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不同周龄和性别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取16只雌雄各半SPF级3月龄SHR大鼠,进行TL11M2-C50-PXT植入手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在SHR大鼠3、5、7月龄时分别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和心电监测,计算24 h的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结果 SHR大鼠随着月龄增加而24 h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和血压变异性升高,雌性SHR大鼠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雄性。3、5、7月龄雄性SHR大鼠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但雌性SHR大鼠随着月龄增加而RR间期、SDNN、TP、VLF和HF明显升高,且雌性SHR大鼠TP、VLF和HF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雄性。结论随着SHR大鼠周龄增加而血压、血压变异性升高,且雌性SHR大鼠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雄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心率变异性(HRV)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规律治疗的MHD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59)与无MACE组(n=61)。在患者行血液透析前佩戴Holter,收集24 h心电活动信息,计算均值(MEA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采用自动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血压变化,计算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和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24 h SBPV和SDNN与MHD患者MACE发生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析SDNN和收缩压变异性单独及联合对维持性MH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根据SDNN和24 h SBPV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不同SDNN和收缩压变异性的MHD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年龄较大,24 h SBPV、dSBPV、nSBPV较高,SDNN、SDANN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t/V、24 h SBPV、dSBPV、nSBPV、SDNN、SDANN是MHD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24 h SBPV为MH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而SDNN为MHD患者发生MACE的保护性因素(P<0.05)。SDNN与收缩压变异性联合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879,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检测(P<0.05)。组1随访期间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组2和组3(19.15% vs 65.12%vs 73.33%,P<0.001)。结论MHD不良预后患者中24 h SBPV升高,SDNN降低,24 h SBPV和SDNN单独预测MACE的具体价值尚可,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佳,可为临床上及早识别及干预MHD患者MACE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 87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2 6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和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 (LVMI)的测定。结果 :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组的LVMI与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 SBP)及舒张压 (n DBP)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r =0 .183,P <0 .0 5 ;r =0 .2 75 ,P <0 .0 1;r =0 .2 4 3,P <0 .0 5 ) ,与 2 4h收缩压变异性 (2 4h S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 (d SBPV)呈显著负相关 (分别为r =- 0 .2 5 3,P <0 .0 1;r =- 0 .186 ,P <0 .0 5 ) ;高血压病组伴左室肥厚 (LVH)者 2 4h SBPV显著低于无LVH者 ,而d SBPV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 (n SBPV)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 4h SBPV对预测高血压性LV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部穴位按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11月收治于我科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部穴位按摩,疗程为4周,完善干预前后24h动态血压。结果:穴位按摩干预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 SBPV)、日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 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 S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 DSBPV)、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 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 DSBPV)较对照组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部穴位按摩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从而可能进一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陈向民  谭艳娇 《安徽医学》2013,34(12):1827-182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2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测定和24 h动态血压检测(24 h ABPM).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日间收缩压变异性(d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水平及血压晨峰(MBPS)检出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45例,运用携带式动态血压仪监测记录患者透析中的血压,以患者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平均脱水量、尿素清除指数、血红蛋白为自变量,分别以透析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年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与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P<0.05),血红蛋白与之呈负相关(P<0.05);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脱水量与舒张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透析前收缩压、脱水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时血压变异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脱水量和透析前血压有助于血压变异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跳RR间期(心搏间期)不断波动的现象,各级神经中枢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通过植物神经对心脏窦房结自律活动进行不断调节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HRV信号中蕴含着心血管调节功能状态的重要信息,对HRV进行分析可以间接评估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已成为心脏病学和神经心脏病学中研究心律失常和猝死病理生理机制的最有价值手段之一,在神经病学领域也日益显示出其应用前景.本文拟就HRV的研究方法和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8.
吴优 《广西医学》2016,(10):1370-137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 选取GDM合并HDCP孕妇25例(A组),GDM孕妇25例(B组),正常妊娠孕妇25例(C组),进行动态血压(ABPM)监测及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以分析3组孕妇的24h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结果 A组的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24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均低于C组(P<0.05),B组SDNN、SDANN、rMSSD均低于C组(P<0.05),但仅A组的SDNN、SDNNindex、SDANN均值均低于正常值;A组以上各指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A、B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舒张压下降率均低于正常值,且均低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GDM合并HDCP孕妇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在治疗时应注意平稳血压及血糖波动范围,尽可能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及改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减轻自主神经受损所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对大鼠心电、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颈静脉注射环丙沙星(CPLX)100mg/kg体重,记录给前和给药后10、20、30、60、120min时的心电和皮层脑电.以给药前的心电、脑电作为自身对照,用RR512软件分析心电的RR间期变异(Variance),心电功率谱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用Coherence软件分析脑电功率谱的8、θ、α、β波动率及总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大鼠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变异(Va)较给药前增大,心电LF较给药前降低,心电HF则较给药前升高.给药后10min脑电功率谱δ波动率和总功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之后又逐步升高.给药后θ、α、β波动率逐步升高,120min时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结论:CPLX可使支配大鼠心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因此心率变异性增大.并对大鼠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心率变异性的谱分析方法,探讨电针肾俞穴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将9只新西兰家兔静脉麻醉,用疏密波电针肾俞穴20min.将电针前后的呼吸节律与心电波RR间期同步输入微机,并用自回归模型进行谱分析.实验数据用配对t检验法处理.结果电针后家兔的心率减慢(P<0.001)、心率变异性增大(P<0.05)、低频峰面积增加(P<0.01)、高频峰面积减少(P>0.05)、两峰面积比增大(P<0.05).结论电针肾俞穴可使心血管系统的活力增强,心交感活动显著加强,交感-迷走的均衡发生较大变化,自主神经功能得到良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n=36﹚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n=31﹚降压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种方案对血压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12周的24 h平均收缩压(SBP﹚、白昼SBP、夜间SBP、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白昼SB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组的24 h SBP、白昼SBP和夜间SBP均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P<0.05﹚。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组的24 h SBPV及白昼SBPV均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P<0.01﹚。两组血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能有效控制老年人高血压,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参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对判断靶器官损害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男66例,女39例。其中靶器官受损组(TOD)61例,靶器官未受损组(n-TOD)44例。所有患者均作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TOD组收缩压、脉压、收缩压变异性大于n-TOD组(p<0.05),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和收缩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比舒张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意义大。  相似文献   

13.
失重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岱雅  孙喜庆  卢虹冰 《医学争鸣》2005,26(16):1526-1528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pspice语言建立改进后的多元非线性人体模型,模型包括人体心脏模型、动脉系统模型、静脉系统模型以及外周血管模型等四部分.利用所建立的模型仿真人体在1G环境下心血管系统主要生理参数,与实验资料对比,以验证其有效性,然后仿真0G与微重力环境下动脉血压与静脉血压的变化.结果:模型仿真的1G环境下人体的主动脉压(ABP)、左室压(LVP)、左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仿真的0G环境下收缩压(SBP)变化不明显,舒张压(DBP)有降低的趋势;0G和微重力环境下CVP值接近,且相对1G环境下CVP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仿真模型是有效的,可以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男性初诊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重构与血压变异进行分析,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36例男性初诊高血压并OSAS患者为研究组,60例男性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血压变异性(BPV)及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差异及二者联系。结果 (1)OSAS组的24h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均高于对照组(P<0.05)。(2)OSAS组的LVIDd、LVISd、IVST及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3)OSAS组患者IVST与24hSPB、24hDBP、DBPV、SBPV及DCV呈正相关(r=0.596、0.654、0.631、0.627、0.405,P均<0.05)。结论男性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原发性高血压增加,心室重构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心室重构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诊间SBPV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SBPV≥9.67 mmHg组人群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Lghs-CRP、baPWV均大于SBPV<9.67 mmHg组;(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baPWV随SBPV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468,R2=0.468,R2=0.607,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baPWV与随诊间SBP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 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 24 h SBP 和 DBP、日间SBP 和 DBP、夜间 SBP 和 DBP 均高于非LA组 (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老年(72~89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9例)和非老年〈60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对两组心脑血管合并症、肾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组24 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且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夜间收缩压变异(systolic blood pressurevariation,SBPV)、夜间BP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变异性增大与心脑血管合病症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法纳入40岁以上均在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3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透组(n=20)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腹透组(n=20),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腹膜转运特性和透析充分性指标,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腹透患者收缩压变异性指包括24h和白天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大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5)。结论 40岁以上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大于同龄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伴高血压的腹膜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莫索尼定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 n=56)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B组(n=58)口服莫索尼定,0.2 mg/d。监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24 h动态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种降压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治疗后,A组24 h SBP、24 h DBP 、24 h SBPV 和24 h DBPV均低于B组,两组24 h SBPV 和24 h 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水平高于B组(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在降低血压变异性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莫索尼定;在控制BM I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莫索尼定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