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对于此段条文,《金鉴》认为“乃古医书之文,今不可考”;至于文中“七伤”的解释,目前大都习用《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中所言: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饮冷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 相似文献
2.
《国医论坛》一九八六年第三期刊载了刘茂林同志关于“《金匮》瓜蒂散中赤小豆辨析”一文(以下简称刘文),指出中医高校四版、五版《金匮》教材赤小豆按语有不当之处,加以非议.阅后,觉得刘文未曾对《伤寒论》与《金匮》原著仔细钻研而即贸然否定,这样似属不当,故有再加辨析之必要.考《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用赤小豆者共三方,一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一为赤小豆当归散,一为瓜蒂散.这三方中的赤小豆,性味不同,用量不同,服法不同,即可知其为二种同名异物,决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只要看看最早著《伤寒论》的成无己注本,即可发现其中之异.成本原文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赤小豆性味是“甘平”,而瓜蒂散中的赤小豆是“味酸温”,泾渭分明,决不容张冠李戴.赤小豆当归散中的赤小豆,虽未列性味,根据后世注家的论述及其作用,当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相同,自系一物.再看它的用量,亦大相悬殊,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赤豆,用量为一升,分温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曾载:“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关于本条“肺痛”一症,历来医家看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认为确系肺痛。如赵以德说:“此大肠与肺相合故也……大肠病,而气塞于肺者痛,肺有积者亦痛。”二认为当是腹痛之误,如程林谓:“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 相似文献
4.
5.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该方由瓜蒂、赤小豆和香豉汁三味药组成,已为医者所熟知.但目前对方中赤小豆的解释,尚不一致.如中医高校四版、五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和《金匮要略讲义》该条之下,均在按语中指出:赤小豆有两种,瓜蒂散所用,俗称‘蟹眼豆’,性酸温,有涌吐作用,所谓‘酸苦涌泄为阴’……”.然笔者从《中药学简编》中发现蟹眼豆即相思子.既是相思子,则其性不温,其味非酸,其形态和功能亦大相径庭.现分辨于下,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6.
<正> 《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载:“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淋家”当指久患淋病之人。其证常见为欲尿而不能出,胀急痛甚,不欲尿而点滴淋漓,亦可概括为小便急、迫、短、数、涩、痛等特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本节原文叙证简单,但言及禁汗及汗后之变证,未出具体方治,故后世部分医家疑有脱漏。笔者细究其旨,旁参现代临床之成就,并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觉得文辞虽简,却意义非浅,足资医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8.
9.
10.
妇人腹痛系临床常见证之一,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虽未对其专篇立论,但在妇人病三篇中,有直接言及腹痛者,有寓证于方者,散在阐述其病因、病机、证状、治疗颇为详细,实有总结之必要。笔者爰取《金匮要略》原书,浅述其辨证施治规律。 相似文献
11.
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第二十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疾患.对妇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等多种腹痛证治论述详尽,析之发现,妇人腹痛用芍药者十见其七,现将《金匮要略》妇人腹痛应用芍药之特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匮·妇人妊娠病》“则绝之”临床含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一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佳枝汤主之。干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此条经文为论述妊娠恶阻的证治,已被历代注家所公认.但对‘呗u绝之”的含义则注释不一,众说纷法。现笔者结合临床谈谈对“则绝之”的认识.不妥之处.尚清指正。尤在任“‘注释说;“妊娠两月,正当恶阻之时”.假若有医生不知是孕而误治.则“病气反增,正气反损.而呕泻有加矣”。故尤氏认为:‘“绝之谓禁绝其医药也”。明代医家楼英”’以其临床…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我国最早对妇产科杂病进行论述的文章。本文以"治未病"思想对《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深析,从知因防病、已病即治、既病防变角度切入,对痛经患者的防治总结出三层涵义:未病时,知"虚寒郁"而避之;已病时,在理气血、调肝脾的同时,主张针药施治;既病时,防其内传及伤正。张仲景这些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学术思维,迄今对临床妇产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匮》对肝虚证提出的具体治法:“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通常概括为调补助益法或酸甘焦苦并用法,实属“补不足”之范畴。然《金匮》所指肝虚之候、肝虚之治,后学者在理解上仍有争议。为此,对《金匮》肝虚治法的理论意义及其前人经验做以 相似文献
15.
“精气夺则应”,《内经·素问》最早提出了虚证。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即阴阳气血惧虚,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除《金匮·虚劳篇》中七万七法及附方外,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本文将仲景有关应证治法的论述归纳为以下十法。1补明生气,助四化水法本法用于阴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3条:“男子消渴,小… 相似文献
16.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十七条为:“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对文中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历来争议很大。由于此句所言为一治法或治则,联系上下文,其治是“欲攻之”才“而攻之”的,攻之又必先明其病所,那就是“诸病在藏”, 相似文献
17.
<正> 《伤寒论》第2条日:“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 缓者,名为中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日:“中风为之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也”。上述两条病名虽都为中风,但两者截然不同,前者为证候名,后者则为病名,故虽名同而义异。现区别如下: 1 病因病机的区别:《伤寒论》所谓之中风,即太阳中风,其病机如《伤寒论》第12和97条所述:“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 相似文献
18.
正足跟痛是妇人产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足底及足跟疼痛,行走或运动时加剧,属中医学中痹症经筋损伤等范畴。现就其虚损病因病机作一初步探讨。1肾气不足肾是医家治疗足跟痛的首要着眼点,《王旭高临证医案》言:肾主骨,膝者,骨之溪谷也。肾虚则骨髓空,而寒湿乘之,两足跟痛及于膝。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跟,上行下肢内侧,足跟为其经脉之起始,故肾气充盛则腰膝足跟健旺有力,活动自如。妇人产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