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采用羟氯喹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PSS患者29例,所有的患者均每天口服羟氯喹400 mg,分2次服用完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口干、眼干和关节痛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以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症状均出现明显的缓解,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ESR、CRP、IgG及IgM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次研究中共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20.69%.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采用羟氯喹进行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缓解,ESR、CRP、IgG及IgM等客观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世全  孙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7):1281-1283
目的探讨羟氯喹(HCQ)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30例PSS患者HCQ治疗,用量400 mg/d,疗程6个月~2年。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等主观症状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G、Ig M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较明显改善(P〈0.05);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10例随访2年的患者未发现眼底和视网膜改变。结论羟氯喹可改善PSS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症状,降低ESR、CRP和免疫球蛋白。规范使用羟氯喹治疗PSS毒副作用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谢欢  刘毅  王健  曾春雪  周雅璐 《西部医学》2020,32(9):1358-1362
【摘要】 目的 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及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收治的76例pSS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羟氯喹片200mg/次,2次/d,白芍总胶囊苷600mg/次,3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用艾拉莫德片口服25mg/次,2次/d,口服治疗。两组用药24周后对比治疗指标,以评价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4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CD19+CD5+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实验室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Schirmer试验、唾液腺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个数、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明显异常(P>0.05)。 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在常规硫酸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基础上,合理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艾拉莫德,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症状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新用药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8 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甲泼尼龙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研究组使用甲泼尼龙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类风湿因子水平、红细胞沉降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改善症状体征,效果优于甲泼尼龙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麦冬地芍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病人分为麦冬地芍汤组(治疗组)和羟氯喹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服用麦冬地芍汤煎剂;对照组服用羟氯喹片剂,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安全性指标、疗效观测。结果麦冬地芍汤能有效缓解患者在口干、口腔烧灼感、眼干、眼异物感、鼻干方面的主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我们观察到患者舌质、舌面、舌苔、舌下唾液聚集的临床体征相吻合。实验室指标表明麦冬地芍汤能有效增加患者的唾液流量、泪流量;并且能纠正RF、ESRI、gG等异常的实验室指标。总疗效分析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中药不仅能缓解患者口、眼干症状,而且能够纠正免疫紊乱,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补肾清热润燥汤(生地黄、麦冬、石斛、牡丹皮、淡竹叶、连翘、桑叶、砂仁)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燥热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PSS阴虚燥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对照组予以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疗程12周。比较2组患者口干、眼干、疲乏、肢体疼痛、整体干燥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免疫炎症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96例PSS患者,每组48例。治疗12周后,试验组口干VAS评分、眼干VAS评分、整体干燥症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口干VAS评分、眼干VAS评分、ESSPRI、整体干燥症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l...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法合西药治疗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轻、中度S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组(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胶囊+解毒化瘀中药),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s 74.24%)。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仅IgA、CRP、ES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法可提高西药治疗SS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陈红  马玲  方进博 《西部医学》2004,16(1):96-9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是对症及替代治疗 [1]。对于本病的护理国内文献报道尚少。本文通过对 10 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取得一些经验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3例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2岁。3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先于干燥综合征诊断,1例患者先诊断干燥综合征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患者出现脊髓损害表现,2例患者为脑实质损害表现,1例具有脊髓、脑、视神经损害表现。4例患者MR均表现为点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治疗上1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其余3例患者均合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均好转,随访无再新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结论对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应警惕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可能。重视干燥综合征症状的询问,加深对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认识,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帕夫林(药物成分:白芍总苷,TGP)联合硫酸羟基氯喹(HCQs)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NSI-S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1例NSI-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TGP联合HCQs治疗;对照组(39例)单用HCQs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口干、眼干、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泪液流率、唾液流率;了解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7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2%;对照组中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41%.治疗组治疗后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泪液流率、唾液流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TGP联合HCQs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HCQs,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原发性多发性肌炎(PM)患者比较。结果示202例pSS患者中有4例(2.0%)在诊断pSS后5—20年出现肌炎表现,其中2例无明显肌痛和肌无力症状;肌酸肌酶(CK)最高值为(480—2702)IU/L,中位数为789.5IU/L,抗Jo-抗体均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CK下降13.9%~71.5%,中位数为48.9%;随访8个月至5年,无一例肌炎病情反复。与15例PM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组在肌痛发生率、CK最高值、激素治疗后CK下降率、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SS患者合并肌炎较为少见,多在干燥综合征多年之后出现,肌痛和肌无力表现较轻,使用激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发生恶性淋巴瘤(ML)的特点,探讨危险因素.方法 198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pSS合并ML的患者(pSS/ML)共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未合并ML的pSS患者(pSS/nML)共4485例,随机抽取163例进行比较.结果 (1)17例pSS/ML患者中女14例,男3例;平均年龄(53±13)岁,自发病至确诊pSS(8±9)年,自pSS确诊至ML确诊平均间隔(4±4)年.男女比例、发病年龄、病程与pSS/nM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SS/ML与pSS/nML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淋巴结肿大、腮腺肿大和白细胞降低;(3)17例pSS/ML患者,1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来源14例),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1例为T细胞来源淋巴肉瘤.结论 pSS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有腮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降低等表现的更容易合并ML,且以NHL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75例pSS患者的临床与相关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首发临床表现是关节痛54例,口干51例,眼干44例,猖獗龋齿20例,发热19例,吞咽困难15例,腮腺肿大13例;实验室检测显示贫血27例,WBC减少26例,BPC减少11例。抗SSA或抗SSB阳性的患者眼干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的发生率与SSA和SSB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S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诊断时应注意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对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1例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有27.3%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白细胞降低、补体降低、肝功异常、肾功异常、白蛋白降低、高球蛋白、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肺病和免疫抑制剂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肺间质改变(P=0.022,OR=6.300)、补体降低(P=0.019,OR=5.219),高球蛋白(P=0.021,OR=6.649)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疾病活动,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是控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 is one of the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high incidence. There were several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in Caucasian but seldom in Chine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mun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SS between Caucasian and Chinese pSS patients.Methods Five hundred and seventy-three patients who fulfilled the 2002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pSS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tween 1985 and 2006 were screened retrospectively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populations.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was (39.0±13.7) years and in 169 (29.5%) patients the disease onset occurred before the age of 30 years. The average duration from disease onset to pSS diagnosis was 48 months (range, 1-552 months). It had been shortened during the recent five years. (2) Dry mouth (84.5%) and dry eyes (70.0%) wer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eign patients (P=0.000). Two hundred and seventy-two (47.5%)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rampant caries, 160 (27.9%) with parotidomegaly. The positivity of xerostomia, xerophthalmia and salivary gland biopsy were 91.9%, 94.8% and 90.7%, respectively. (3) Systemic involvement occurred in 91.4% patients. Compared with studies done outside China, higher prevalence of fever 41.0%, myositis 4.9%, pericardial effusion 14.8%, pulmonary involvement 42.3%, renal involvement 33.5%, thyroid involvement 32.7%, pancrease involvement 5.6% (P <0.01) and lower prevalence of fatigue, lymphadenectasis and Raynaud's phenomenon (P <0.01) were seen. (4) Risk factors of death include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liver damage an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onclusions Chinese pSS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non-Chinese cases in terms of the age of onset, systemic involvement, autoantibodies an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e. Lung and liver damage were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risk factors of the diseas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6.
吉恒东  邹红梅  林静  路峰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09-9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87例PS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ILD组24例和无ILD组63例,分别对其发病时间、病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LD组年龄大于无ILD组,且病程长于无I 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ESR、CRP水平及RF、抗SSA抗体、高球蛋白血症、抗U1 RNP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ILD组(P<0.05)。ILD组患者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均存在异常,均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2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或)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无改善,2例病情进展。结论对PSS早期行肺HRCT检查和早期规范治疗,有助于提高其并发ILD的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唾液腺核素动态成像在干燥综合征中的成像特点,探讨其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行唾液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检测。首先对患者组腮腺和颌下腺成像阳性率进行比较。其次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腮腺、颌下腺核素摄取速率和排泄速率的差异。结果:①干燥综合征患者组中腮腺和颌下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患者组腮腺和颌下腺的核素摄取速率和排泄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唾液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为干燥综合征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累及神经系统的pSS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10例均行自身抗体、脑脊液、唇黏膜滤纸试验和唇黏膜活检。6例周围神经系统病变(PNS·pSS)患者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4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NS—pSS)患者行头颅MRI、脑或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PNS—pSS患者表现为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对称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不同程度的髓鞘及轴索损伤;腓肠神经活检示典型血管炎性改变及以轴索和髓鞘变性为特征的非血管炎性改变。CNS—pSS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硬化、亚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脑炎、垂体卒中及急性脑膜炎,头颅MRI显示多发脑白质病变、脊髓病变及垂体异常信号,病理可见脑及脊髓白质脱髓鞘及静脉周围淋巴套、典型血管炎性改变及垂体炎伴出血坏死。结论pSS可累及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电生理、脑脊液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有助于诊断,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血管或组织炎性反应及非血管炎性神经损伤可能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中药被广泛地应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策略: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0年10月15日。纳入标准:纳入比较中药与西药或安慰剂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于中药联用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也予以纳入。资料提取与分析:由两名系统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17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局的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或均数差,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结果:共计纳入5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88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临床症状总体改善方面,中药与西药对比(RR:1.36;95%CI:1.24~1.49)、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RR:1.38;95%CI:1.30~1.4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泪腺功能改善方面,中药与西药对比(RR:2.12;95%CI:1.06~3.18)、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RR:1.90;95%CI:0.99~2.8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实验室指标检测方面,中药改善血沉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与西药对比RR:-9.63;95%CI:-15.73~-3.52。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RR:-8.42;95%CI:-14.71~-2.13);其他指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gG、IgA、IgM)的改善,两组未见显著差异。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但西药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中药组。结论: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改善症状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及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应用α-胞衬蛋白鼻黏膜免疫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胞衬蛋白鼻黏膜给药对干燥综合征自发鼠模型NOD小鼠SS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NOD小鼠作为干燥综合征自发鼠模型,8只1组,自4周龄开始分别鼻吸入法给予α-胞衬蛋白1 μg和1O μg,隔天给药1次,对照组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0 μl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10 μg,观察小鼠饮水量的改变.测定血清中的抗α-胞衬蛋白及M3受体蛋白多肽(M3R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SS)A抗体、SSB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FoxP3+ T细胞的表达,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检测小鼠颌下腺、腮腺的病理学改变及α-胞衬蛋白的表达.结果 (1)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以抑制NOD小鼠自身抗体的产生.α-胞衬蛋白鼻黏膜免疫组的α-胞衬蛋白抗体和M3RP抗体滴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小鼠17周龄,对照组分别有5只鼠出现ANA阳性,而1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有2只和3只鼠ANA阳性.(2)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使NOD小鼠血清IFN-γ水平降低.α-胞衬蛋白1 μg组、10 μg组、PBS组及GST组小鼠血清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42±16)、(37±15)、(87±18)及(72±11)pg/ml,α-胞衬蛋白给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上调NOD小鼠Foxp3+ T细胞的数量:1 μg、10 μg、PBS及GST组小鼠脾细胞的表达Foxp3+的CD4+ CD25+ T细胞占CD4+CD25+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0±1.7)%、(4.3±1.0)%、(2.2±0.6)%、(2.3±0.7)%,α-胞衬蛋白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4)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以抑制NOD小鼠腺体淋巴细胞浸润和α-胞衬蛋白的表达.α-胞衬蛋白给药组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少,且应用α-胞衬蛋白多抗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胞衬蛋白给药组的α-胞衬蛋白表达明显减少.(5)鼻吸入α-胞衬蛋白可以降低NOD小鼠的饮水量.α-胞衬蛋白1 μg、10 μg、PBS及GST组的小鼠于16周龄时饮水量分别为(39.2±2.1)、(40.4±2.5)、(49.3±3.1)及(51.6±2.8)ml,与对照组相比,α-胞衬蛋白免疫诱导后可减少患鼠的饮水量(P<0.05).结论α-胞衬蛋白是SS的致病性抗原,利用该蛋白鼻黏膜免疫可以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抑制SS动物自身抗体的产生及腺体中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