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湖南省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特征,为药物滥用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5年-2009年《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收集的数据。结果:近5 a资料反映,汉族、男性、青壮年、家庭不稳定者、无业或个体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为药物滥用高危人群;滥用的主要物质为海洛因,每年均占90%以上;2006年以来,丁丙诺啡滥用均占第二位;2009年安定滥用占第三位,氯胺酮占第四位,甲基苯丙胺占第五位;满足好奇感、追求欣快/刺激是5 a中滥用毒品占前两位的原因;2005年和2006年占滥用原因比例较高的解除戒断症状,在2007年-2009年中已消失;2007年后选择无固定场所和注射滥用比例上升迅速;药物来源占前两位的是黑市和同伴提供;多数为一次以上参加脱毒治疗者。结论:5 a的监测数据反映了湖南省的药物滥用流行情况;预防和监管为主,治疗和监测为辅,可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泛滥。  相似文献   

2.
黄萍 《安徽医药》2007,11(12):1127-1130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2006年药物滥用者现状,为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6年安徽地区监测到的987例自愿、强制和劳教戒毒人员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同2005年相比,2006年监测数据在药物滥用人群的分布、人口学特征、与药物滥用有关行为、使用/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种类等方面均发生变化。结论应加强对药物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干预,使其改变高危行为。建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戒毒康复模式,加强对药物滥用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2005年药物滥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2005年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地区监测到的1142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2004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20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持续不降;(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增加;(3)滥用药物种类多;(4)吸毒引发的犯罪比例高;(5)吸毒者中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省新生药物滥用者滥用氯胺酮的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防控氯胺酮滥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2014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机构收治/收戒的新生药物滥用者,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调查对象所填写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近五年新生药物滥用者滥用氯胺酮的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0-2014年间,共有6334名新生药物滥用者曾经滥用过氯胺酮,5385名以氯胺酮为主要滥用物质;滥用方式主要为鼻吸(74.8%);滥用场所主要为夜总会/KTV(45.6%)、无固定地点(25.8%)、朋友处(22.3%);滥用原因主要为追求欣快或刺激(51.5%)、满足好奇(35.1%);而获得途径主要为同伴(45.1%)、娱乐场所(31.5%)和黑市(19.2%)。结论:广东省新生药物滥用者滥用氯胺酮的形势较为严峻,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氯胺酮滥用具有便利、快捷、群体性、娱乐性等特征,容易迷惑青少年人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氯胺酮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丁丙诺啡(“1+1”)滥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长沙市丁丙诺啡滥用者的基本情况及人口学特征,据此评估丁丙诺啡对社会、家庭及滥用者的危害,探讨预防、打击丁丙诺啡滥用的措施。方法采用自编的《丁丙诺啡(“1+1”)滥用情况问卷》,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长沙市强制戒毒所的丁丙诺啡(“1+1”)滥用者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到151份有效调查问卷,滥用者年龄平均32.35岁,滥用者中男性占68.9%、女性占31.1%,未婚人数占48.3%、离婚人数占28.5%,小学文化程度人数占24.5%、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占48.3%,无职业者占67.2%、个体职业者占19.3%。结论丁丙诺啡(“1+1”)滥用形势严竣,给社会、家庭及滥用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打击丁丙诺啡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流行情况及病原学分析。方法对郑州地区2009年4月至6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10392例手足口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92例5岁以下儿童占85.3%;门诊治疗6002例,占57.8%;留观患者3786例,占36.4%;住院病例564例,占5.4%,入PICU40例,占0.4%。结论该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变化快,因此在患者留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呼吸、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抖动、惊颤等)。及时住院或入PICU做好抢救准备是减少死亡病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使用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抽样(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通过自拟问卷对长沙市最近3个月内使用过甲基苯丙胺的成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129人以男性、汉族、有伴侣(包括配偶、男女朋友及同居者)、初高中学历、处于就业状态、年收入较高者为主;平均年龄为29.0 a±s7.8 a(最小18 a,最大48 a);102人进行过HIV抗体检测,皆为阴性;有94(72.9%)人曾使用过其他非法成瘾性物质包括k粉、摇头丸、海洛因、大麻、丁丙诺啡、曲马多、美沙酮及安定;尚未发现使用可卡因及快克者。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以冰和麻古两种形式存在并被使用。使用方式全为冰壶抽吸,使用场所均为私人场所(家里、宾馆及出租房)。最近三个月内甲基苯丙胺的平均使用天数为21.4 d±s31.3 d(中位数10 d),冰毒的平均用量为每次0.3 g,麻古3.8片。甲基苯丙胺的可及性很强,大多数人(87/126,69.0%)都能"比较容易或非常容易"地获取。使用甲基苯丙胺常见的原因有:吸毒同伴的存在、追求刺激、以及为了摆脱不良情绪状态等,很少有人用来减肥。使用甲基苯丙胺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包括对使用者的饮食、体重、健康、经济、情绪的影响以及家庭关系的伤害。结论:甲基苯丙胺在长沙易于获得、在同伴间广为传播,其使用对使用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截断毒品来源、开展相关的禁毒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使用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抽样(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通过自拟问卷对长沙市最近3个月内使用过甲基苯丙胺的成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129人以男性、汉族、有伴侣(包括配偶、男女朋友及同居者)、初高中学历、处于就业状态、年收入较高者为主;平均年龄为29.0a±s7.8a(最小18a,最大48a);102人进行过HIV抗体检测,皆为阴性;有94(72.9%)人曾使用过其他非法成瘾性物质包括k粉、摇头丸、海洛因、大麻、丁丙诺啡、曲马多、美沙酮及安定;尚未发现使用可卡因及快克者。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以冰和麻古两种形式存在并被使用。使用方式全为冰壶抽吸,使用场所均为私人场所(家里、宾馆及出租房)。最近三个月内甲基苯丙胺的平均使用天数为21.4d±s31.3d(中位数10d),冰毒的平均用量为每次0.3g,麻古3.8片。甲基苯丙胺的可及性很强,大多数人(87/126,69.0%)都能“比较容易或非常容易”地获取。使用甲基苯丙胺常见的原因有:吸毒同伴的存在、追求刺激、以及为了摆脱不良情绪状态等,很少有人用来减肥。使用甲基苯丙胺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包括对使用者的饮食、体重、健康、经济、情绪的影响以及家庭关系的伤害。结论:甲基苯丙胺在长沙易于获得、在同伴间广为传播,其使用对使用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截断毒品来源、开展相关的禁毒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吉林省新型毒品"麻谷丸"的滥用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7年吉林省戒毒机构收治的和缉毒部门查获的"麻谷丸"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714例"麻谷丸"滥用者中,男性占75.4%,女性占24.6%。滥用者的年龄为32.9 a±s8.7 a,其中男性年龄35.4 a±s7.6 a,女性年龄25.6 a±s7.7 a。男、女不同性别组平均年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5.0%)。从业状况,以无业人员(59.7%)和个体经营者(32.8%)为主;男、女不同性别组无业人员分别占55.2%和7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为"追求欣快、刺激"(67.9%)和为"满足好奇"(67.4%)是滥用"麻谷丸"的主要原因。"娱乐场所"(60.5%)与"同伴提供"(51.4%)是被调查者获得"麻谷丸"的主要渠道。"暂住地、宾馆、租住房"(62.3%)和"歌舞厅、酒吧、游艺厅"(24.8%)是滥用"麻谷丸"的主要地点。68.8%滥用"麻谷丸"者的平均月耗费在2000-8000元之间。其中男性月均耗费在8000元以上者占30.7%,高于女性(17.6%)。"麻谷丸"滥用者主要为单一物质滥用者(99.3%);滥用方式主要为烫吸(87.8%)。结论:"麻谷丸"是本地区主要滥用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针对"麻谷丸"滥用现状,需要加强对中青年男性及青少年女性人群开展药物滥用预防教育工作,而且有必要加强对"娱乐场所"和"暂住地、宾馆、租住房"的管理工作,以遏制本地区新型毒品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我国1981年首次报道,随着2008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肠道病毒71型(EV71)暴发后,相继出现较多地区HFMD重型和死亡病例及暴发或流行,引起国家和临床医生高度重视,于5月2日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目前虽有较多临床报道,但对其系统观察,出疹与发热关系,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及肺部X线改变报道不多,尤其在我州HFMD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文献尚缺。今年我州首次HFMD暴发,全州2008年5月9日~12月31日报告511例。现将我科同期收住53例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0年监测报告中苯丙胺类物质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特殊药品管理以及本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10年本地区戒毒机构的收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情况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共调查苯丙胺类物质滥用者219例,其中男性134例(占61.2%),女性85例(占38.8%);在滥用的苯丙胺类物质中,冰毒滥用者最多,185例(占84.5%),其中男性占59.5%;年龄在35 a以下占78.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4.0%;从业情况:无业人员占72.1%;婚姻状况:未婚占68.5%。主要滥用原因是满足好奇;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滥用方式以烫吸(踏食)为主;冰毒和麻谷丸的滥用场所以居家住所和暂住地/租住地为主,摇头丸以夜总会/KTV歌厅为主。结论:河南省监测到的苯丙胺类滥用物质以冰毒为主,年轻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及未婚者是滥用的主体。建议针对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苯丙胺类物质滥用的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衡阳市药物滥用情况,为衡阳市药物滥用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及2009年衡阳市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共监测到1849例药物滥用者,其中2008年711例(38.45%),2009年1138例(61.55%),2009年监测到的滥用者比2008年多60.06%;男性(2009年和2008年分别为88.22%和87.20%)、35 a以下(2009年和2008年分别为65.91%和55.56%)及无业人员(2009年和2008年分别为65.55%和66.24%)是药物滥用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009年和2008年分别为80.49%和77.50%;海洛因仍是主要的滥用物质(2009年和2008年分别占97.80%和99.44%),有多药滥用现象;滥用原因占前3位的是追求欣快/刺激(2009年和2008年分别占53.78%和72.86%)、满足好奇感(2009年和2008年分别占43.67%和67.37%)和空虚无聊,为了消遣(2009年和2008年分别占38.14%和46.55%);滥用药物来源以本地为主(2009年和2008年分别占97.10%和97.33%),同伴是主要渠道(2009年和2008年分别占81.63%和90.44%),2009年新增了电话订购(11.25%)和网络购买渠道(0.18%)。结论:从药物滥用监测中了解了衡阳市2008年和2009年的药物滥用情况,这些情况对衡阳市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海洛因滥用者的人口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深圳市收集到的3561例海洛因滥用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以男性、中青年、低文化水平、无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始吸毒年龄为26.8 a±s 6.9 a;滥用的方式主要为烫吸(66.1%),其次为静脉注射(35.2%);海洛因滥用者曾经合并滥用的精神活性药物主要为甲基苯丙胺(3.7%);药物滥用原因中满足好奇感所占比例为49.9%,滥用场所中以无固定地点占较大比例(54.6%),药物获得途径中娱乐场所提供所占比例最大(42.5%)。结论:针对海洛因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采取二阶段、系统抽样法 ,以户为单位 ,按街道户籍随机排序起点调查3183户,10797人,发现吸毒者269人,占被调查人数2.49%。在吸毒人中 ,男213人 ,女56人 ,男女比例为3.8:1 ,最小年龄为14a,最大年龄为83a;20 -29a年龄段占72.49% ;初中文化占64.68 % ;无业者占65.06 % ;吸毒品种主要为海洛因 ,少数为阿片 ;非吸毒人员共调查10528人(按对调查表相关内容的回答) ,结果表明 ,83.78 %的人看过 ,听过或接触过反吸毒宣传 ,52.06 %的人认为本地吸毒问题比以前更为严重 ;65.58 %的人认为现在对吸毒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够严厉。  相似文献   

16.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 a以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 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 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 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了解甲基苯丙胺类混合物滥用者的滥用模式及其对精神活动的影响。方法··:用GC -MS方法对当场截获的毒品成分进行检测 ,以问卷方式收集滥用者的滥用方式、滥用后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现。结果··:被称为“摇头丸”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和MDMA的混合物 ,并掺有杂质。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4.80a±s3.98a ,滥用场所均为周末或朋友聚会时的舞厅 ,平均滥用剂量为每次0.36±s0.12片 (每片约250mg),多数随啤酒送服。每周使用2次者占23.8 %。“摇头丸”的作用时间为4.58h±s5.17h。滥用后主要感受有愉快心境、体力充沛、亲密感增强 ;主要行为表现有随音乐摇摆 ,活动增多和磨牙等。“摇头丸”作用消失后部分滥用者感到疲乏、焦虑和渴求等 ,但未见明显戒断症状。结论··:甲基苯丙胺类物质的滥用趋势及长期使用后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