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尚岭论治眩晕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2):562-564
卢尚岭论治眩晕要诀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丁元庆关键词眩晕辨证论治卢尚岭老中医经验我校卢尚岭教授临证论治眩晕注重调畅气机,具体证治则以治肝胆、化痰饮、补脾肾为要诀,兹介绍如下。1治肝胆肝藏血,以气为用,其脉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肝病而眩晕者临证...  相似文献   

2.
从病名证候、病因病机、辨治特点等方面对中医古籍论述眩晕症作一疏理,认为对眩晕症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眩晕证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眩晕辨治的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眩晕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著作收录频次统计。以眩晕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95味本草。在筛选本草被收录频次中,居前8位者,依次为菊花、防风、天麻、半夏、独活、钩藤、白术、贝母。在以眩晕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痰、湿、郁、虚五类病机要素。结论:眩晕辨治用药以祛风药、祛痰药、化湿药、解郁药、补虚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邪扰、郁滞、正虚为眩晕辨治三大特点,符合眩晕邪气作祟、气机郁滞、正虚不足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云  郑征 《中医正骨》1996,8(3):37-38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南京市回民医院(210004)刘青云,郑征,刘霞,诸方受,周福贻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以下简称颈性眩晕)临床常见,占我院门诊眩晕病人的70%左右。该症虽然和耳源性眩晕、限性眩晕、低血糖等症状相似,但因其发病机理不同,治...  相似文献   

5.
郑绍周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业医40余年,精研医理,勤于实践,擅治疑难杂症,对眩晕研究颇深,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眩晕经验整理一二,以鉴同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眩晕源流、眩晕主症、辨治要领、个人重要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熊继柏教授辨治眩晕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熊教授认为:眩晕一证,历代医家论述较详,临床病机比较复杂,就临床常见,主要在于因风、因痰、因虚3个方面。概而论之,不外虚实两端。虚者,脾虚、肾虚为病之本;实者,风邪、痰浊为病之标。眩晕辨治大法,当审其症状特点,视其标本缓急,补虚泻实,标本兼施之。熊教授个人独到经验有3点:1辨治眩晕,先审证候虚实;2虚证眩晕,详察脏腑病位;3眩晕兼肢麻者,需警惕中风发生。  相似文献   

7.
耳源性眩晕又称耳眩晕,祖国医学归“眩晕”范畴.其发病特点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并兼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体位固定,动则眩晕加重等.究其病因,多责之于内伤.临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法.我们以五味子方加味用于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眩晕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中有因阳虚所致者,人体阳虚可导致水饮、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发生,进而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其上可促使脑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脑失所养,故易发眩晕。而最早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中就明确提出了因阳虚所致眩晕的相关论述及具体方药,因此,文章主要就阳虚与眩晕的发病及《伤寒论》相关条文中运用温阳法治疗眩晕进行总结,进而对温阳法辨治眩晕进行探讨,以拓宽临床治疗眩晕的辨治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再论眩晕之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金宇安【关键词】眩晕肾脑中医治则眩晕一证,临床颇为多见。究其病因病机虽然错综复杂,但不外虚实两途。临证时当谨遵“扶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旨,详审标本缓急而治之。1肾精不足,脑髓不满《灵枢·海论...  相似文献   

10.
《类证治裁》第五卷论及眩晕治要,对眩晕证治方药均有言简意赅的论述,并附有林氏治验医案9篇。眩晕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病症,本文通过对林氏眩晕医案进行分析,吸取林氏治晕经验,从而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沈敏南 《光明中医》1998,13(6):15-16
笔者临证35年,刻意研究老年病10多年,对老年眩晕的辨治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整理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辨明症、证、病为前提眩晕为老年所常见,眩是目眩,晕是头晕,即视物昏花了乱,头部运转不定的自我感觉。正如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谓眩晕“非毛而见其毛,眩非...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医门八法"见于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通过古代医籍及文献报道论述关于"医门八法"的相关内容和特点,结合"医门八法"在辨治眩晕中的运用,对"医门八法"与眩晕辨治的相关性和可结合性予以逐个剖析,并对"医门八法"辨治眩晕的思路进行归纳梳理。"医门八法"对辨治眩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眩晕的辨治与"医门八法"息息相关,临床对于眩晕的治疗,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可借鉴于八法之特点,分别治之,今试述"医门八法"在眩晕辨治中的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3.
董少龙教授认为:老年眩晕病有自身的特点.常因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眩晕;或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充,发为眩晕,肝肾阴虚是老年眩晕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治疗上在中医整体观和恒动观的思想指导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分别给予补肾、平肝潜阳、健脾等方法,常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方剂化裁治...  相似文献   

14.
眩晕病辨治体会广东省肇庆市端州红会医院(526040)滕仙娥眩晕症是以眼花、头晕为主要征候的一种疾病。其轻者眩晕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舟,旋转不定,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迷等症状。在《内经》中称为头眩、目眩、掉眩、眩冒、眩运、眩晕。本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浦家祚教授辨治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从浦家祚教授治疗眩晕的临证用药入手,对浦家祚教授经治的428例眩晕病例进行频数、因子、聚类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浦家祚教授辨治眩晕高频药物前6位为天麻、菊花、泽泻、白芍、白术、山萸肉,按分类以补气、补血、补阴药居前三位,高频药物因子分析显示用药以滋补肝肾为主,配合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健脾利水、行气化痰等药物。结论:浦家祚教授辨治眩晕以平肝熄风、滋阴益肾、健脾渗湿为主,但注重标本兼治、药物之间的配伍。  相似文献   

16.
罗卫平  黄燕 《光明中医》2011,26(11):2202-2204
黄燕教授在治疗眩晕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她认为眩晕一证在临床上应以平肝、补虚、化痰为主。在具体治疗上:痰湿中阻之眩晕治以健脾化痰为主;肝阳上亢之眩晕治以平肝潜阳为主;脾肾两虚之眩晕治以益肾健脾为主;气血不足之眩晕治以补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张护龙 《光明中医》1998,13(1):27-28
针药合治急性耳源性眩晕30例体会张护龙北京市大兴中医院(102600)王庆侠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关键词:耳源性眩晕/针药合治急性耳源性眩晕,又称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指内耳前庭感觉器官、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疾患所致眩晕。临床上以突然感觉自身或...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证,伴颈肩疼痛、头痛、恶心、耳鸣、视觉异常等一系列症状。其眩晕是由于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的。多与转头或体位改变有关,其中包括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等颈椎病,笔者运用张介宾“治虚为主”的治法治疗颈性眩晕38例,并与西药合中成药治疗的2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中医辨治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210014)葛曙霞[关键词]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症是中年以后较为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证范畴。脑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20.
颈源性眩晕机制不明,属中医学颈痹、眩晕范畴。李念虎教授认为其临床证型以肝肾不足多见,治宜温补肝肾、舒筋通络。以经验方葛藤二仙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其学术经验,并以临床验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