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水平变化与影响。方法选取92例CHF患者为心力衰竭组,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亚组:Ⅰ级组26例,Ⅱ级组23例,Ⅲ级组22例,Ⅳ级组21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s-cTnT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的hs-cTnT、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间hs-cTnT、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心力衰竭组中的心功能代偿亚组(Ⅰ级组)hs-cTnT、NT-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的LADd、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之间的LADd、LVE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中的心功能代偿亚组(Ⅰ级组)的LADd、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无论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其血清hs-cTnT水平增高,并与心力衰竭程度及NT-proBNP呈正相关,hs-cTnT能较好地反映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检测CHF患者血清hs-cTnT水平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CHF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心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该院就诊的心衰患者142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住院的非心衰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入院初即依据临床症状进行NYHA分级。于入院之后采用药物治疗之前,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2组间以及研究组不同NYHA分级间的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 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且各分级之间的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是否存在心衰的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心衰诊断的独立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参附注射液对CHF患者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阳气虚型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 mL·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共2周。治疗前后测定心电图QRS波时限、LVEF值及NT-proBNP水平并评定心功能分级。结果 QRS波时限与LVEF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NT-proBNP及NYHA分级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增多,Ⅲ、Ⅳ级患者减少,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RS波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LVEF值增加;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RS波时限、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及LVEF差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HF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可用于辅助判断CHF病情及观察药物疗效。参附注射液对阳气虚型CHF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醛固酮(ALD)的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患者24例,Ⅳ级别患者26例。同时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所选对象均取清晨空腹静卧位肘静脉血,测定血清NT-proBNP、hs-CRP和ALD水平。结果心功能Ⅲ患者和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BNP、hs-CRP和AL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和ALD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之间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之间,血清NT-proBNP和AL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ALD和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及其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吴春风  曾建平  黄河  廖德祥 《安徽医药》2014,(12):2289-229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及血浆ADMA、NT-proBNP变化。结果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LVEF、LVEDD、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改善,血浆NT-proBNP和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经CRT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血浆NT-proBNP及ADMA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吴贞云  宁超值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45-2746,27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261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同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61例、Ⅲ级156例、Ⅳ级44例三组;另选60名心功能正常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四组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LVEDD显著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9,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60,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CHF患者心功能有重要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NYHA Ⅱ级25例纳入Ⅱ组,NYHA Ⅲ级18例纳入Ⅲ组,NYHA Ⅳ级12例纳入Ⅳ组.另选择同期入住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患者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各心力衰竭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0、0.71],与LVEF呈负相关(r=-0.47、-0.66),Ⅱ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LVEF无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呈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8.
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分级和预后情况。方法:采用惠普5500型号的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浆BNP的指数进行测定。结果:HF组之间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Ⅱ级与Ⅲ级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Ⅱ级、Ⅲ级分别与NYHAⅣ级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BNP水平高的死亡率较高,相反血浆BNP水平低的死亡率较低。结论: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清激活素A( ACT-A)和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相关性及预后评定价值。方法选取14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试验组,进行MLHFQ评分,另选取120例无相关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基于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试剂盒法测定血清 ACT-A 水平,常规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各组间血清ACT-A和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以判断两种指标水平与心力衰竭相关性及预后评定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ACT-A和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分数段患者间的血清ACT-A水平随着分数的升高而增加,各段间增加值明显(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以75分为界差异明显(P<0.05);发生心脏不良组的MLHFQ评分,血清ACT-A和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结论基于MLHFQ评分将血清ACT-A和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相关性及预后评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146例CHF组及92例对照组血清PAB、NT-proBNP、hs-CRP水平。结果CHF组PA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下降。CHF组NT-proBNP、hs-CRP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上升。PAB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02,P〈0.05),NT-proBNP、hs-CR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430,0.530,P〈0.05)。血清PAB与NT-proBNP、hs-CRP分别呈负相关(r=-0.246,-0.256,P〈0.05),hs-CRP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54,P〈0.05)。结论血清PAB、NT-proBNP、hs-CRP在指导CHF的诊断和心功能分级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3组患者在稳定期和失代偿期的脑钠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钠肽的升高和NYHA分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组患者在稳定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失代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的升高和NYHA分级、LVEF和稳定期NYHA分级有关,而和失代偿期NYHA分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朱慧  肖青叶  谢剑  王方芳  李蓬 《安徽医药》2020,41(2):149-152
目的 探究运动平板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诊治的HF-PEF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运动训练,研究组行运动平板训练,均持续8~12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及训练6周、末次训练时的心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心率、能量代谢当量(ME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E/E''、LAVI、NT-proBNP、最大运动心率、MET、MLHFQ评分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周、末次训练时,研究组E/E''、LAVI、NT-proBNP、MLHFQ各维度(身体、情绪及其他)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最大运动心率、MET较训练前增加,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别对患者NYHA分级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P>0.05)。训练时间可显著影响患者NYHA分级的分布,训练前患者NYHA分级显著低于末次训练时(P<0.05);训练6周后患者NYHA分级显著低于末次训练时(P<0.05)。结论 运动平板训练可明显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涛  陈丽华 《安徽医药》2015,(2):384-386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89例。 A组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培哚普利2~8 mg· d-1;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90~180 mg· d-1;疗程均为14 d。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半径及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 NT-proBNP)水平。结果三组患者间治疗前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伴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NT-pmBNP水平也逐渐上升,三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C两组治疗之后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半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治疗之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半径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比B组治疗之后的NT-proBNP浓度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与左室舒张半径呈正相关关系(r=0.625,0.417;P>0.01),和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361,P>0.01)。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培哚普利能够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虽不能进一步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却能够使NT-proBNP水平降低,并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每组40例,测定3组患者血NT-proBNP、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增加;心功能Ⅳ级组β2-MG水平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P<0.01),心功能Ⅱ、Ⅲ级组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β2-MG呈高度正相关(r=0.855,P<0.01)。各组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能准确评估心功能,且心衰越重早期肾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清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70例NYHA分级II~IV级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25例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清BNP和HCY水平,分别比较两组间血清BNP和HCY的水平,并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之间的血清BNP和HCY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BNP和HCY水平都有显著的升高(P〈0.01),不同的NYHA分级的患者组之间的比较发现,血清BNP水平在任意组之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血清HCY水平只在NYHA II级组和IV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I级组和III级组与III级组和IV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BNP和HCY水平都较正常的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步显著提高,而血清HCY水平只在II级和IV级之间有显著的升高。血清BNP水平可能成为预测老年心力衰竭进程的重要的监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南静  董玉华  邱明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08-2008
目的观察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HF)程度不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评价其意义。方法选取有明确心力衰竭的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56例为观察组,32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各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BNP水平也相应增加,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增高,且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增加,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构评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就诊的79例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生理指标全部正常的20例为对照组,基于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比较各等级间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基于SPSS 20.0分析NYHA分级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在对照组与观察组间呈明显差异(P<0.05),在NYHA分级各级间差异明显(P<0.05)。且二者水平均与心衰患者NYHA分级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呈现相关性,二者作为心衰患者心室重构的评定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BNP与CA125联合测定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CA125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6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区分其心衰程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ADVIACentaurBNP测定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CA125水平;将两组的BNP及CA125值进行比较,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BNP与CA125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间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P或CA12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是-0.90和-0.61,P〈0.05)。结论血浆BNP与CA125值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BNP与CA125值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试剂盒检测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一)和15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二)的NT-proBNP水平,并与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NT-proBNP水平分别为(850.5±325.0)、(434.3±135.7)和(112.3±29.4)ng/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的NT-proBNP水平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767.9~925.6、368.0~520.4和93.1~119.8ng/L;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为120ng/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7.6%;心功能Ⅰ、Ⅱ、Ⅲ和Ⅳ级时NT-proBNP水平分别为(429.8±129.6)、(638.7±237.5)、(878.9±320.8)和(1033.7±545.9)ng/L,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1),与原发病不相关(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绞痛分级及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UA患者64例(UA组)和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比较不同分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T-proBNP水平,并观察比较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UA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浆NT-proB-NP水平亦相应增高(P〈0.05)。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阴性亚组(P〈0.05)。结论血浆NT-proBNP与UA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