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颌面骨在人体骨骼中的结构较为复杂,损伤后修复困难。传统手术修复效果不佳,大多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因此,通过医学三维建模软件将二维图像生成直观形象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模拟,利用旋转、平移、镜像、布尔运算等技术模块生成颌面缺损区的重建修复模型。随即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1∶1等比例的三维颌面缺损模型及修复模型,借助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模拟或预弯成形好的植入物钛板,个体化实体修复模型指导手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纪玉桂  李天栋  刘一兵 《海南医学》2014,(19):2913-2914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在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利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钛板模型,利用医用钛合金制造个体化修复块,术中将修复块植入缺损区域,钛钉固定。结果颅骨钛板植入物与缺损区域有良好的适配性,术中无需修正、固定即可。术后随访修复体形态良好,无感染和外露现象发生。结论 3D打印能精确修复颅骨缺损和设计制造个体化假体,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钛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完成1例下颌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并完成其植入.结果:个体化钛修复体术中就位顺利,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结论: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方法简便、修复精确、优势独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马蹄内翻足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集26例复杂马蹄内翻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26例患儿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26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结论: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复杂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5.
信息交流     
颅颌骨假体修复颅颌骨缺损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德敏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悉心研究和改良创新,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并结合应用具有良好骨结合性和成型性的生物活性人工骨,成功地将患者颅颌骨缺损部位的螺旋CT扫描数据快速转换并定制出与缺损骨几乎外形一致的个性化人工颅颌骨假体,用以修复患者的颅颌骨缺损部位。这项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先天性畸形或肿瘤、外伤、车祸造成的颅颌骨缺损患者超过几十万例,陈德敏教授等发明的此项专利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复杂性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复杂性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1:1大小的实体模型,依此对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骨盆模型非常相似,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和麻醉药量。23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折复位,内固定器械的植入更加直观和准确。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对于复杂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维图像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颌面外科发展至今已有 5 0年的历史 ,其理论基础在于颅面骨的骨骼可以大块的被游离和截断 ,进行重新排列而不致于发生骨坏死 ;二个眼球和周围眶骨骨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和固定而不致于影响视力[1] 。典型的术式有LeFortⅠ、Ⅱ、Ⅲ型手术 ,眶周截骨术 ,颅骨缺损的修补 ,颧眶骨折的复位和上下颌骨骨折的复位 ,这些手术的成功以往都依赖于手术者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 ,3] 。然而 ,颅颌面畸形绝大多数伴有颅颌面骨结构的畸形 ,其原因是由于先天性颅面骨的发育不良和外伤、肿瘤病变等继发因素所导致的 ,这种畸形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在颧骨复合体缺损的个性化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颧骨复合体肿瘤及外伤后缺损的患者以三维CT及快速原型技术预成实体模型,通过CAD/CAM将健侧颧骨复合体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在模型上塑形精确钛网,结合自体骨移植和带蒂颊脂垫瓣内衬,重建颧骨复合体形态和功能。结果:在实体模型病变区域测量数据和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基本一致,预制的个性化重建钛网与术中颧骨复合体外形匹配,术后患者面型基本对称,三维CT显示重建颧骨复合体两侧基本对称,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颅颌面缺损修复体的个体化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面部畸形整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德敏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悉心研究和改良创新,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并结合应用具有良好骨结合性和成型性的生物活性人工骨,成功地将患者颅颌骨缺损部位的螺旋CT扫描数据快速转换并定制出与缺损骨几乎外形一致的个性化人工颅颌骨假体,用以修复患者的颅颌骨缺损部位。这项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恒牙早期男性青少年上气道矢状面大小及与颅颌面骨骼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恒牙早期无鼾男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5岁,平均年龄13岁)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改良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方法测量颅颌面骨骼结构异常程度及气道矢状面积,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上气道矢状面积与颅颌面骨骼结构异常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气道面积(NA)与上颌长度(MxL)、上颌骨上份宽度(KxA)呈正相关,与下颌支的倾斜度(RA)、颅高与颅底长的比值(Ht/Dp)、下颌支的长度(MnRL)呈负相关;腭咽气道面积(PA)与颅高与颅底长的比值(Ht/Dp)呈负相关,与下颌体的长度(MnBL)、上颌骨上份宽度(MxA)正相关;舌咽气道面积(HA)与上颌骨倾斜度(PPA)呈负相关;喉咽气道面积(LA)与下颌支的长度(MnRL)、下颌前份垂直向高度(MnFH)、下颌支宽度(MnA)呈正相关,与颅高与颅底长的比值(Ht/Dp)呈负相关.结论:恒牙早期男性青少年上气道各段矢状面大小与周围颅颌面骨骼结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颅颌面嵌入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颌面嵌入性骨折的诊疗原则和方法.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34例颅颌面嵌入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其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的容貌及功能均显著改善.结论 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颅颌面嵌入性骨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颅腔嵌入性骨折应根据有无功能障碍和凹陷畸形决定治疗方案,眶腔和上颌窦嵌入性骨折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仿真人颅脑骨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在现代医学上,使CT/MRI原本只能在二维上看到的人体颅脑断层扫描图像,通过快速成型机制造成直观的实体模型。方法用逆向工程理论,Mimics逆向工程软件,激光快速成型(RP)机。结果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特定病人头部的CT/MRI图像,通过Mimics逆向工程软件,设计并重建三维颅脑骨骼模型,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把二维图像制造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结论RP机制造的颅脑骨骼实体模型,能帮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规划,使手术方案更加切合实际,避免更多的手术风险,使医患的沟通更加容易、便捷。也为种植体、人工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制造奠定了基础,在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生物制造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5例肺撕裂伤患者的首次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CT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47个病灶,CT表现为气囊7个,气液囊35个和液囊5个,周围伴不同程度肺挫伤.其中21例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气囊可演变为气液囊或液囊,气液囊可演变为液囊,但未有逆向演变者.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Radioisotopic scanning of brain, liver, lungs and the skeleton is briefly reviewed with a survey of recent development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brain scanning neoplasm detection rates of greater than 90% are claimed. The true figure is probably 70-80%. Autopsy data shows a number of false negatives, particularly with vascular lesions. Attempts to make scanning more specific in differentiating neoplasm from vascular lesions by rapid sequence blood flow studie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MRI筛查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腰椎损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阐明MRI在筛查和诊断MM病人腰椎骨骼病损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患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骨骼X线平片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腰椎平扫片筛查骨骼损害进行比较。结果 在病人腰椎部位,用X线平片筛查有15例病人有骨髓瘤损害,而用MRI却发现28例;13例病人MRI腰椎检查结果无阳性发现时X线腰椎平片都是阴性;13例中有2例病人X线平片筛查时在骨骼的其它部位发现病损。结论 我们建议X线平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的全部骨骼病损筛查为最佳选择,而腰椎X线平片表现正常者需进一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许丽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4):461-462
目的 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并发血管性病变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患者350例,对其并发血管性病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350例患者中并发血管病变的有32例;假性动脉瘤的3例;动静脉瘘者的2例.上述经查明原因后积极治疗和科学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并发血管病变的原因非常复杂,因此采取合理的临床预防措施和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性囊性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7例复杂性囊性肾脏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复杂性囊性肾脏,发现肾脏占位病变43个。B超以低回声为主病变13个,等回声病变为主17个,高回声病变为主13个;CT诊断Ⅱ类囊性病变24例(26个),Ⅲ类囊性病变8例(12个病变),Ⅳ类囊性病变5例(5个病变);手术18例,其中4例为肾脏恶性肿瘤。随访3~6年,死亡2例,均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结论:复杂性囊性肾脏占位病变容易出现误诊,B超检查结合CT扫描是其主要诊断方法,Ⅲ、Ⅳ类囊性病变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徐清斌  马萍  贾绍斌  刘晓方  沙勇  戴贵东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1):737-738,F0003
目的 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从外科手术中获取患者骨胳肌3—5g,采用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的方法获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观察所培养细胞的形态;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观察肌管形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smin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结果 卫星细胞在体外生长、增殖良好,刚分离出的卫星细胞呈球形,折光性强,12小时后开始贴壁,仍为圆形,48小时后贴壁完全,细胞呈梭形,生长缓慢。随时间延长,细胞增殖、迁移,逐渐有规律地平行排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至2%,卫星细胞可融合成肌管,免疫组化显示培养的细胞Desmin阳性,这些细咆表达c—met。结论 酶消化法适用于卫星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指引导管深插技术在冠状动脉复杂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指引导管深插技术在冠状动脉复杂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3例25支复杂性病变冠状动脉,其中完全闭塞血管3支,次全闭塞血管22支;病变血管均属C型病变,长度>1 cm,均采用导管深插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5支血管均成功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支架安置术。其中3支血管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结论对冠状动脉复杂性病变使用导管深插技术进行介入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