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颌骨大块组织切除后同期行上颌骨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1)重建上颌骨底壁 :采用带蒂鼻中隔向下翻折与颊瓣相吻合 ;或利用残存的硬腭黏骨膜瓣与颊瓣相吻合 ;(2 )重建上颌骨前壁 :用带蒂鼻中隔向上翻折与眶下外侧缘固定 ;(3)重建上颌骨前壁 :术中先带蒂翻揭上颌窦前壁骨片 ,术毕复回原位固定。结果 :恶性肿瘤 34例中 ,3年生存率为 6 7.6 % (2 3 34) ,5年生存率为 35 .3% (12 34)。良性肿瘤 3例术后5~ 8年未见复发。重建上颌骨底壁 2 9例 ,术后吞咽、发声功能良好。重建上颌骨顶壁 5例 ,术后患者眼球无下陷、无复视。重建上颌骨前壁 3例术后面颊部无明显凹陷畸形 ,深呼吸时面颊皮肤无波动感。结论 :上颌骨大块切除时同期行上颌骨成形术符合生理要求 ,延长了患者生命 ,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家森  谭汉提  殷海  刘柏松  何引  郑文 《重庆医学》2013,(27):3302-330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开窗治疗累及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的手术进路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累及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行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囊肿"开窗术"。手术切除大部分囊肿壁,保留部分外侧或后壁、下壁囊肿壁,使囊肿与上颌窦融合为一个腔,常规于下鼻道开窗,以便术后引流及观察。结果术中暴露囊肿充分,囊肿壁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无鼻泪管损伤和下鼻甲坏死;15例患者囊肿术腔黏膜均于术后2~3个月上皮化;1例开窗口闭合,但囊肿明显缩小。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累及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简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便于观察术腔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骨大块组织切除后同期行上颌骨成形的可行性。方法:①重建上颌骨底壁:采用带蒂鼻中隔向下翻折与颊瓣相吻合;或利用残存的硬腭黏骨膜瓣与颊瓣相吻合;②重建上颌骨上壁:用带蒂鼻中隔向上翻折与眶下外侧缘固定;③重建上颌骨前壁:术中先带蒂翻揭上颌窦前壁骨片,术毕复回原位固定。结果:恶性肿瘤34例中,3年生存率为67.6%(23/34),5年生存率为35.3%(12/34)。良性肿瘤3例术后5—8年未见复发。重建上颌骨底壁29例,术后吞咽、发声功能良好。重建上颌骨顶壁5例,术后患者眼球无下陷、无复视。重建上颌骨前壁3例术后面颊部无明显凹陷畸形.深呼吸时面颊皮肤无波动感。结论:上颌骨大块切除时同期行上颌骨成形术符合生理要求,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部分上颌骨切除术在上颌窦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上颌骨底壁的上颌骨切除治疗上颌窦癌的术式选择,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分析应用此术式治疗11例上颌窦癌患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追踪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肿痛复发2例,9例患术后恢复,生存质量较为满意。结论对肿瘤部位在Ohnffren线前下或后上的上颌窦癌,只要选择适宜,施行该术式能明显提高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主因右面颊部肿胀伴鼻塞头痛6个月就诊,X线拍片见右上颌窦不规则扩大,外上壁骨质破坏消失,窦腔内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临床诊断,右上颌窦癌。在全麻下行右上颌骨次全切除、肿瘤清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充满右上颌窦,外侧骨壁完全破坏,顶前骨壁部分破坏,周围软组织有肿瘤浸润,术后三个月颅内转移死亡。 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Le Fort I型截骨术是目前矫治上颌骨畸形的常用术式之一,多用于矫治上颌骨前、后、垂直向、水平向的畸形.对于上颌后缩、前突、开(牙合)、长面综合征、腭裂继发上颌畸形和外伤所引起上颌畸形等均可应用,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我科自1987年以来应用Le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上颌骨术畸形18例,术后一期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少见的骨或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发生于颌骨及颌面软组织者罕见。 1 病历摘要例1,女,25岁。因左上颌部逐渐肿胀3个月,近1个来肿胀明显并伴有疼痛住院。检查:左上颌部明显肿胀,有压痛,左上颌2~8牙齿松动,前庭沟丰满,骨质变薄。X线检查:软组织肿胀,上颌窦密度增高,前壁、外侧壁及下壁均有破坏。临床诊断:左上颌骨恶性肿瘤。治疗:全麻下行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充满上颌窦腔,质硬韧,除上壁外其它各壁均有破坏。术后病理报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行化疗,现带瘤生存。例2,男,7岁。左颞部软组织肿瘤,2  相似文献   

8.
孔祥槐  胡圣望 《现代医学》2011,39(3):339-340
目的:探讨临床上行上颌后牙种植义齿修复与上颌窦的关系。方法:对成人完整上颌骨50个(100侧)经性别鉴别,其中男28个(56侧),女22个(44侧)。从上颌骨上半锯开显露上颌窦底壁,进行上颌窦底壁与上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上颌窦底壁长度均值为男37.02 mm,女34.76 mm;上颌窦底壁至第二双尖牙牙槽嵴顶的距离为男(15.36±3.81)mm,女(12.23±2.50)mm;上颌窦底壁至第一磨牙牙槽嵴顶的距离为男(12.52±4.34)mm,女(11.20±2.56)mm;上颌窦底壁至第二磨牙牙槽嵴顶的距离为男(13.07±3.56)mm,女(12.67±2.10)mm;上颌窦底壁至第三磨牙牙槽嵴顶的距离为男(12.95±2.79)mm,女(12.02±2.55)mm。上颌窦底壁呈弧形36例,类三角形14例。结论:上颌后牙与上颌窦的关系密切,在行上颌后牙种植术时应掌握好种植体植入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以眦耳线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CPR)技术重建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在Amira三维重建软件下重建上颌骨及其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半透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位置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结果上颌骨内的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半透明上颌骨可视化模型内的上颌窦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上颌骨内的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上颌窦下壁至左、右侧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的牙根,以及第3磨牙的舌根、远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左、右侧第3磨牙近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的CPR技术重建及可视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的前牵引力,对上颌骨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自主探索建立的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 10.0软件模拟上颌前牵引,分析比较在相同力值,不同牵引方向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结果:前牵引力为500 g/侧,前牵引方向向前下20°~45°之间时,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及向外的位移变化,上颌腭部牙弓形状发生内缩变化.内缩变化程度与前牵引方向有密切关系;前牵引方向与功能(牙合)平平面夹角越小,牙弓内缩越明显,区域越大,牵引方向与(牙合)平面夹角越大,内缩程度越轻,区域越小.结论:在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及向外的增长,上颌牙弓形状发生内缩变化,变化的程度与前牵引方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4岁.车祸伤及头面部致上颌骨粉碎性骨折1个月,于1997年11月13日由外院转入.右面中部伤口愈合有凹陷.口腔全景片及CT示:间和间有纵行骨折线,间有水平牙槽骨折线,残根,早接触,咬关系紊乱.在全麻下用开口器张开口腔,于牙龈沟上0.5 cm水平切开,达上颌骨骨膜下,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见上颌骨骨折错位,上颌窦(右侧)前壁有1 cm×2 cm缺损,上颌窦内有坏死组织.清除右上颌窦内坏死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凿撬开错位愈合的上颌骨,造成新的骨折,然后上托下垂的上颌骨至正常咬关系位.选择3个3~4孔合适的微型钛板,给予适当的塑形,使其自然贴合于骨折部位的外侧骨面.高速电钻钻孔后,用钛合金小螺钉将小钛板拧紧,使骨折断端紧密对合、良好固定.上颌窦碘仿纱条填塞引流,创面分层缝合.上下牙列安置牙弓夹板,给予颌间结扎固定.术后给予先锋霉素Ⅴ 5.0 g静脉滴注及口腔护理.1周拆线,3周拆除颌间结扎.咬关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开窗双通道引流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13例上颌骨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不刮除其余囊壁,使囊腔与下鼻道、上颌窦相通呈双通道引流状态,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腔的反复感染,未出现神经及临近重要结构损伤,术腔1~3个月完成上皮化,6个月鼻面部畸形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2.5年随访,囊肿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经鼻腔开窗双通道引流手术是一种疗效良好的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上颌骨脂肪肉瘤极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田×男 55岁病案号378015 5年前发现左侧上颌尖牙凹处肿物,约黄豆大小,在当地医院行上颌肿物摘除术,病理诊断:上颌骨神经鞘瘤。1年10个月前,手术区及硬腭再次出现肿物,又在当地医院行上颌肿物摘除及左上颌窦刮治术,未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在上颌骨囊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上颌骨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不刮除其余囊壁,使囊腔与下鼻道、上颌窦相通呈开窗状态,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长期反复感染,患者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临近重要结构损伤。术后6月-2.5年随访,术腔无积脓,囊肿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 ,我们对鼻窦癌累及眶内容的患者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 ,取邻近组织行眶壁、眶内容整复术。术后随访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男 48岁。因左侧眼面突 2个月于 1998年 10月 8日收住院。检查见左侧鼻腔外壁明显内移 ,左侧面颊、眶下隆起 ,眼球轻度外上突出 ,但运动尚好。视物有时呈双影。CT示左侧上颌窦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其前壁、顶壁有骨质破坏。术前上颌窦穿刺病检为鳞状细胞癌。全麻下行左侧上颌骨切除术 ,术中见眶下壁骨质破坏缺损 1 5cm ,肿瘤与眶筋膜粘连。切除粘连的眶筋膜并切除对应的眶脂肪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过程中,模拟腭部扩弓对上颌骨的位移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临床上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主探索建立的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 10.0软件模拟上颌前牵引和上颌扩弓,分析比较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的位移变化。结果:模拟前牵引加腭部扩弓治疗,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向外的增长。有扩弓治疗的水平位移值明显减小。健侧和患侧牙弓均未出现牙弓内缩的变化。结论:上颌前牵引联合应用腭部扩弓治疗唇腭裂患者,有利于全面改善上颌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曹畅  岑瑛 《四川医学》2009,30(9):1485-148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右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10个月前来就医。患者10个月前诊断为右鼻腔、鼻窦、眶内占位,在全麻下行右上颌骨次切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术中切除部分上颌骨前壁、顶壁及筛骨骨质,切除右侧上下鼻甲,术后病检证实为中一低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18.
上颌鳞癌术后复发临床常见.本文49例上颌鳞癌中,术后复发23例,复发率46.1%,其中有牙龈癌、腭癌和上颌窦癌.从发病部位看,上颌后部牙龈癌术后复发率(52.9%)明显高于前部(0);软硬腭交界处鳞癌术后复发率(60%)明显高于硬腭(25%);上颌窦累及后壁复发率(56.3%)明显高于未累及后壁者(25%).低分化鳞癌复发率高于高分化者.从解剖学上分析了上颌窦、腭部与上颌骨,翼腭窝的相互关系,肯定了翼区的解剖概念和临床意义.手术中忽视对翼突的处理或处理不当是造成复发的重要因素.建议术中整块彻底切除翼突和翼腭窝内容,随上颌骨整体下标本,以减少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上颌窦手术不同入路视野的差异与效果。方法:选择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男性为A患者,女性为B患者;A左侧上颌窦腔、A右侧上颌窦腔、B左侧上颌窦腔和B右侧上颌窦腔),都进行上颌窦腔的观察,然后对A右侧上颌窦腔进行前壁开窗术、中鼻道开窗术和下鼻道开窗术检查,并同时应用CT三维重建分析。结果:病例A的窦腔的容积、窦底深度明显多于B病例,同时气化良好、颧骨隐窝较深与泪前隐窝比较明显(P<0.05)。前壁开窗下前壁、后壁、外侧壁、顶壁、内壁、窦底、颧骨隐窝及泪前隐窝的视野都比较好,中鼻道开窗下外侧壁和颧骨隐窝有很好的视野,下鼻道开窗下内壁与泪前隐窝相对比较差,不同入路方式的总体视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三维重建也显示前壁开窗入路对于上颌窦的暴露较中鼻道开窗和下鼻道开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鼻内镜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优势,能清晰地显示腔道结构,经标准上颌窦前壁开窗的视野范围较大,从而有利于鼻窦窦病变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上颌骨囊肿,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累及上颌窦的范围,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使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囊肿术腔黏膜于术后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与鼻窦腔开窗口通畅。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符合微创手术的特征,满足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