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测永久性脑缺血后一氧化碳限速酶一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建立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基础上,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并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相H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脑缺血后1h即有HO-1 mRNA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12h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7d时仍有表达。结论 脑缺血后HO-1 mRNA表达变化是缺血脑组织损伤后重要的自身恢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时脑内血红素氧合酶 2 (HO 2 )的表达。方法 :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致脑缺血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病理学及图像分析检测HO 2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及实验大鼠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皮质、丘脑基底节区和海马齿状回均有HO 2阳性神经元。梗死灶内无表达。梗死后各时间段 ,HO 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而图像分析显示1 2~ 2 4h时达最高峰 (P <0 0 1 )。结论 :脑缺血时脑内神经元有HO 2蛋白阳性表达 ,其对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HO-1/CO)变化,探讨其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及HO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每组6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流式细胞术(FCM)和双波长定量测定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血中CO浓度.结果 与Sham组比较,HIBD组、Znpp组HO-1 mRNA表达均增强(分别为0.166±0.042、2.289±0.333、1.839±0.322),CO浓度升高[分别为(0.460±0.009)%、(1.026±0.145)%、(0.735±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IBD组比较,Znpp组HO-1 mRNA表达明显减少,CO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HIBD组、Znpp组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MDA含量分别为(1.016±0.210)nmol/mg prot、(1.945±0.312)nmol/mg prot、(3.202±0.693)nmol/mg prot,凋亡率分别为(0.108±0.009)%、(1.412±0.307)%、(2.458±0.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HO-1/CO系统可能在脑损伤的恢复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急性脑缺血溶栓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曾因导致出血频繁而停用。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出现,其安全性逐渐提高,引起人们对溶栓疗法的重新认识。目前适用于溶栓研究的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均有不足之处。我们采用并改良Overgaard K[1]等的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凝块的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此模型具有与人类脑缺血极其相似的特点,最适用于溶栓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皮层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再灌注2h后皮层神经元Bcl-2表达开始明显上调,6h为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早期 Bax在皮层神经元的表达即明显增强,24~48h达高峰。Bcl-2/Bax的比率在再灌注开始时升高,6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中心的边缘,再灌注48h之内,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结论:Bcl-2/Bax的比率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存亡相关。  相似文献   

7.
兔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中,人们相继制作了灵长类、狗、猫、鼠等多种动物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但这些动物有的价格昂贵,有的太小,使研究工作受到一定限制。兔作为实验动物日渐受到重视,因其具有如下优点:(1)兔性情温驯,易于饲养,便于操作。其体重相对较大,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8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地塞米松组,后两组又各分为术后1h、2h、4h、8h、12h、24h、48h、72h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相应的时间点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及血清中IL-8的水平。结果缺血组与地塞米松组脑组织及血清中IL-8水平于缺血1h后逐渐升高,后于24h及4h达高峰;缺血组与地塞米松组脑组织及血清中IL-8水平各时间点又低于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均P<0.05),地塞米松组又低于缺血组(均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8表达与时间关系密切;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D2、D3受体在大鼠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多巴胺D2、D3受体是否介导脑缺血时多巴胺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用尼龙线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图像分析仪计算梗塞体积,激光多普勒血流计监测皮层半暗带脑血流。结果 E-101在2mg/kg剂量时明显减小梗塞体积,并使皮层半暗带血流明显升高,U-99194A在5mg/kg剂量时产生与前者相似的效果,但是其梗塞体积减小和脑血流升高的程度均较低。结论 D2受体参与介导了脑缺血时多巴胺的神经毒性作用,D3受体是否介导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MRI评价改进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通过MRI来评价改进的线栓法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对栓线的制备及手术的操作进行改变,头端涂有石蜡的尼龙线作为栓线,从颈总动脉插入颈内动脉,阻塞MCA,造成避灶性脑缺血。MRI对缺血后的大鼠作间歇扫描,再灌注后作增强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血糖≥16.7mmol/L作为成模标准。待模型成功建立后,模型组大鼠不再作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灌胃35天。HE染色观察海马和大脑皮质的形态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海马和大脑皮质HO-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H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丝胶治疗组大鼠海马、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H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下调海马及大脑皮质HO-1的表达,减轻糖尿病时HO-1高表达对海马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毒性损害,发挥对糖尿病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非结合胆红素(UCB)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第1d、3d、6d及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HO-1及UCB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I组发病第1d、3d、6d血清HO-1及UCB浓度依序下降。发病第1d ACI患者血清HO-1浓度和同期血清UCB浓度呈正相关(r=0·645,P<0·05);脑梗死体积和发病第1d血清HO-1浓度呈正相关(r=0·358,P<0·05),脑梗死体积和发病第3d、第6d血清UCB浓度呈负相关(r=-0·335,r=-0·267,均P<0·05)。结论HO-1的升高可能是机体对脑缺血损伤的防御反应,UCB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红素氧合酶-1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DCV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底动脉HO-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注水对照组3、5、7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996.20±43.25)μm、(1019.05±58.16)μm和(965.25±49.98)μm,血管壁厚分别为(9.82±0.57)μm、(9.65±0.65)μm和(10.11±0.48)μm;SAH组3、5、7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705.65±66.57)μm、(738.70±42.19)μm和(665.31±49.85)μm,血管壁厚分别为(14.41±0.51)μm、(13.25±0.63)μm和(17.43±0.55)μm。注水对照组不同时相基底动脉中无HO-1mRNA表达;SAH组注血后3、5、7d,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2、0.55±0.039和0.48±0.052,以注血后3d表达水平最高。结论SAH后大鼠基底动脉有HO-1mRNA的低表达,但其不能拮抗SAH后DC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缺血预适应延迟反应通过诱导保护性蛋白增强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血红素加氧酶1参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迟发缺血预处理对低温保存肾脏的作用及血红素加氧酶1是否参与其中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的迟发缺血预处理反应对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5组:空白对照组、低温保存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低温组(n=12);缺血+给药+低温组。各组大鼠均行右肾切除,预处理或假手术操作处理后24 h采用大鼠肾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获取肾脏,分别于保存24,48,72 h取样。缺血+给药+低温组除上述处理外,还于原位低温灌注术前1 h接受1次血红素加氧化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腹腔注射。低温保存肾脏于各保存终点留取保存液,测定pH值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切取1/2肾脏按照光镜要求制备标本送检;剩余1/2肾脏用于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比色法测定皮质Na-K-ATP酶活性、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未保存肾脏仅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的基础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迟发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肾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与单纯低温保存组相比保存24,48 h后,缺血+低温组保存液pH值、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肾脏组织Na-K-ATP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同时点预处理组肾组织光镜形态学改变稍好于单纯低温保存组。给予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后,这种保护作用消失。提示,迟发缺血预处理延长了肾脏低温保存时限,这可能与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增加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低温保存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诱生型血红素氧合酶(HO-1)mRNA、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其不同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HO-1mRNA、iNOSmRNA在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iNOSmRNA的表达在缺血后2 h出现,24 h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HO-1mRNA表达在缺血后2 h即出现,缺血后12 h达最高峰。结论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着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碳(CO)两种信使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HO-1mRNA及iNOSmRNA的表达上调并具有时相性。缺血后期HO-1mRNA仍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可能具有对抗后期iNOSmRNA增高所产生的NO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EPO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rhEPO组在造模成功2h后腹腔注射rhEPO 5000 IU/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Nrt2及HO-1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Nrf2及HO-1均只有少量阳性表达,模型组和rhEPO组Nrf2及HO-1阳性表达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且rhEPO组阳性表达细胞数亦明显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缺血区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ting结果也显示Nrt2及HO-1表达按假手术组、模型组、rhEPO组顺序依次增强,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Keap1 -Nrf2/ARE抗氧化系统可被激活,rhEPO通过激活该抗氧化系统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HO-1)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B组)、和SAH+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组(C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于注血后3d、5d、7d,取基底动脉(BA)测量其内径周长、血管壁厚度,观察血管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A中HO-1蛋白表达,RT-PCR检测BA中HO-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BA血管结构正常,未发生DCV;B组第3天有DCV、第7天达到高峰;C组大鼠BA痉挛情况较B组明显缓解(P<0.01)。免疫组化显示A组大鼠BA上无HO-1蛋白表达;B组大鼠BA上HO-1蛋白低表达;C组大鼠BA上HO-1蛋白高表达,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T-PCR显示A组大鼠BA无HO-1 mRNA的表达;B组大鼠BA上HO-1 mRNA低表达;C组大鼠BA HO-1mRNA高表达;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O-1诱导剂hemin可诱导HO-1过度表达并防止SAH后DC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高铁血红素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变化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DCV模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0.3 ml)的生理盐水,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每日通过腹腔注射氯高铁血红素(30 mg/kg)。监测各组基底动脉血管内径周长和血管壁厚,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基底动脉HO-1 mRNA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不同时相基底动脉中无HO-1 mRNA的表达,SAH后大鼠基底动脉有HO-1 mRNA的低表达,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HO-1的表达增高,并能减轻DCV的发生。结论 HO-1表达增高能够拮抗SAH后DC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 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 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 < 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 < 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 < 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