PTP1B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五叶参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血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五叶参水煮制备液能明显抑制APD、复合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l、5min、最大聚集率,并促进解聚发生(P均<0.05);该药还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五叶参水煮液与PPP,混合后,尚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生,使KPTT、PT、TT、AT、RVV-RT、RVV-CT等凝血试验时间延长(P均<0.05);此外,五叶参有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五叶参是一种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及红细胞聚集性等多个环节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三七叶皂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七叶中分得五种皂甙,分别命名为三七叶皂甙a_1,a_2,g,h_1和j。三七叶皂甙a_1量太小,未作鉴定。经~(13)C核磁共振,乙酰化衍生物质谱测定及矿酸水解后皂甙元及糖的鉴定,分别确认三七叶皂甙-a_2为20(S)人参皂甙-Rg_3,系首次从三七叶中分得;三七叶皂甙-g为人参皂甙-Rc;三七叶皂甙-h_1为人参皂甙-Rb_3;三七叶皂甙j为三七皂甙-Fc。  相似文献   

9.
人参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叶化学成分研究窦德强,陈英杰,马忠泽,翁敏华,文晔,裴玉萍,王志学,徐绥绪,姚新生(沈阳药科大学植物化学教研室,沈阳110015)从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用FD-MS,1H-NMR,13C-N...  相似文献   

10.
从人参叶中得到的两个微量皂甙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有参叶中分离得到两种微量皂甙成分,分别为3β,12β,20(S)-三羟基达玛-24(25)-烯-(20-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1),和3β,12β,20(S)-三羟基达玛-24(25)-烯-(20-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2),前者为三七参甙-Fe(notoginsenoside-Fe),后者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人参皂甙-Rd2(ginsenoside-Rd2)。  相似文献   

11.
鸡骨草的生药学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骨草是近年来試用于临床的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唯商品存有混乱情况,通过对鸡骨草主要产地的調查,发現有蝶形花科三种不同的原植物及一种类同品。結合文献記載及实地調查研究,确定了正品鸡骨草的原植物为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对鸡骨草不同的三种植物:(1)广州相思子;(2)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3)小叶三点金草Desmodium microphyllum(Thuab.)DC.及一种类同品相思子Abrusprecatorius L.的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根、茎、叶部組織及粉末进行了观察、鉴定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岩  傅克治 《药学学报》1957,5(4):269-284
一、引言甘松香通称甘松,它的原植物近半世紀以来,經中外本草学者查明,認为是敗酱科Valerianaeeae的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并指出本植物系印度喜馬拉雅山区原产.甘松香药用部分是采取本植物的根和根状莖,其中所含主要成分据日人朝比奈泰彥分析結果,認为是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多由倍半萜苹(Sesquiterpene)所組成。我国自古以来多作芳香健胃、治腹痛齿痛及熏香湯浴等药用,近年来且供銷国內外制备香料用。  相似文献   

13.
苏中武  李承祜 《药学学报》1958,6(3):113-129
1.本文概括地叙述了夏枯草的用途和产地,詳細地描述了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L.的原植物形态。2.夏枯草的药用部位是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成熟的果穗,花冠已落下,仅有苞、萼以及附着的莖、叶和存在萼内的小坚果等几个部位。3.根据形态組织学的研究結果,对夏枯草的苞、萼、莖、叶和小坚果的外部形态、內部構造与粉末特征都作了詳細的描述。附有插圖17幅。4.本文还报告了夏枯草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和異性有机物的测定結果;螢光試驗的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簡单地介紹了酸棗之核仁的用途、产地及原植物形态,較詳細地描述了酸棗仁的外形、组織和粉末的特征,及其与大棗核仁的区别。酸棗仁的紐織特征是:(1)种皮細胞为一層長約70—80微米的柵欄細胞:(2)营养层多为頹廢細胞,內含棕色物質,其外緣問有薄壁石細胞可見;(3)內种皮为1—2列具有念珠狀胞壁的細胞;(4)胚乳为長徑达35微米的不規則多角形細胞,內含油滴及糊粉粒;(5)粘液层寬約20—30微米;(6)子叶表皮細胞为長徑达25微米的徑向性長方形細胞组成,內含3微米大小的簇晶,內層細胞为長徑达70微米及寬約20微米的長方形細胞,內含大量的油滴及糊粉粒.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芫花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万 《药学学报》1958,6(6):356-379
“芫花”自古用为逐水药,近年来常被选用作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消除腹水症的药物之一.作者首先就目前国内14省39市(县)52处药材供销部门直接、间接所获得以“芫花”为名的商品材料,参照原植物进行鉴定,计得二种不同的植物来源,即Daphne genkwaSieb.et Zucc.与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二种(均同为瑞香科植物),认为商品芫花确有异物同名的问题存在.针对以上情况,作者进行了本草学的考证.结论如下:(1)古本草中对芫花形态较早有完整描述而可借以推定品种的,当为韩保昇(蜀本草)的记载,先前吴普(吴氏本草)、陶氏(名医别录)之所言,虽较简略,但亦十分重要.反复考证,认为自吴普以来的本草正品芫花应为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亦即‘证类本草’之“滁州芫花”.(2)‘证类本草’之“绵州芫花”其图外表与“滁州芫花”虽有出入,但多方面证明,实际上与“滁州芫花”为同种.(3)‘证类本草’之“绛州芫花”即‘图经’之“黄芫花”,其原植物应为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日本学者中尾万三误以为是Wikstroemia trichotoma Mak.应予改正。(4)通过古本草的考证,认为Dephne genkwa Sieb.et Zucc.与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二者在“逐水”功用上相似,可以互相代用,但其它疗效未尽相同.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弄清芫花品种,建议将后者按宋代苏颂‘图经’“黄芫花”之名而予以复名,俾与正品芫花相区别.(5)黄芫花商品夹杂物(叶、花轴、果实等)太多,通常为30—50%,与古人药用花蕾之旨不合,对预期的疗效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夹杂物许可存在的量,在商品标准规格制订以前似可按正品芫花现行情况作参考(一般应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7.
“山乌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鹤鸣  罗献瑞 《药学学报》1980,15(11):674-683
本文对主要采自广西和云南的大量“山乌龟”原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经鉴定共17种千金藤属植物。还研究了16个种的块根的药材特征,涉及生物碱的薄层层析和药材粉末的显微观察。薄层层析结果表明它们在生物碱的组分上是有差异的。对药材粉末的主要显微特征——淀粉粒、石细胞和草酸钙结晶作了描述与附图。从而为鉴定药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等在全国十八个省市收集到有关中药“白头翁”样品84号,进行了植物及生药鑑定,共发現有18种不同的植物来源,其中16种的学名已經确定,除正品白头翁以及委陵菜、翻白草的生药学研究已于前文报告外,本文繼續报告秋牡丹、大火草、野棉花、祈州、漏蘆及毛大丁草的生药学研究結果,对其余八种,也作了植物形态的简要記述。白头翁、秋牡丹等八种的生药形态及組織特征列如表2。  相似文献   

19.
陈俊华  姜荣兰 《药学学报》1980,15(4):239-244
本文对中药灵芝(菌灵芝)进行了本草文献的初步考证,认为,我国历代应用的灵芝品种虽然繁多,但主要的还是赤芝(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及紫芝G.Japonicum两种。数年来,我们对我国七个大城市及许多县的灵芝商品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应用的主流品种仍然为上列两种,但有六个左右的混用品及伪品。本研究对正品及伪品灵芝的药材形性、组织形态、理化反应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鉴定;并对十种左右灵芝的变态菌体进行了形态描述,可供药材生产、收购及临床应用时的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者考证了历代本草,证明今日市售的中药荆芥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载的假苏,而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假苏荆芥图则系指另一植物。根据各地收集的8种荆芥标本的比较观察结果,这些市售的中药荆芥都是唇形科植物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但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有的用干燥全草,有的用花穗或茎。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荆芥全草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与粉末的特征,以供中药鉴定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