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藏酋猴上颌窦的应用解剖,为上颌窦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6只藏酋猴的12侧上颌窦进行大体解剖,从整体和局部对上颌窦的位置、形态,窦腔与眶、鼻腔和口腔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藏酋猴的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由前、后窦构成。后窦位于前窦的后方,窦腔较小。前窦和人的上颌窦类似,位于第1前臼齿至第2臼齿及相应骨腭的上方,毗邻眶、鼻腔、口腔,窦腔较大且形态无异常;窦腔与眶间骨质较薄,有鼻泪管连通,其管径为(4.31±0.10)mm、长度为(15.89±0.31)mm;窦腔底与鼻腔间有大且恒定的上颌窦裂孔,自然状态下裂孔长度(12.59±0.46)mm、高度(1.01±0.12)mm;向上牵拉海绵状血管球可使裂孔高度增大到(11.14±1.44)mm;窦腔与口腔间骨质最厚处位于第1前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6.20±0.20)mm,最薄处位于第2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1.57±0.23)mm,窦底最低处位于第1、2臼齿间。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藏酋猴上颌窦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人类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提升及种植牙的相关研究;其上颌窦裂孔是上颌窦底非开窗手术入路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方便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颌窦提升术前准确了解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结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通过牙科锥形束CT影像研究上颌窦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上颌窦提升种植手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49例成年人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在选择的层面上测量左侧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和上颌窦的宽度,并对上颌窦内分嵴的情况和上颌窦壁血管的走行特点进行初步观察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的总平均值为(32.0±3.81) mm,上颌窦的宽度总平均值为(21.70±5.16) mm。不同性别、年龄段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和上颌窦的宽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上颌窦内分嵴的发生率为33%(78/249);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的显示出上颌窦壁血管的分布和走行特点。说明牙科锥形束CT能够全面并准确反映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对决定上颌窦提升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以及避免或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避免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治疗中医源性上颌窦黏膜穿孔等并发症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以有限元法比较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治疗中不同上颌窦黏膜厚度对黏膜穿孔的影响。 方法: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SHELL63单元中分别建立0.3,0.5,0.8 mm厚度上颌窦黏膜与4.2 mm直径种植体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手术抬高黏膜,根据大变形非线性理论计算3种厚度上颌窦黏膜中心Von Mises最大应力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对3种厚度上颌窦黏膜提升1-5 mm的形变与应力分析,发现上颌窦黏膜高变形区发生在黏膜顶端中心,在黏膜提升1-4 mm时,最大应变值曲线变化温和,在大于4 mm高度后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在上颌窦黏膜提升5 mm之内,0.3,0.5,0.8 mm 3种厚度黏膜中心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上颌窦黏膜提升高度大于4 mm之后,黏膜弹性拉伸大幅增加,增大了穿孔的概率;对于上颌窦黏膜厚度为0.3-0.8 mm需要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治疗的患者,其所面对的黏膜穿孔风险是无差别的;而上颌窦黏膜厚度小于0.3 mm的患者,要更加慎重地选择上颌窦提升方案以防止黏膜穿孔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格犬上颌窦正常解剖,为与上颌窦有关的动物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16个比格犬上颌窦,利用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BCT)扫描,并完成局部解剖,详细观察上颌窦形态、位置、容积、自然窦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另购买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利用CBCT确定上颌窦窦底,经腭侧开窗,显露软组织,夹取该位点黏膜行组织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验证所夹取黏膜是否为上颌窦黏膜。结果比格犬上颌窦形状略似锥形,前部较窄,后部宽大,位于上颌第3前磨牙与第1磨牙之间的腭侧,四周均有骨壁包绕。于第4前磨牙远中牙尖腭侧,距腭中缝约17~18mm处可见上颌窦最低点。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格犬双侧上颌窦无明显差异,有利于上颌窦相关研究进行随机分组;窦腔内无明显骨嵴或分隔,降低窦黏膜穿孔的危险;行上颌窦外提升时,结合CBCT于上颌窦最低点经腭侧骨板开窗是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张国顺  郭自奇 《医学信息》2007,20(12):1071-107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去除单纯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21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经鼻内窥镜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吸引法"上颌窦囊肿吸除。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无复发。结论"吸引法"上颌窦囊肿取出术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对46例(92侧)12~40周胎儿标本的上颌窦,行冠状切,HE染色,光镜观察:(1)原始上颌窦在胚胎第20~22周由原始筛漏斗底部扩展而成,上颌窦位于钩突和中鼻道外侧壁的外侧,窦腔与眼眶之间的骨板最薄,且骨化较晚.(2)窦口位于上颌窦的顶部(壁),随胎龄增长,”钩突角”变小.向外下的筛漏斗渐近水平位.(3)出生时,上颌窦大小约3.0×5.0×6.5mm.窦内粘膜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其纤毛稀疏,,固有膜增厚、疏松,内含极少量血管和腺体.结果表明:出生时,上颌窦虽已出现,但粘膜厚,窦腔小,且与眼眶的毗邻关系密切,上颌窦粘膜的组织结构与鼻腔粘膜的结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 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颧上颌点、眶下血管神经束、上颌窦窦口和筛上颌板等,上颌窦后外壁呈三角形,打开其内侧部是翼腭窝,眶下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筛上颌板位于上颌窦内上壁的后部与后筛窦之间.结论 熟悉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在颅底手术入路中可以减少有关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p53蛋白表达与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例上颌窦正常粘膜、16例乳头状瘤及癌变、50例鳞状细胞癌及14例癌旁粘膜(包括癌旁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及不典型增生)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上颌窦癌p53阳性率为62%(31/50)。p5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上颌窦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及乳头状瘤p53表达阴性。不典型增生p53表达为4/6,其表达与相应鳞癌存在一致性,不典型增生p53阳性者,相应癌组织亦为阳性,反之亦然。4例乳头状瘤癌变中,3例p53阳性。研究结果表明,p53表达是人上颌窦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而与其恶性程度无关,p53表达发生于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瘤癌变阶段,显示p53基因突变与上颌窦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检测p53蛋白有助于上颌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早期发现上颌窦癌。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100侧带有窭粘膜的成人头颅标本,对上颌窭容量等与颅而骨性指标,经微机逐步回归多元分析,筛选出与窦腔有相关的颅面指标,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用于推算上颌窦穿刺冲洗注水量及根治术凿进点位置。另对22侧上颌窦容量回代估算,结果与实际容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技术(CPR)重建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在Amira 3D重建软件下重建上颌骨及上颌窦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半透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位置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结果 上颌窦系一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半透明上颌骨可视化模型内的上颌窦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以第一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上颌窦下壁至左右侧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牙根尖的最短距离分别为(9.58±1.13) mm和(9.64±1.15) mm、(4.54±0.92) mm和(4.60±0.90) mm、(2.13±0.50) mm和(2.21±0.53) mm、(2.19±0.65) mm和(2.27±0.65) mm、(3.94±1.14) mm。结论 上颌窦的3D重建,对指导临床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颌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上颌神经行程和毗邻关系的观察,为上颌神经痛的手术入路和止血提供有关形态学依据。材料采用正常成年人头颅标本32侧。方法:打开上颌窦的上外侧壁,眶的外侧壁和下壁并去除翼腭伯后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鼻窦平扫CT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7.0计算我国成年人上颌窦及蝶窦容积,并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鼻窦平扫CT图像98例,利用Mimics 17.0三维重建软件重建上颌窦及蝶窦的数字化模型,通过三维立体数字化模型获取鼻窦容积。结果 男性右侧上颌窦平均容积(16.69±6.90)ml,男性左侧上颌窦平均容积为(16.88±7.12)ml。男性右侧蝶窦平均容积为(4.62±2.99)ml,男性左侧蝶窦平均容积为(5.58±3.72)ml。女性右侧上颌窦平均容积为(11.39±5.63)ml,女性左侧上颌窦平均容积为(11.37±5.38)ml。女性右侧蝶窦平均容积为(4.12±2.53)ml,女性左侧蝶窦平均容积为(3.32±2.30)ml。其中左侧蝶窦、双侧上颌窦体积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三维重建可以快速获得鼻窦的三维模型,准确计算鼻窦容积,并且可以通过鼻窦体积间接反映性别。为进一步了解鼻窦立体解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16.
A case of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arising primarily in the left maxillary sinus is described. The patient, a 39-year-old male, who had suffered from sinusitis for 20 years, began to have paresthesia or sharp pain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face and toothaches of the left maxilla. At operation a white fibrous tumor developing extensively from the lateral wall to the upper and medial walls of the left maxillary sinus and into the ethmoidal sinus was noted. Following gradual progression of dyspnea, he died approximately one year after the onset in spite of radiation therapy and anticancer chemotherapy. An autopsy revealed recurrence of the tumor in the left maxillary sinus with wide-spread metastases to the lungs, pleurae, pancreas, kidneys and bone marrows. The direct cause of death was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extensive growths of the pulmonary and pleural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17.
Maxillary sinus septa and bony bridges were observed using dry skulls in childhood, classified based on Hellman's dental age, to clarify maxillary sinus septum formation. Eighty-eight maxillary sinuses of 44 dry skulls and a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unit were used. The locations of the septum, defined as a pointed bony structure originating from the inferior wall, and bony bridge, defined as a bony structure between the maxillary sinus wall and dental germ, were antero-posteriorly recorded, and the superoinferior distance, distance from the bony palate, and angle to the median palatine suture were measured. The rate of septum presence in the maxillary sinus was high (41.7%) in IIIC, and the septa were located in the deciduous molars, premolars, and molars. Also, all bony bridges were related to the median maxillary sinus wall, and the rate of the maxillary sinus showing a bony bridge was high in IIA and IIIA. Septum presence in the maxillary sinus was observed in IIA, IIC, IIIA, IIIB, and IIIC of Hellman's dental age. Also, bony bridges were observed in IC, IIA, IIC, IIIA, IIIB, and IIIC of Hellman's dental 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AH)的不同所对应的容积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上颌窦外提升所需骨移植材料的容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5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束CT(CBCT)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78(58.3±12.3)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