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海军陆战队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强训时,保障供水和不保障供水情况下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强训于2005-08进行,选择海军陆战队员121名,随机抽取64名为强训组,57名为陆勤人员作为对照组。强训组队员在39~41℃,六级大风环境中,负重30kg训练12h,前6h不供任何水分,后6h随时供给水分。对照组和强训组强训6,12h时分别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14项)和凝血系统(6项)相关指标。结果:121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流变学指标:强训组不补充任何水分时14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供给水分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仅全血低、中切还原黏度仍高于对照组外[(18.7±2.1),(20.4±4.2)mPa·s;(9.1±1.4),(9.9±1.7)mPa·s,P<0.05],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凝血系统各指标:强训组不补充任何水分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4±0.2),(11.6±0.3)s;(24.7±1.2),(28.4±1.4)s,P<0.01];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显著高于对照组[(3.7±0.3),(2.9±0.4)g/L;(319.8±15.3),(241.5±13.7)mg/L;(7.5±0.5),(5.9±1.2)mg/L;(266.3±15.4),(174.5±22.0)×109L-1;P<0.01]。供给水分后各项指标有所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强训队员不补充水分时有不同程度的高凝、高黏状态,保障供水,保持人体血容量正常,可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发生高黏的可能性也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六级风浪大海中乘舰远航登陆训练时,航行中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海军陆战队员187名,其中124名在六级左右风浪中航行18h达到登陆地点,63名为陆勤人员作为对照。使用凝血分析仪、血液流变仪检测对照组,乘舰中晕船呕吐组、乘舰中晕船未呕吐组及无晕船组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结果:晕船呕吐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9.4&;#177;0.5)mPa&;#183;s,(5.4&;#177;0.3)mPa&;#183;s,(1.5&;#177;0.2)mPa&;#183;s,(48.2&;#177;3.1)%,(6.6&;#177;1.4)mm/h,(21.7&;#177;4.1)mPa&;#183;s,(10.1&;#177;1.6)mPa&;#183;s,(61.4&;#177;11.5),(5.3&;#177;1.0),(6.3&;#177;1.8),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11~3.33,P&;lt;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分别为(4.7&;#177;0.3)mPa&;#183;s,(8.0&;#177;1.9)mPa&;#183;s,(2.8&;#177;0.3),(0.8&;#177;0.3),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t=2.07~2.2l,P&;lt;0.05)。晕船未呕吐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7.7&;#177;0.5),(14.0&;#177;2.2)mPa&;#183;s,(1.6&;#177;0.3),(5.2&;#177;1.3)均较对照组低(t=2.37~2.83,P&;lt;0.05)。无晕船组无差异(P&;gt;0.05)。晕船呕吐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r)分别为(10.9&;#177;0.2)s,(26.3&;#177;1.1)s,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6l~2.94,P&;lt;0.0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血小板(platelet,PLT)分别为(3.6&;#177;0.3)g/L,(327.9&;#177;16.3)mg/L,(7.7&;#177;0.5)mg/L,(271.3&;#177;17.4),均较对照组升高(t=2.3l~3.22,P&;lt;0.01)。晕船未呕吐组FIB为(3.5&;#177;0.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27,P&;lt;0.05)。无晕船组无差异。结论:在六级风浪的海洋中航行,晕船呕吐组凝血功能加强,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高黏发生,需防止血栓形成。晕船未呕吐者血流变指标聚集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六级风浪大海中乘舰远航登陆训练时,航行中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海军陆战队员187名,其中124名在六级左右风浪中航行18h达到登陆地点,63名为陆勤人员作为对照。使用凝血分析仪、血液流变仪检测对照组,乘舰中晕船呕吐组、乘舰中晕船未呕吐组及无晕船组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结果:晕船呕吐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9.4±0.5)mPa·s,(5.4±0.3)mPa·s,(1.5±0.2)mPa·s,(48.2±3.1)%,(6.6±1.4)mm/h,(21.7±4.1)mPa·s,(10.1±1.6)mPa·s,(61.4±11.5),(5.3±1.0),(6.3±1.8),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11~3.33,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分别为(4.7±0.3)mPa·s,(8.0±1.9)mPa·s,(2.8±0.3),(0.8±0.3),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t=2.07~2.21,P<0.05)。晕船未呕吐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7.7±0.5),(14.0±2.2)mPa·s,(1.6±0.3),(5.2±1.3)均较对照组低(t=2.37~2.83,P<0.05)。无晕船组无差异(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高温强训和野外生存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海军陆战队员151名,其中52名参加为期1周的高温强训,43名参加野外生存训练20d,56名为陆勤人员作为对照。使用凝血分析仪、血液流变仪检测高温强训前、高温强训后、野外生存训练后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结果高温强训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9.3±0.5),(5.5±0.3),(4.5±0.2)mPa·s,(48.5±3.7)%,(7.5±1.5)mm/h,(20.5±4.1),(10.2±1.7),(7.8±2.1)mPa·s,6.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9~3.61,P<0.01)。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分别为61.8±12.5,2.6±0.4,5.3±1.2,0.9±0.1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t=2.09~2.92,P<0.05)。野外生存训练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8.8±0.4),(1.2±0.1)mPa·s(t=2.32,2.45,P<0.0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11.1±1.8,6.3±2.1,此4项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t=3.42,3.07,P<0.01)。高温强训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负荷30kg野外强训时,注射丹参液前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于2005-08在南海海面和某岛屿上选择男性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员112名,经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合格,18~32岁,军龄1~14年。成建制的随机抽取55名作为训练组,负重30kg参加高温高湿环境下各种强训,另外57名陆勤人员作为对照组。训练组注射丹参液前后高温强训各8h,训练末各取1次血标本,检查两组队员凝血功能5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14项指标。结果:112名海军陆战队员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未注射丹参液前训练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训练组:(9.4±0.3)mPa.s,(5.6±0.4)mPa.s,(4.7±0.3)mPa.s,(1.5±0.2)mPa.s,(47.4±3.1)%,(7.3±1.1)mm/h,(19.4±3.8)mPa,s,(9.7±1.5)mPa.s,(8.0±1.5)mPa.s,(61.4±10.5),(2.7±0.2),(5.5±1.0),(0.8±0.1),(6.4±1.3);对照组:(8.1±0.5)mPa.s,(4.7±0.3)mPa.s,(4.1±0.3)mPa.s,(1.3±0.2)mPa.s,(44.8±3.3)%,(8.5±1.4)mm/h,(15.5±2.4)mPa.s,(8.2±1.5)mPa.s,(7.4±1.6)mPa.s,(51.8±9.7),(2.4±0.4),(4.5±0.8),(0.7±0.3),(5.3±1.1),P<0.05,P<0.01]。注射丹参液后训练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积高于对照组[(8.7±0.3)mPa.s,(46.5±3.1)%;(8.1±0.5)mPa.s,(44.8±3.3)%,P<0.05]。②注射丹参液前训练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训练组:(10.2±0.2)s,(23.9±1.1)s,(3.8±0.2)g/L,(309.6±13.3)mg/L,(7.7±0.4)mg/L,(270.1±14.2)×109L-1;对照组:(11.6±0.3)s,(28.4±1.4)s,(2.9±0.4)g/L,(241.5±13.7)mg/L,(5.9±1.2)mg/L,(174.5±22.0)×109L-1,P<0.01]。注射丹参液后训练组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高于对照组[训练组:(236.2±11.2)×109L-1,(279.3±13.8)mg/L,(8.2±0.6)mg/L;对照组:(174.5±22.0)×109L-1,(241.5±13.7)mg/L,(5.9±1.2)mg/L,P<0.05,P<0.01],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注射丹参液可增强红细胞的柔软性,改善红细胞变形和聚集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防止血液高黏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1 病例我科病房从1986年至1990年共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106例,以老年前期(45岁)为界限,选择90例为治疗观察组。发病时间2周至3个月共33例,发病超过3个月以上共有57例,其中男性82人,女性8人,年龄最大89岁,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3例高脂血症患者和80名正常人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检测,将患者分为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混合增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参数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健康人群组,但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高甘油三酯组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改变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对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高温强训和野外生存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海军陆战队员151名,其中52名参加为期1周的高温强训,43名参加野外生存训练20d,56名为陆勤人员作为对照。使用凝血分析仪、血液流变仪检测高温强训前、高温强训后、野外生存训练后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结果 高温强训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盘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9.3&;#177;0.5),(5.5&;#177;0.3),(4.5&;#177;0.2)mPa&;#183;s,(48.5&;#177;3.7)%,(7.5&;#177;1.5)mm/h,(20.5&;#177;4.1),(10.2&;#177;1.7),(7.8&;#177;2.1)mPa&;#183;s,6.O&;#177;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9—3.61,P&;lt;0.01)。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分别为61.8&;#177;12.5,2.6&;#177;0.4,5.3&;#177;1.2,0.9&;#177;0.1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t=2.09~2.92,P&;lt;0.05)。野外生存训练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8.8&;#177;0.4),(1.2&;#177;0.1)mPa&;#183;s(t=2.32,2.45,P&;lt;0.0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指数分别为11.1&;#177;1.8,6.3&;#177;2.1,此4项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t=3.42,3.07,P&;lt;0.01)。高温强训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mmboplastin time,APTT)分别为(11.4&;#177;0.2),(27.7&;#177;1.0)s,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87,3.08,P&;lt;0.01);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分别为(3.5&;#177;0.3)g/L,(265.6&;#177;18.6)&;#215;10^9/L(t=2.15.P&;lt;0.05):血清纤维胥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分别为(7.9&;#177;0.4),(335.9&;#177;15.4)mg/L,此4项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t=2.91,P&;lt;0.01)。而野外生存训练后,PT,APTT分别为(12.4&;#177;0.3),(34.1&;#177;4.6)s(t=2.11.P&;lt;0.05,t=2.97,P&;lt;0.01),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升高。结论 高温强训后凝血功能加强,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高黏发生,需防止血栓形成。野外生存训练后凝血系统指标提示血液低凝状态,需防治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及伤后使用非巴比妥类镇静剂依托咪酯对犬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在湛江市野外环境及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神经外科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对照组)、高温高湿颅脑火器伤组(火器伤组)和高温高湿颅脑火器伤依托咪酯用药组(依托咪酯组),每组6只。①火器伤组和依托咪酯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环境温度(58&;#177;7)℃,相对湿度39%~52%]暴露30min后使用军用手枪于狗额部眶上突旁,距头部30cm处冠状方向,角度略偏前方眶部约10。出弹,制做颅脑火器伤模型。伤后火器伤组动物立即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依托咪酯组动物伤后立即腹腔注射15mg/kg依托咪酯,于伤前及伤后2h测量两组犬的体温及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并处死动物行脑组织标本电镜检查。②对照组动物于常温下观察2h后处死取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③比较火器伤组、依托咪酯组火器伤后2h的体温、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各组犬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每组6只犬均纳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后2h各组动物体温和血液流变学比较:火器伤组和依托咪酯用药组动物体温较对照组升高[(39.75&;#177;0.42),(40.08&;#177;1.27)和(34.40&;#177;0.38)℃],但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对照组、火器伤组和依托咪酯组血液流变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变化不显著(P&;gt;0.05)。②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火器伤组动物脑神经细胞减少,细胞胞浆内异染色体减少并边集,轴索损伤和脱髓鞘改变;尚存的神经细胞内可见多数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或消失,内质网和高尔基氏体结构紊乱。依托咪酯组线粒体数量较多结构完整,内质网和高尔基氏体结构排列相对整齐,脑损伤程度较火器伤组减轻: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颅脑火器伤,以及药物依托咪酯干预处理对犬血液流变学影响不显著;但伤后立即给予依托咪酯干预对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犬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发生了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3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分别测定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手术后,随着甲状腺激素的降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都低于术前组:术后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手术前有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不明显结论甲亢手术后,可明显缓解血液的高凝高粘状态,有利于防止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训练后出现的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及对运动员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03选取上海市及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队中长跑组二级以上运动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有氧组(n=12)和无氧组(n=14)。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项目:先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8000m速度跑,再问歇6min后,冲刺2000m;14名进行无氧训练项目: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2000m速度跑,间歇4min,再进行两次600m跑,其问间歇2min,随后进行两次200m冲刺,成绩:男24s2~28s5,女28s7~31s6,其间间歇2min。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及其他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26名运动员均完成全部训练,进入结果分析。①有氧组和无氧组运动员训练前,肌酸激酶基础值均处于较高水平[(367.75&;#177;312.53),(380.64&;#177;286.45)U/L]。②运动员训练后,所选8项指标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水平均呈升高趋势。③8项指标在运动后的升高幅度,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㈤丽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F]水平改变均呈显著差异。(勤训练监测过程中,有3名运动员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红蛋白的运动前基础值及运动后升高值均呈高度异常。结论:①不同运动项目及训练方式对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②联合应用乳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肌红蛋白等检测,可以更有效地监控运动员心肌损伤。③对训练后出现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的运动员应及时观察肌钙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训练后出现的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及对运动员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03选取上海市及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队中长跑组二级以上运动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有氧组(n=12)和无氧组(n=14)。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项目:先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8000m速度跑,再间歇6min后,冲刺2000m;14名进行无氧训练项目: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2000m速度跑,间歇4min,再进行两次600m跑,其间间歇2min,随后进行两次200m冲刺,成绩:男24s2~28s5,女28s7~31s6,其间间歇2min。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及其他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26名运动员均完成全部训练,进入结果分析。①有氧组和无氧组运动员训练前,肌酸激酶基础值均处于较高水平[(367.75±312.53),(380.64±286.45)U/L]。②运动员训练后,所选8项指标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水平均呈升高趋势。③8项指标在运动后的升高幅度,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④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白水平改变均呈显著差异。⑤训练监测过程中,有3名运动员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红蛋白的运动前基础值及运动后升高值均呈高度异常。结论:①不同运动项目及训练方式对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②联合应用乳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肌红蛋白等检测,可以更有效地监控运动员心肌损伤。③对训练后出现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的运动员应及时观察肌钙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对脊柱创伤患者脊柱融合术后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我院外科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脊柱创伤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排布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1次/d,1次1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4 d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创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改变相关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大量输血后对患者机体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5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中,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术中输入小于1 000mL血液制品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K+、Na+、Cl-、Ca2+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术后输入3 000mL以上血液制品,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1),同时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下降,K+、Ca2+下降明显(P0.01)。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低钾和低钙血症及凝血功能紊乱,手术时应动态监测各项指标,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减少库血的应用。预防血液传染病,使心脏手术后胸腔引流血回输技术更安全可靠。方法 从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方面比较分析12例心脏手术患者的胸腔引流血,自体血,库血,明确引流血的性质。结果 (1)血液流变学方面;胸腔引流血逊于自体血,和库血无明显差别。(2)生化方面;胸腔引流血表现为高心肌酶,高游离血红蛋白,高钾、低血细胞压积,低血小板。结论 胸腔引流血与库血相似,若经适当处理可回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脑梗死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