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8):90-90
日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罗格列酮不会增加心血管方面的风险。这意味着患者在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用药选择上更加广泛。这项名为RECORD(评估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心脏终点和血糖控制影响)的研究对444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平均长达5.5年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联合双胍类或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正在使用双胍类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仍欠佳的患者30例,加用罗格列酮4mg/d,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罗格列酮明显降低血糖水平。结论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文迪雅4mg,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脂代谢紊乱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副作用少。结论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患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52例接受罗格列酮治疗12周。治疗期间,每隔4周记录患者血糖、肝功能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由8.2mmol/L降至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13.6mmol/L降至8.7mmol/L。谷丙转氨酶(ALT)由91.2u/L降至39.2u/L,谷草转氨酶(AST)由71.3%降至33.1u/L,谷氨酰转移酶(GGT)由90.6u/L降至43.3u/L,血脂也逐渐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5.
6.
根据2010年6月26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和《内科学文献》印刷版的报道,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罗格列酮上市11年之后,现有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与罗格列酮有关的心脏病风险增加,其效益风险比不佳。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I0007
【药代学】罗格列酮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9%。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小时。在空腹或进餐时服用均可。 【适应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单一服用本品,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可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对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后单一服抗糖尿病药物,高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噻唑烷二酮衍生物f或称格列酮类药物,TZD)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并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唯一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一线抗高血糖药物,TZD的使用可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噻唑烷二酮与细胞膜内过氧化质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sl结合,PPARs属于甾体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是转录因子的一部分,可与DNA结合而诱导编码某些蛋白质f如葡萄糖运载体4、葡萄糖激酶、糖原合成酶和脂蛋白脂酶等)基因的表达和转录增加.同时促使葡萄糖运载体4由细胞器向细胞膜转位,从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而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噻唑烷二酮可能与胰岛素反应序列的重叠位点如葡萄糖激酶启动子相互作用而表现为胰岛素样作用。最近不少临床研究显示,该类药物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同时,相对有效地改善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使血糖能够获得比较持久稳定的控制,同时明显降低其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改善脂代谢和纤溶系统等,从而使糖尿病得到比较全面的代谢控制。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林忆阳  李春梅  徐向进 《四川医学》2009,30(11):1734-1735
目的比较观察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 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G、TC、LDL及HDL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和TC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并且,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但在控制血脂方面吡格列酮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治疗10周,检测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白细胞介素8(IL-8)、尿白蛋白、肾重和肾脏病理改变。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能明显降低大鼠的血糖、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阻止肾脏肥大和肾小球硬化,并降低血AGEs和IL-8含量。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钠对链脉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其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对照组(OM组,14只),罗格列酮钠组(RSG组,14只),后两组予STZ(50 mg/kg)腹腔内注射诱导成模后,RSG组予罗格列酮钠干预治疗[4 mg/(kg·d)].治疗10周后,各组大鼠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岛功能,之后处死动物,取胰岛组织,光镜下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INS、P-JNK、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β-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与DM组相比,RSG组血糖降低.两组0 h INS(FINS)和2 h INS分别为(17.49±4.59) μU/L vs (23.59±4.59) μU/L和(20.24±3.32) μU/L vs (30.98±9.15) μU/L,RSG组INS水平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其胰岛功能有好于DM组的趋势.②RSG组较DM组的胰岛边缘较清晰,细胞排列较整齐,染色质较丰富.③RSG组胰岛表达INS的水平高于DM组(P<0.05).④TUNEL检测结果显示RSG组的胰岛β-细胞凋亡率(%)较DM组小,分别为6.52±0.77 vs 10.33±1.07(P<0.05);Caspase-3的表达亦减少(P<0.05).⑤与DM组相比,RSG组JNK的活化受到抑制,P-JNK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RSG能够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其对胰岛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JNK信号通路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秦晓改  卢威  牛艳芬  杜一民  李玲 《医学综述》2011,17(21):3340-3341
目的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值、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机械性痛阈值等的影响。结果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饮食量、机械性痛阈值,并且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P<0.05)。两者联合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论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罗利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82-482,48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水平。另设3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hPG和HbA1C均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给药前血浆vWF、TM和EPCR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12周后,血浆vWF、TM和EPCR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链脲霉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单剂量尾静脉注射(iv)链脲霉素(150 mg.kg-1)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空腹血糖〉11.1 mmol.L-1)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2,1.6 mg.kg^-1.d^-1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12只,连续灌胃(ig)给药6周。第6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海马和皮层区Aβ40,Aβ42,糖尿病动物脑内β分泌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3.2 mg.kg-1剂量组能显著缩短糖尿病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P〈0.05),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率(P〈0.05),并增加糖尿病小鼠在Y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次数(P〈0.05);罗格列酮对1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罗格列酮3.2 mg.kg-1剂量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区Aβ40(P〈0.05,P〈0.05)和Aβ42(P〈0.05,P〈0.05)的水平而对海马和皮层区BACE1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罗格列酮3.2 mg.kg-1剂量可通过降低脑内Aβ水平而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5.
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噻唑烷二酮衍生物(或称格列酮类药物,TZD)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并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唯一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一线抗高血糖药物,TZD的使用可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噻唑烷二酮与细胞膜内过氧化质体增殖活化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5),STZ 60 mg/kg腹腔注射;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n=15),4 mg.kg-1.d-1罗格列酮无菌水混悬液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BG)、氧化血红蛋白(HbA1 c)、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等生化指标及光镜、电镜下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DC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罗格列酮治疗后的DR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DC组及DR组的BG、HbA1 c、MAU、BUN较C组明显升高(P<0.01);DR组与DC组相比,BG、HbA1 c无明显差异(P>0.05),BUN、MAU明显于低DC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够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损害,表明它对糖尿病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强调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传统的单药治疗手段,如磺脲类(SUs)药和二甲双胍通常都无法持久稳定控制血糖。尽管诸多研究已证实,磺脲类药物在达到最大标示剂量一半时量-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但是在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中仍持续广泛选择大剂量的单药治疗。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并持久稳定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龚旭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88-1088,109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伴EH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d,二甲双胍1500 mg/d,苯那普利10 mg/d;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1500 mg/d,苯那普利10 mg/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的变化。疗程24周。结果治疗前后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FBG、2h BG、HbAlc、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伴E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Zhang H  Jia WP  Hu C  Zhang R  Wang CR  Bao YQ  Lu JX  Xu J  Xiang K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0-2393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ADIPOQ)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24周,并定期检测糖脂代谢相关临床指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SNP+45(T/G)多态位点。结果 (1)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TT、T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34%(57例)、35.92%(37例)、8.74%(9例),T、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30%、26.70%;(2)TG+GG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6.41%)显著高于TT基因型患者(33.93%),(P=0.0295);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ADIPOQSNP+45是影响该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独立相关因素;(3)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1TT基因型和TG+GG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和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水平均较基线时(13.1±0.4,14.0±0.5)显著降低(分别为4.6±0.4、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周各临床指标及其与基线的差值和脂联素基因SNP+4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DIPOQSNP+45(T/G)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相关,是该药物治疗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TG+GG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TT基因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邱奉林  万国琳 《当代医学》2013,(31):138-13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o年5月-2012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罗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肝功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指标,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