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62例,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结果手术中发现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20例,肌壁间合并浆膜下肌瘤13例,黏膜下肌瘤1例。多发的肌瘤13例,最多的达6个,肌瘤的直径最大8 cm,最小0.6 cm,术中平均失血约360 ml,出血大于500 ml的4例,最多的1例为1200 ml,所有新生儿均存活,其中双胞胎1例。产后42 d复查,子宫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红色变性和玻璃样变性各3例。结论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对16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肌瘤剔除组、肌瘤未剔除组及正常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前、术后HB差值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单发、多发,浆膜下、粘膜下、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剔除直径≤5cm和直径>5cm的肌瘤,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3组的伤口愈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免除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但对于直径>5cm,位于子宫下段或远离切口的肌壁间、粘膜下肌瘤,由于手术困难风险较大,不主张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26-2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50例分为:剔除子宫肌瘤组84例,未剔除子宫肌瘤组66例,选择同期无任何合并症的正常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剖宫产的情况。结果肌瘤剔除组、肌瘤未剔除组及正常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前、术后HB差值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单发、多发,浆膜下、粘膜下、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剔除直径≤5cm和直径〉5cm的肌瘤,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三组的伤口愈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免除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但对于直径〉5cm,位于子宫下段或远离切口的肌壁间、粘膜下肌瘤,由于手术困难风除较大.不丰张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时肌瘤剔除术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时剔除肌瘤的指征和方法。方法 对7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患者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67例,无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直径≤5cm的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多发肌瘤剔除时手术失血量,产后子宫复旧及产褥感染率与非剔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行剖宫产术时应尽量同时剔除肌瘤,以免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同时采用半荷包连结缝合的方式关闭瘤腔,以减少出血及术后并发症。而对  相似文献   

5.
黄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52-105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7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发现肌瘤23例,经B超诊断49例,其中肌壁间肌瘤44例,浆膜下肌瘤18例,黏膜下肌瘤10例,肌瘤直径1~6cm,单个肌瘤61例,多发肌瘤11例。经阴道分娩16例,行剖宫产术分娩并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应及时诊断及处理,而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挖除1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筛选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126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子宫浆膜下肌瘤70例,肌壁间肌瘤53例,阔韧带肌瘤3例.肌瘤直径大小为6.1 cm (3~12 cm),其中肌瘤直径<5 cm 33例(26.2%),≥5 cm 93例(73.8%),单发肌瘤57例(45.2%),多发69例(54.8%),根据患者本人保留子宫的要求采用不同术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结果子宫肌瘤挖除术26例,子宫肌瘤挖除及子宫动脉结扎术70例,子宫肌瘤挖除及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30例.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术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玉芳 《当代医学》2010,16(4):144-14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同期51例单纯剖宫产产妇作对照。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后2~24h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肌瘤较大、多发肌瘤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结论无论术前或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应尽量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及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徐明翠 《中外医疗》2011,30(30):45-4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60例在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观察组)和68例单纯实施剖宫产手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长,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2组患者围术期差异不明显。手术切除肌壁间肌瘤23例,占38.33%;浆膜下肌瘤36例,占60.00%;黏膜下肌瘤1例,占1.67%。结论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难度与单纯的子宫切除没有显著差异,还可以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2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单发肌瘤25例,多发肌瘤17例;剖宫产者30例(占71.4%),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18例,剖宫产子宫全切术1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切除肌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产褥感染无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率高,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无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聂明月  叶红 《北京医学》2021,43(8):747-75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10例围绝经期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信息.结果 310例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肌瘤复发76例,复发率为24.5%,复发以肌瘤直径<2cm者居多,大多进行观察与期待治疗,部分辅助药物治疗,2例后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肌瘤多发、子宫体≥孕12周、最大肌瘤位于肌壁间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安全可行,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高,保留了子宫,有利于女性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妍  继玉萍 《黑龙江医学》2007,31(5):380-380,39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3-01~2006-12内实施的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直径≤7.0 cm肌瘤者38例,多发、直径〉7.0 cm者17例。结果术中出血、子宫复旧、阴道流血及术后体温各项指标显示此术式并发症较少。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但对于多发及直径〉7.0 cm肌瘤,应在备血及技术熟练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肌瘤剔除1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困难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巨大、多发、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在腹腔镜下,术中采用腹腔镜超声监护、输尿管插管,必要时联合宫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在全部120例患者中,多发子宫肌瘤肌瘤数目>5个者59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43例(其中子宫肌壁间肌瘤29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4例),子宫阔韧带肌瘤9例,子宫颈肌瘤9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15个,子宫肌瘤直径≥10 cm者11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12 cm(为阔韧带肌瘤,重1800g).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4±3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6±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d.结论 困难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适当进行输尿管插管可降低输尿管损伤,术中超声的应用有助于彻底剔除肌瘤,降低术后复发率.联合宫腔镜手术可同时剔除粘膜下肌瘤,术后月经量增多症状明显缓解,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切除术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浆膜下肌瘤14例,肌壁间肌瘤28例,阔韧带肌瘤9例;肌瘤直径(diameter,d)平均约6.2cm(3~18cm),其中d〈5cm17例(33.33%),d≥5cm34例(66.67%);单发肌瘤24例(47.06%),多发肌瘤27例(52.94%)。根据患者本人保留子宫的意愿及肌瘤的大小、位置、生育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术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动脉结扎及子宫肌瘤切除术20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及子宫肌瘤切除术17例,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术式,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产科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术中行肌瘤剥除术的5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肌瘤具有多样性(单个或多个,浆膜下、肌壁间及黏膜下),大小不一,手术中出血少,无明显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1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64例,多发肌瘤54例;其中经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68例.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52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较困难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直径≥7 cm的较大肌瘤、多发子宫肌瘤致子宫如孕〉3个月、深层肌壁间肌瘤及特殊位置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较困难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除2例由于肌瘤过多(6-15个)、过大(最大直径13 cm),术中出血500-700 ml,辅以腹部小切口(5 cm)完成手术,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2.7±3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5±60)ml,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 较困难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提高腹腔镜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阴道分娩8例;行剖宫产术分娩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1例为肌瘤多发,且直径均〉5cm,术中出血较多,且创面较大,为避免感染和出血行全子宫切除;1例为子宫颈肌瘤,因其特殊位置,剖宫产时未行剔除术。结论:子宫肌瘤对生育有较大影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于高危妊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剖宫产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梁洪 《微创医学》2004,23(3):301-302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经阴道对2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肌瘤9例,多发肌瘤11例;浆膜下肌瘤3例,肌壁间肌瘤17例.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204.30±104.55)ml,手术时间(60.77±22.31)min,术后肛门排气(21.46±6.51)h,术后住院天数(3.27±1.20)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秉承了阴式手术微创性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永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86-3387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3%~7.2%[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增加了术中出血量等危险,目前对剖宫产时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我科将欣母沛使用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出血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患者41例(观察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14例;孕前确诊子宫肌瘤2例,孕期确诊子宫肌瘤25例,术中确诊14例。其中浆膜下子宫肌瘤4例,壁间子宫肌瘤23例,混合性子宫肌瘤14例;子宫体肌瘤33例;子宫下段肌瘤5例,宫角部肌瘤3例,单发肌瘤22例,多发肌瘤19例;肌瘤直径≥5cm30例,<5cm11例。随机抽取同期无任何并发症的正常剖宫产产妇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孕龄、孕产史、新生儿重量等均有可比性。1.2手术方法两组产妇均在连续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在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后,先仔细探查子宫前后壁及双附件,确定肌瘤类型,然后将子宫娩出腹腔,直视下宫体肌层进针,回抽无回血,注入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法玛西亚普强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影响因素和技术处理特点。方法:对19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缝合技术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单发肌瘤124例,多发69例,肌瘤合并卵巢单纯性囊肿3例;浆膜下肌瘤71例,肌壁间肌瘤73例,浆膜下与肌壁间肌瘤同时存在52例,肌瘤数最多5个,肌瘤平均直径2.51cm;手术时间25~120分钟,平均64.60±37.14分钟;术中出血30~180ml,平均74.10±41.89ml,子宫肌瘤直径>5cm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直径<5cm者,肌瘤数目和肌瘤类型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子宫肌瘤大小是影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关键因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保留子宫,是一种有价值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