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素性与多聚天门冬氨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近年来氨基甙类生素在内耳的药物动力学,所致内耳形态改变和氨基甙类抗生素的磷脂沉积病态作用及多聚天门冬氨酸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了解多聚天门冬氨酸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同时为这种作用的深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氨基甙类抗生素对耳蜗毛细胞的形态改变 ,多聚天门冬氨酸对氨基甙类抗生素毒性拮抗机制的生物化学研究 ,提出对多聚天门冬氨酸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氨基甙类抗生素对耳蜗毛细胞的形态改变,多聚天门冬氨基甙类抗生素毒性拮抗机制的生物化学研究,提出对多聚天门冬氨酸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简作AmAn)临床应用极为普遍。但是,自1949年Can-sse首次报道AmAn对内耳感受器有损伤以来,国内外大量文献陆续报道了该类药物对内耳毒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迄今已知全部AmAn都具有损害内耳的副作用,部分主要侵犯螺旋器,部分则主要侵犯前庭。AmAn耳毒性作用发生率较高,如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为 1~2%,卡那霉素为10 %。虽然其耳毒性机理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5.
以庆大霉素为主的氨基甙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于临床应用已有六十余年。这类抗生素可用于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术前术后用药和肺结核的治疗[1]。在国内多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脑膜炎以及中或重度肠道感染,而在欧美国家则用于防止早产新生儿败血症。
  氨基甙类抗生素易溶于水,耐热,耐酸碱具有的良好的药物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特定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内耳毛细胞是听觉及平衡感受器的关键结构,其溶酶体和线粒体对氨基甙类药物有显著的聚集效应[2]。利用这一特点,临床上可以进行局部用药,用于损毁前庭毛细胞,达到治疗顽固性眩晕的目的[3]。哺乳动物内耳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不同于肾脏的外皮细胞,没有再生功能,受到药物损害后,一旦凋亡,听力将永久性受损。  相似文献   

6.
关于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内耳和肾脏的毒性问题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争论。有人认为其毒性与其在血中的最大浓度有关,因此不宜静脉注射;也有人认为在下一次给药之前的血中最低浓度比血中的最大浓度更具有危险性;尚有其毒性与其在血中的浓度无关之说者。作者们通过给兔静脉内和肌肉内注射氨基甙类抗生素,对比了这两组动物注射后血清和外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对  相似文献   

7.
磷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有很广的抗菌谱,在动物和人体中能预防氨基甙类所引起的肾毒和耳毒作用。本文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磷霉素对顺铂引起耳毒反应的保护作用。作者通过对4组大鼠在1~10天内分别静脉注入顺铂1,2,5,10mg kg日,总量为10mg/kg。有的大鼠给以磷霉素300mg/kg,以资比较。结果:给顺铂10mg/kg日的大鼠多数死于实验之中;其它三组均有体重减轻、内耳中毒及肾毒反应,而同时给顺铂和磷霉素的比单纯给顺铂的反应为轻。内耳中毒表现为外毛细胞缺失,而内毛细胞均完好无损。外毛细胞缺失以基底转内圈第一排  相似文献   

8.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学说较多,最近又提出这类抗生素与内耳感觉细胞的磷脂类结合而发挥毒性作用,破坏感觉细胞表面的多糖蛋白复合物,阻止耳石膜位移,影响毛细胞换能等机制的新学说。内耳色素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合,有降低其毒性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受损的毛细胞可以再生。  相似文献   

9.
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内耳感觉细胞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内耳感觉毛细胞表面包括纤毛表面覆盖着丰富的糖萼,它保持着纤毛的正常形态和稳定性,使纤毛排列成束,并使每根纤毛彼此分开,糖萼的改变与纤毛的融合密切相关。本实验用杂色成年豚鼠10只,另5只作为对照,将0.1ml庆大霉素硫酸盐溶液(含庆大霉素5mg)注入鼓泡,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  相似文献   

10.
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与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证明遗传因素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作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PCR限制性酶切方法分析了9个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中62个成员线粒体DNA。结果发现5个家系中20例线粒体DNA22SrRNA基因第1555位A→G点突变。结论该突变是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遗传易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能有其他他粒体DNA基因突变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对氨基甙类抗生素持赞扬和反对观点的争论一直未断。1940年Schatz等在研究新的抗生素时发现链霉素成为第一种成功抗结核的药物,之后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相关的自然的和半合成的氨基甙类抗生素相继问世。现对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滴耳剂广泛用于防治耳病,主要有抗生素、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成分。已知抗生素及溶剂有耳毒性,而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是否对中耳或内耳有害,迄今未有报告。早在古代就发现药物会引起永久或可逆性的耳毒作用,只是未予重视,直到 Hinshaw(1945)首次报告链霉素引起耳聋之后,相继报道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利尿剂、溶剂、解热镇痛剂和抗肿瘤药物等多种物质有耳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多见有肾与内耳功能同时受损害。在肾功能衰竭、肾移植、肾透析治疗或用某些具有肾和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以及患遗传性疾病,如 Alport 氏综合征的病人可罹患耳聋。关于肾病与耳聋并存的机制至今还是个谜。内耳和肾均有一种与调节水和电解  相似文献   

14.
庆大霉素在F-344大鼠耳毒性与肾毒性比较郭玉芬李哲生胡牧氨基甙类抗生素(AmAn)中毒机理的研究认为一个主要因素是AmAn与浆膜阴离子-磷脂结合,使溶酶体磷脂酶活性被抑制,引起磷脂沉积病态而致中毒发生,机体中肾脏和内耳最富含磷脂故易发生中毒[1]。...  相似文献   

15.
噪声引起的内耳改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致者相似。体温与噪声性聋的关系曾有研究报告,但尚无体温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相互作用的报道。感染引起发烧时,广泛使用抗生素治疗,故此研究有临床重要性。作者们用14窝46只近亲繁殖的小鼠为实验对象,在12天时每窝挑选3~4只,由哺乳母鼠交叉抚育,以减少各窝间的差  相似文献   

16.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An)的耳毒性机理,提出新的解释,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AmAn致聋的机理是由于内耳毛细胞线粒体功能失常所致。  相似文献   

17.
鸟类内耳毛细胞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bel EW在Daner Henderson等编著的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1992)一书中就鸟类内耳毛细胞再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应用示踪剂标记方法证明小鸡内耳毛细胞受噪声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损伤后有再生现象,并就再生毛细胞的生理功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进行报道。认为哺乳类乃至人类内耳毛细胞也可以再生。  相似文献   

18.
早在氨基甙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AmAn)使用之初就发现其有耳毒性 ,可引起内耳严重损害 ,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丧失。但由于AmAn对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效果好 ,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价格不高 ,故在临床上仍广泛使用 ,尤其在西南较落后地区 ,已成为引起耳聋的重要环境因素。这种对AmAn的易感性有明显个体差异和家族聚集现象并呈母系遗传 (即线粒体遗传 )。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aminoglycosideantibiotic induceddeafness,AAID)的发生与线粒体DN…  相似文献   

19.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梅尼埃病研究的进展肖开颜1综述郭毓卿1汤君彦1王泉良1审校近年来,随着对梅尼埃病的研究逐步深入,运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控制梅尼埃病眩晕已取得一些进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概况。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机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自问世...  相似文献   

20.
听觉神经径路上的神经信息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听觉神经的可能传递介质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鉴于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免疫技术的应用,一些神经信息物质的作用被研究更为精确,其中脑啡肽、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氨基乙酸等可能为其重要传递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