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化和急性期血尿酸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将7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高血压组36例和正常组35例,分别在入院时、2周时、1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失评分(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thal),评价血压变化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将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进行分亚组,评价血尿酸水平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的MRS评分随着血压的降低明显改善,说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改善;MR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thal指数评分随着血压的降低明显增加,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随着治疗逐步改善,说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改善。2亚组不同尿酸水平患者间的神经系统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控制血压是保证脑卒中患者改善预后的重要指标,患者的预后效果随尿酸降低而改善。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低白蛋白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靖  杜明艳  张瑞华  杜会山 《河北医药》2010,32(22):3136-313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36例,与同期无低蛋白血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48 h内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记录各种危险因素的情况.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和BI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测定.并以BI作为评价患者早期临床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36例发现低白蛋白血症.2组间在年龄、发病时有否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及发病距入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清白蛋白组入院时C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36),出院时,低血清白蛋白组BI评分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00).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低白蛋白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及入院距发病时间.因此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间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  相似文献   

4.
邓宇平  罗伟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2-2203
目的 探讨舒张压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舒张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血压组(舒张压<70 mm Hg,16例),正常血压组(舒张压70~90 mm Hg,24例)及高血压组(舒张压>90 mm Hg,1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低血压组死亡8例(50%),正常血压组死亡4例(17%),高血压组死亡60例(38%),低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χ^2=3.993、3.046,均P<0.05),低血压组与高血压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9、0.328,均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舒张压低于70 mm Hg及高于90 nm Hg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蔡建勇  孙军  陈茂华  陆川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67-1368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颅内动脉瘤(AN)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AN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和头部CT检查,采用预后评分量表Glasgow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欧洲卒中评分(ESS)进行评分.结果 (1)治疗后,两组GOS评分显著下降、两组MCA平均流速显著下降、BI和ESS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部CT脑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AN出血后CVS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住院患者210例,均在入院次晨抽血,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入院、出院进行NIHSS评分,在入院、出院、发病后3个月、6个月进行BI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作为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指标,同时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评分,作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 2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3例(15.7%)患者进院时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入院时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组的患者,入院、出院时,NIHSS高于正常组,BI低于正常组,发病后3、6个月BI都低于正常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差,生活能力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发病24h以内,NIHSS评分大于等于2分且神志清楚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84例。按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不同分为A、B、c、D、E、F6组,对患者入院时、发病第10d和30d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入院时不同组间NIHS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10d后484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9.09%。不同组别间死亡人数有显著差异(P〈0.01);A组及C组与E组HIHSS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0d后,E组NIHSS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时,当收缩压大于170mmHg及小于140mmHg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血压水平,尤以大于170mmHg明显;发病10d内收缩压在150—170mmHg之间患者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每小时测一次血压水平,计算24h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将患者分为三组:MAP≥140mm Hg为血压增高组;90mm Hg MAP 140mm Hg为血压正常组;MAP≤90mm Hg为血压降低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30d患者预后并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入院24h GCS评分和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显示,血压增高组的年龄和入院24h血肿体积高于血压正常组和血压降低组,血压增高组和血压降低组的入院24h GCS评分低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共有41人死亡,死亡率为25.95%,血压增高组的30d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 0.017)。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显示,血压正常组的预后均显著优于血压增高组和血压降低组(P 0.017)。K-M法生存分析显示,血压正常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血压增高组和血压降低组。结论 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积极控制MAP在90~140mm Hg,可以减少继续出血风险,减轻意识障碍,降低30d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 灌注成像技术(CTP)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发病6 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 例,溶栓前均行CTP 检查,根据CTP 检查结果,分为存在半暗带组和不存在半暗带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观察2 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BI)、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以及出血性转化等事件,评估2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良好预后率。结果与不存在半暗带组(6.67±3.46)比较,存在半暗带组患者溶栓7 d 后NIHSS 评分明显降低(4.76±2.04),4 周时降低最明显(3.68±1.93)。存在半暗带组4 周时有效率(60.3%)、3 个月时良好预后率(71.7%)均明显优于不存在半暗带组(34.7%, 56.8%)。结论CTP 指导下rt-PA 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根据半暗带扩大溶栓治疗窗,并且出血转化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收缩压≥200 mm Hg或者舒张压≥110 mm Hg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对照组第1天不使用降压药。观察2组患者发病2周的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压进行干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邱雁飞 《安徽医药》2014,18(2):391-392
目的观察序贯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压、营养神经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即序贯化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I指数(ADL评分)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变化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并对两组患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与相应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及BI指数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SAS及SDS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序贯化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理,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低血压干预值的探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彦蛟 《河北医药》2010,32(5):563-56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血压降低到何值时给予措施干预,改善其预后。方法对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患者出现的收缩压最低值分为3组,〉100 mm Hg组64例,100 mm Hg~90 mm Hg组22例,〈90 mm Hg组35例,随访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愈后评级(GOS)。结果〉100 mm Hg组死亡13例(20.31%),重残7例(10.93%),恢复良好44例(68.75%);100 mm Hg~90 mm Hg组死亡11例(50%),重残7例(31.82%),恢复良好4例(18.18%),〈90 mm Hg组死亡29例(82.86%),重残4例(11.43%),恢复良好2例(5.71%),3组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100 mm Hg以上,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添加对合并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医院饮食组和肠内营养添加组(普通医院饮食鼻饲基础上加上鼻饲肠内营养添加剂),观察患者发病后3个月和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观察患者发病后3个月和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普通饮食组3个月和6个月的MRS评分为(2.81±0.90)和(2.78±1.01),肠内营养添加组3个月和6个月的MRS评分为(2.17±0.89)和(2.14±1.06),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添加组要明显优于普通医院饮食组。结论肠内营养添加治疗可促进合并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3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补体成分3(C3)表达及其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90例ACI患者血清C3含量,根据C3值,分为C3正常组(A组)和C3升高组(B组)。入院及治疗14d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90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IHS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BI评分A组高于B组(P<0.01)。治疗后第90天时A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血浆C3与A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C3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发病早期病情平稳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始功能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组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两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FMA、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较单侧更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临床神经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2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宋梅  于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42-43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及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的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根据入院14d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分析并比较PSD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卒中家族史、颈动脉斑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36.2%(46例)。PSD组男性、脑梗死比率、伴高血压病比率、伴糖尿病比率及伴冠心病比率、入院时BI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男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入院时BI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访研究急性期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发病2周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病率,同时测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智力测验(MMSE)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1)2周时不同类型脑卒中后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周时PSD患者与非PSD患者,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卒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PsD与非PSD患者,婚姻状况、病灶部位、社会支持度、NIHSS、mRS、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额颞叶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额颞叶卒中患者(P〈0.05)。丧偶、离异或独身者2周时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已婚患者(P〈0.05)。社会支持度良好的患者,2周时PSD的发生率显著较低。2周时PS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PsD患者(P均〈0.01),而mRS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P〈0.01)。(3)2周时,婚姻状况、病灶部位、社会支持度、NIHSS、mRS评分,NIHSS、mRS与PS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SD在卒中后2周时发病率较高,卒中类型同PSD的发生无相关性,婚姻状况、病灶部位、社会支持度、NIHSS、mRS评分与2周PSD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压与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所有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比较不同血压水平(>180/110 mm Hg;90/70~180/110 mm Hg;<90/70 mm Hg)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中,血压<90/70 mm Hg患者10例(4.1%),血压90/70~180/110 mm Hg患者213例(88.0%),血压>180/110 mm Hg患者19例(7.9%).继发出血性脑梗死20例(8.3%),其中血压>180/110 mm Hg患者12例(60.0%),死亡7例;血压<90/70 mm Hg患者2例(10.0%),死亡1例;血压90/70~180/110 mm Hg患者6例(30.0%),死亡2例.两种脑梗死类型中血压>180/110 mm Hg患者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比例较高;而在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不同血压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分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180/110 mm Hg(P=0.041)及血压<90/70 mm Hg(P=0.037)者病死率较高.结论 重度高血压(>180/110 mm Hg)可能是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病程中合并重度高血压(>180/110 mm Hg)及低血压(<90/70 mm Hg)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合理的血压控制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用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黛力新加乌灵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乌灵胶囊治疗,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CSS评分、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CSS评分、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HAMD、CSS评分、BI评分P〈0.05),治疗4、6周末各项评分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内比较:治疗组HAMD、CSS评分、BI评分于4、6周末显著改善(P〈0.01)。结论通过应用黛力新联用乌灵胶囊治疗PSD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