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风湿免疫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益赛普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和评价。方法选择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生物制剂(益赛普)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加以比较。结果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疼痛、肿胀、发热、肌肉乏力症状,可见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均得到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24%(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15/21),差异对比得到P0.05。结论益赛普治疗风湿免疫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中药浴治疗风湿痹证的疗效.方法: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选择30例风湿痹证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祛风利湿外用中药浸洗;对照组采用复方夏天无片,2片/日,3次/日,口服.经过20天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7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祛风利湿外用中药对风湿痹证药浴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3.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1例活动性风湿患者和4只实验性风湿性心脏炎家兔在疾病过程中作了血清糖蛋白电泳的动态观察。探讨风湿病时血清糖蛋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41例中,急性风湿26例,迁延型风湿15例,年龄从14~66岁。男14例,女27例。 实验结果:全部病例均出现过α_1及/或α_2糖蛋白的增高。糖蛋白开始变化的时间多在发病后3天至2周内。绝大多数急性风湿病患者的α_1及α_2糖蛋白高峰持续时间在治疗  相似文献   

5.
黄琦  赵侃  裘世杰  邬振华 《浙江医学》2017,39(19):1649-1652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阴性的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CCUP)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4例18F-FDGPET/CT显像阴性的CCUP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病情主要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加术后放化疗的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包括生存时间、生存率)。结果截至本文收稿日期,本组患者总生存率为62.5%(15/24),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1/24)、70.6%(12/17)及57.1%(4/7)。治疗前明确原发灶的患者生存率(77.8%)与治疗前未明确原发灶的患者生存率(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上颈部CUPP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下颈部及锁骨上CUPP患者生存率(81.3%vs25.0%,P<0.05);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33.3%vs100.0%,P<0.05)。结论18F-FDGPET/CT显像阴性的CCUP患者一般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加后续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及早明确原发灶有利于患者预后,下颈部及锁骨上及存在远处转移的CCUP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活动课题,确立随机抽取的2013年8-12月风湿性疾病患者共150人为对照组,确立随进抽取的2014年1-4月风湿性疾病患者共132人为实验组,对活动前后共28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由82%提高到93.9%。结论品管圈在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依据其具体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水平(5.29±1.61)/L、血红蛋白水平(95.32±15.71)/g/L、血小板水平(168.41±74.79)/L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6±1.74)/L、(74.39±11.18)/g/L以及(102.39±75.48)/L;P0.05,差异明显。结论对于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患者,依据患者的病因与病情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转归,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临床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风湿RA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8例采用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作为观察组,47例采用独一味胶囊口服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能功能各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9.5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CRP及RF分别为(18.45±5.67)mm/h、(9.12±3.51)g/L、28.67±10.58)IU/ml,对照组ESR、CRP及RF分别为(25.63±7.12)mm/h、(12.3±3.02)g/L、36.89±5.37)IU/m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治疗风湿RA,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50例风湿寒热痹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2例(80.00%),有效为2例(8.00%),无效为1例(4.00%),总有效率为24例(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0例(40.00%),有效为5例(20.00%),无效为10例(40.00%),总有效率为15例(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ENA多肽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平  付敏 《中原医刊》2005,32(23):17-1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中的盐水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取380例患者血清,采用免疫印迹(IB)法检测ENA抗体.结果SLE患者抗Sm及抗U1RNP抗体分别为32.4%、26%.抗rRNP主要见于SLE为14.6%.9例MCTD抗U1RNP均为阳性.抗SS-A和抗SS-B抗体在15例SS患者中分别为14/15和13/15例.DM患者抗Scl-70为3/12例.PSS患者抗Jo-1阳性1/8例.其他疾病仅检测到抗SS-A 18.1%、抗SS-B4.5%、抗rRNP3.3%.与其他疾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NA抗体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Sm抗体为SLE标志性抗体.仅凭一条条带即报告某一抗体阳性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蜡疗技术应用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风寒性关节痛患者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风寒型关节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蜡疗技术进行干预,并观察2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蜡疗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跌打酊中毒的原理,提高人们对风湿跌打酊药理作用的正确认识.方法:对15例急性风湿跌打酊中毒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进行观察.结果:8例有频繁室性早搏、一过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有交界性心律,2例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1例心率缓至40次/min).结论:风湿跌打酊对跌打损伤有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全程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月-4月收治的患者,将人文关怀应用于患者住院期间、院外治疗的全过程。结果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全程实施人文关怀的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都提高。结论风湿免疫疾病治疗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可显著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湿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伤康复部接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患者,根据辩证思想,在湿痹汤基方上进行对症施药。比较患者风湿关节疼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98例患者风湿关节疼痛指数均有下降,治疗后关节疼痛平均指数优于治疗前(P0.05);98例RA患者中显效与有效人数之和为86例,总有效率为87.75%。结论自制湿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风湿止痛丸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患者,我们对300例风湿痹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肠毒素瘤体内注射配合放疗治疗复发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葡萄球菌肠毒素瘤体内注射配合肌肉注射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射治疗,两组照射剂量均为DT50~70GY/6~7周,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33例中CR 15例,PR 15例,反应率(RR)为90.9%(30/33),NC 3例,PD 0例.而对照组32例中CR 7例,PR 15例,反应率(RR)为68.8%(22/32),NC 10例,PD 0例(P<0.05).治疗结束3月后复查,结果亦相同.远期生存率,治疗组1,2,3年分别为66.7%(22/33)、48.5%(16/33)、45.5(15/33);对照组则分别为59.4%(19/32)、46.9%(15/32)、40.1%(13/32).另外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体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葡萄球菌肠毒素瘤体内注射联合肌肉注射,可使颈部转移瘤体内该药物浓度增高,配合放射治疗、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具有较高的肿瘤消退率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远期1,2,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顺铂纳米炭混悬液(nano-carbon suspension containing cisplatin,DDP-CH)对胃癌转移淋巴结靶向化疗作用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制备顺铂纳米炭混悬液,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靶向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靶向组于手术开始时在肿瘤四周注射顺铂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则注射顺铂(cisplatin,DDP)5 mg,然后行第2站淋巴清扫.术后测定所清扫的胃周一二级淋巴结中的顺铂含量,分析靶向组与对照组胃周淋巴结中顺铂含量的差异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靶向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0.3枚,第1、2站淋巴结的顺铂浓度分别为(2.80±1.10)和(2.30±1.20)mg/kg,均较对照组高(P<0.05);靶向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半年生存率分别为86.7% (13/15)和80.0% (12/15);半年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3% (2/15)和20.0% (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被纳米炭吸附后癌周注射能靶向进入淋巴结,较有针对性地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50例风湿寒热痹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2例(80.00%),有效为2例(8.00%),无效为1例(4.00%),总有效率为24例(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0例(40.00%),有效为5例(20.00%),无效为10例(40.00%),总有效率为15例(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胡瑞  涂志华  刘洋  张明  苏建明 《重庆医学》2011,40(26):2665-2667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新疆伊犁州中医院风湿免疫科3例(3/983,0.31%)和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2例(2/357,0.56%)共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的血钠水平为112.0~122.3mmol/L,平均(118.23±3.84)mmol/L,伴有低肌酐、低尿素氮、低尿酸血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3例经治疗后2例好转,1例死亡。类风湿关节炎(RA)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1例相关血管炎经治疗好转。结论风湿病的低钠血症与本病活动有关,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补钠、限水等治疗可使血钠水平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 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PsA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及确诊科室,就诊及确诊时间, 随诊时间间隔及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共133例PsA患者,平均年龄(47±11)岁,男女比例为1.3 ∶1,病程(16±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最多的为风湿免疫科(37.6%, 50/133),其次为骨科(24.1%, 32/133)和皮肤科(23.3%, 31/133);首诊确诊率以风湿免疫科为最高(78%,39/50),其次为皮肤科(19.4%,6/31);从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PsA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科室;仅有37%患者规律随诊,随诊时间间隔≤3个月,17.3%患者随诊间隔3~6个月,40.2%患者随诊时间间隔超过1年。48.8% PsA患者本次调查时段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1/3的患者未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在治疗药物方面,Ps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者最多,占58.3%,其次为来氟米特20.5%,生物制剂19.7%,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结论 PsA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确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为首,PsA患者首诊及确诊时间延误,约半数患者治疗及随诊不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