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辨率下锥形束 CT 经间接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癌血供来源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接诊的肝癌患者102例,均通过锥形束 CT 经间接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癌血供来源,观察不同分辨率下肝癌肿瘤由动脉、门静脉、门静脉侧支供血的差异,并进行栓塞治疗,经常规 B 超及 CT 评价栓塞术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分辨率下肝癌血供来源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依据检查结果进行栓塞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0.2%。结论应用锥形束 CT 经间接门静脉造影间接能够准确的诊断肝肿瘤的血供来源,有利于栓塞术合理方案的制定,对肝癌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下锥形束CT行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癌血供来源的准确度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2例,通过锥形束CT行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不同扫描参数下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程度的探讨,并确认能否进行栓塞治疗,通过常规B型超声或CT判断栓塞术治疗效果。结果不同球管电流下肝癌血供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辨率下肝癌血供来源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诊断结果显示,显效53例,有效42例,治疗有效率为93.1%(95/102)。结论不同扫描参数下锥形束CT造影间接门静脉诊断肝癌血供来源无显著差异,应用锥形束CT造影间接门静脉能够准确的诊断肝癌主要由动脉及少数量的门静脉侧枝血供,门静脉不参与供血,这有助于肝癌介入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MSCT)在肝癌动脉供血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 50例肝癌患者行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结果 50例肝癌患者中,45例肝动脉解剖正常,肝癌病灶动脉血液供应来源于正常的肝动脉;15例肝动脉解剖变异,肝癌病灶动脉血液供应来源于变异肝动脉.CT动脉造影(CTA)显示肝动脉血管解剖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来源与DSA完全相同.结论 MS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血管能较好的显示,对肝癌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于肿瘤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50例,对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图像扫描,并将CT扫描图像同患者的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对栓塞区域非坏死低密度灶同供应血管的关系及其强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CT、DSA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癌病灶供血情况的检查效果(66.00%,7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螺旋CT对于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检出率(28.00%)明显高于DSA(8.00%),DSA对于动脉-静脉漏的检出情况(26.00%)则优于螺旋CT(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有效反应栓塞后瘤体的供血及组织学变化,同时结合DSA检查,可有效检出新发病灶,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最大直径6.1-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术前5-7 d,对14例巨大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10例。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巨大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用介入造影可了解肿瘤血运情况,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Ⅰ组(30例)和Ⅱ组(33例)。Ⅰ组患者术前未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血管栓塞,Ⅱ组患者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 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瘤内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颅神经麻痹1例,栓塞后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1例。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应注意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98例肝癌患者进行常规的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血管重建。分析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和方向;肝癌肿块供血血管来源,设定介入治疗计划。结果MSCTA可以清晰显示全部病例的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和方向;显示大部分(78例)肿瘤供血血管。根据多排螺旋CT(MSCT)提供的腹部血管及肿瘤供血血管信息,指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进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论MSCTA能够容易地确定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开口位置,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以此为向导,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MSCTA对指导TACE治疗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多层螺旋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栓塞后行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双期扫描,6例同时行肝动脉、门静脉容积重建技术、曲面重建技术、表面成像和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结果:3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栓塞后非坏死低密度区CT平扫表现分为三个类型:周边型16例、侧边型5例、混合型11例;其血供分为四种类型:肝动脉供血型20例、门静脉供血型5例、双重供血型5例、少血供型2例.6例肝动脉和门静脉三维重建较好地显示了血管与非坏死低密度区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肿瘤内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87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结果:肾静脉造影(IVu)、彩超、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出率分别为89.3%、88.9%、100%;62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1例采用DSA检查治疗,8例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16例行肾切除术,其中86例痊愈,1例死亡(多器官损伤)。结论:认为肾损伤的诊断首选彩超或CT;对一侧肾裂伤可行DSA明胶栓塞,对部分裂伤可在阻断血供情况下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行螺旋CT(S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结合术中血管造影,了解肿瘤存活区血供变化。方法对肝癌诊断明确,瘤体大小5~10cm,碘油沉积良好,在6个月内行3次TACE术,并在每次术前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的27例患者进行肿瘤区血供分析。结果根据SCT表现将肿瘤存活区血供分为3种类型:肝动脉供血型、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少血供型。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肿瘤存活区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及少血供较少,但随着TACE次数的增加,肿瘤存活区血供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即门静脉参与肿瘤区血供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咯血病灶的多血供特点及多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44例,在DSA下进行多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血供特点、栓塞方法 和临床疗效.结果 44例病例栓塞1支血管9例,2支血管18例,3支血管14例,4支血管3例.43例患者术后出血即减少或停止.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1周内复发,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 大咯血病灶血供复杂,介入治疗中多血管造影及栓塞对反复或严重大咯血的定位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苑静波 《河北医药》1999,21(1):15-16
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地插至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进行肿瘤组织的栓塞及灌注化疗。结果:共插管治疗154例次,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癌栓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经治疗生存期超过半年者占52.5%(21/40),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是肝癌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研究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巨块型肝癌及癌栓和动静脉分流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39例确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情况,患者均在1周内行多层螺旋CT与DSA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DSA对动静脉分流、静脉癌栓、血管形态及血流丰富程度显示的敏感性和一致性。结果 CT与DSA均检出病灶39个,检出率为100%,CT检查富血供、中等血供、少血供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7.95%、79.49%、2.56%,DSA为20.51%、76.92%、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癌栓22例,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分别占43.59%、7.69%、5.13%,DSA检出癌栓20例,分别占41.03%、5.13%、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8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12.82%、7.69%,DSA检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10例,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2.56%、15.38%、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患者DSA检查显示肿块累及整个左肝,1例患者肿块累及整个右肝。而CT增加扫描显示肿块只累及部分肝叶。结论多层螺旋CT与DSA均可准确诊断巨块型肝癌及伴发病变,在血流丰富程度的诊断上一致性极高。但CT癌栓检出率略高于DS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显示优于DSA。在动静脉分流的显示略低于DSA。  相似文献   

14.
陈延  张林海  郑国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52-153,I000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D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碘化油CT(CT)扫描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肝癌患者均行MDCT,DSA,碘化油CT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结果 对〉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1-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的肝癌结节,MDCT检出47个结节(94.0%),碘化油CT检出27个结节(54.0%),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P〈0.01),DSA只检出16个(32.0%)〈1cm的结节,与MDCT和碘化油CT扫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9,9.03,均P〈0.01),结论 MDCT能够较好显示肝癌供血动脉情况,可作为治疗前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肾错构瘤破裂出血(RBRAMLs)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的效果.方法 6例RBRAMLs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4例患者行CT增强,1例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1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后,6例RBRAMLs患者均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结果 CT增强、CTA、MRI、DSA检查对诊断RDRAMLs的准确性很高,尤其是CT增强检查.6例患者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后,5例患者24 h后腰区胀痛明显减轻,48~72h血色素明显上升甚至达到正常水平,1例患者双肾破裂出血48~72 h后血尿逐渐消失,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预后良好.结论 RBRAMLs通过DSA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后可以迅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介入栓塞应作为治疗RBRAMLs诊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鸿峰  余梁  胡茂能 《安徽医药》2017,38(12):1513-1516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兔VX2肝癌对残癌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2只实验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1只。A组行TACE联合SPVE治疗,B组单纯行TACE治疗。A、B两组于第14、21天,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天行TACE治疗,第18天分别行SPVE和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第22天开腹行直接穿刺肝动脉和门静脉DSA检查并处死,取肿瘤周边残癌组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VEGF、MVD值分别为(120.7±10.99)、(58.9±9.05),B组VEGF、MVD值分别为(136.5±15.45)、(71.8±12.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对周边的肝癌组织具有部分血供,且TACE联合SPVE能够提高肿瘤的坏死程度,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5例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45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建(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60例患者发现HCC病灶250个,门静脉瘤栓10例,肝动静脉瘘19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SCT诊断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观察诊断情况,同时与血管造影术(DSA)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静脉期图像清晰显示静脉癌栓,MSCT诊断与DSA造影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诊断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无创伤性,可全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介入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碘油沉积检查、肝脏DSA造影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44例患者进行DSA造影检查,检出的病灶数明显少于CT扫描检查的结果(P〈0.05)。12例患者由于腹腔干狭窄而无法进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采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经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44例患者中,32例患者由于肝癌的供血血管比较细小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12例患者由于大病灶对小病灶的遮盖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检查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 SA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 SAH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 CT 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 DSA 结果对比分析 CTA 在发现自发性 SAH 中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以 DSA 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 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 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TA 组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和 DSA 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相比较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 SAH 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而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