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接诊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另外将试验组分为斑块亚组和无斑块亚组,比较2亚组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斑块亚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 P<0.05)。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63,0.82,0.76,P<0.05)。结论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三项指标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3、7、14d同步测定血浆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第1、3、7d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P〈0.05),且二者呈强相关性。PT、APTT水平在脑卒中组及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Fib、D-二聚体均有增高,提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危险系数的指标之一,且还可作为评判脑卒中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宁  柳卫芳  毕正 《河北医药》2010,32(16):2191-219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9例,手术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测定患者FDP、D-二聚体及Hcy水平。结果 59例患者按术后发生血栓患者18例,未发生血栓患者41例。未发生血栓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手术前后未发现显著改变(P〉0.05)。发生血栓患者术前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与未发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d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水平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性也大幅度增加,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高水平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 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将研究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 ﹤0.05);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及病情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8月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患,共118例。采用随机平行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尽早口服阿司匹林150~300 mg/d,并辅以血压调控、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溶解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测评治疗前后血浆Hcy、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14%,与对照组的72.88%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cy、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参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作为试验组,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分为轻、中、重型3个亚组;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151例)。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连续7 d、丹红注射液4 mL连续14 d、5%碳酸氢钠250 mL连续3 d;视情况予以肝素总量不超过12500 u抗凝)。2组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D-二聚体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监测。比较2组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s -CRP 水平、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其hs-CRP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P<0.05);其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也呈正相关( P<0.05)。结论 hs-CRP水平可以独立反映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病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DIC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37例DIC患儿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其中死亡9例,存活28例;20例一般感染患儿为对照组。观察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入院时D-二聚体值,死亡组、存活组与一般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入院治疗3d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7d较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治疗3d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值的高低与DIC严重程度密切相关,D-二聚体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DIC病情发展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RP水平存在相关性(r=0.526,P〈0.01),且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1)。PCT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66,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D-二聚体及PCT水平可较好地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2例RA患者根据Stoke指数分为RA活动期组(n=17)及RA非活动期组(n=15),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无RA健康者1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D-二聚体及血沉(ESR)水平。结果 RA非活动期及活动期组患者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在RA活动期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RA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均与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相关,对判断RA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按其数值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分别比较两组间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及关节外表现,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D-二聚体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患者ESR、CRP、肿胀关节侧数均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且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患者关节外症状的发生率(血管炎、转氨酶升高、贫血)也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临床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经介入溶栓治疗的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前D-二聚体(514.6±135.1)μg/L,与正常临界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溶栓治疗2 d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达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溶栓疗效,判断溶栓、抗凝治疗停止时机,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郜靓  张亚雷  杨海虹 《安徽医药》2010,14(11):1311-13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恩赑  刘刚  宋尉  张漩 《淮海医药》2008,26(3):213-21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和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妊娠期高血压病情越重。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血清一氧化氨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下降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38例及其经治疗稳定期患者31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CRP含量,研究其变化,并对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COPD稳定期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RP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可作为反映AECOPD患者病情的理想指标,对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6月就诊的108例剖宫产后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4例同期剖宫产后无下肢DVT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α角]、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分析研究组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7d后TEG参数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R、K短于对照组,MA、α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院时PT、T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入院时R、K与PT、TT、APTT呈正相关(P<0.05),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呈负相关(P<0.05),MA、α角与PT、TT、APTT呈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辅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根据脑卒中西医治疗原则给予2组患者给脑血管扩张剂、血栓溶解剂、抗凝剂、钙离子拮抗剂和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额外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比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而生活能力评分增高,且试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辅治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血浆Hcy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能力和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873、0.735,均P<0.05);D-二聚体与hs-CRP及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674、0.772,均P<0.05);hs-CR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MB(CK-MB)呈正相关(r=0.782、0.694、0.705,均P<0.05)。结论 Lp-PLA2、hs-CRP均是炎性标志物,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同,Lp-PLA2主要与脂类代谢,尤其是LDL代谢相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hsCRP与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反复发热及热性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特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并按患儿的发热程度分为A组(轻度发热组)42例及B组(热性惊厥组)44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儿童40例作为C组。分析与对比三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情况,探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三组患儿相比,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0.18±0.28)mg/L明显低于A组(0.31±0.27)mg/L、B组(0.46±0.24)mg/L;C组APACHEⅡ评分(0.25±0.42)分明显低于A组(11.06±2.88)分、B组(25.89±4.86)分;A、B两组相比,B组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患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1.86±0.42)mg/L明显高于急性支气管炎(1.43±0.19)mg/L、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8±0.38)mg/L;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发生与发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类型及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判断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反复发热及热性惊厥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 37例ALL患儿中,初诊组和难治复发组PT高于对照组,难治复发组PT高于初诊组(P<0.05),难治复发组Fbg低于初诊组(P<0.05)。初诊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初诊组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结论 ALL患儿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异常凝血指标越多,病情及出血程度越重,其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更敏感,与儿童ALL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显着相关性,可作为儿童ALL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患者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的影响。方法 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外加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d,连用14d为1疗程。治疗前后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