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重度烧伤患者208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5例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133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体表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于烧伤后12d检测2组血清IL-6, IL-10,TNF-α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烧伤体表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例数和入院时间、烧伤4d内手术例数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男女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脓毒症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烧伤体表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入院时间和首次手术时间等,与血清IL-6, IL-10,T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并发情况,探讨影响脓毒症发病的因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5例严重烧伤患者,其中严重烧伤并发感染脓毒症的患者180例为脓毒症组,剩余315例烧伤患者为非脓毒症组,研究年龄、性别、烧伤面积、有无吸入性损伤、烧伤原因、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等7个可能影响脓毒症并发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烧伤面积与脓毒症的发病关系.结果 两组的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损伤及首次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烧伤面积为≤5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少于非脓毒症组,烧伤面积为51%~80%和>80% TBSA的患者多于非脓毒症组(P<0.01).烧伤面积≥51% TBSA、首次手术时间>2d或未行手术治疗是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影响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病的因素包括烧伤面积与首次手术时间,提示及时治疗可能避免脓毒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玉舟  李文贤  郎金田  刘建春 《河北医药》2009,31(13):1576-1577
目的总结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重(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烧伤并发MODS组病死率89.5%(77/86),高于未并发MODS组的47.2%(283/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特重度烧伤组MODS发生率为20.0%(41/205),高于重度烧伤组的9.3%(45/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烧伤并发休克组MODS发生率为25.6%(66/258),高于未并发休克组的4.7%(20/427)(P〈0.05)。(4)烧伤并发脓毒症组MODS发生率为22.2%(74/334),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的3.4%(1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组MODS发生率为44.1%(30/68),高于未并发吸入性损伤组的9.1%(56/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并发MODS与烧伤严重程度、烧伤性休克、脓毒症和吸入性损伤有密切关系。及时和充分复苏,防治休克,控制烧伤创面感染,及时封闭创面,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监护以及代谢支持可降低MODS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病房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113例符合纳排标准患者将通过连续血培养明确KP血流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将其余患者纳入非感染组。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置管部位和导管留置时间。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检出KP耐药性进行鉴定。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机械通气、置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导管留置时间均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发生KP所致BS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培养检出KP对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耐药率均为100.00%,对阿米卡星(75.22%)、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6.32%)、亚胺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两阶段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特重度烧伤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选1987~2006年20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共5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987~1996年入院的患者,B组为1997~2006年入院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指数、液体复苏、吸入性损伤、手术情况、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烧伤严重程度无差别,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相似,致伤原因和死亡原阒也类似,B组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总量和尿量较大,预防性气管切开应用广泛,早期手术更积极,患者死亡率为63.3%,明显低于A组的95.8%,且B组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17.32±13.18)d vs(9.35±11.59)d]。结论:重视纠正低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充分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自异体皮移植覆盖创面等是此类特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防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9例资料的发病。结果 19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中有7例行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2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病死率为71.43%。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多发生于特重度烧伤早期(14d内),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补液时间越晚,发生率越高。烧伤合并休克、感染(脓毒症)、吸入性损伤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3年吸入性损伤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PaO2、SaO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气管切开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病死率低于紧急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重度烧伤患者46例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度烧伤(〉50%TBSA)并发脓毒症患者46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重度烧伤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利用1990—2007年共收治烧伤总面积〉50%TBSA青壮年患者136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期重度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烧伤患者136例,发生脓毒症46例,总发生率33.8%;第2阶段脓毒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第1阶段的39.1%(P〈0.05);第3阶段(12.0%)与前2个阶段比较又显著下降(P〈0.05)。总治愈率和不同烧伤面积治愈率均逐步提高。结论防治烧伤脓毒症的主要经验是加强早期处理,包括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休克期切痂植皮、早期肠道营养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与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献血者62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IL-6、TNF-α、IL-10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第1、7、14天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6、TNF-α在治疗后第1、7、14天水平无变化。2组治疗后第1、7、14天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IL-10第1、7、14天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其活性维持在高水平的原因可能与脓毒症有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预后;而IL-10的水平则与烧伤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5%,而特重度烧伤占烧伤总数的12%,其中烧伤面积>80%者约占2.7%。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火焰、有害烟雾、化学物质等所致的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随着石油、化工、交通等事业的发展,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约占烧伤总数的5%~30%。吸入性损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我科同时成功救治了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5%,而特重度烧伤占烧伤总数的12%,其中烧伤面积>80%者约占2.7%。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火焰、有害烟雾、化学物质等所致的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随着石油、化工、交通等事业的发展,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约占烧伤总数的5%~30%。吸入性损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我科同时成功救治了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查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术。结果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时间、植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2.70%低于照组MODS发生率24.32%,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使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较快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 5 % ,而特重度烧伤占烧伤总数的 1 2 % ,其中烧伤面积 >80 %者约占 2 7% [1] 。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火焰、有害烟雾、化学物质等所致的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 ,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随着石油、化工、交通等事业的发展 ,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约占烧伤总数的 5 %~ 30 % [2 ] 。吸入性损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3] 。我科同时成功救治了 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 ,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估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将其分为重度组和特重度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APACHEⅢ评分及预计死亡率(R值)的差异,并对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及R值与年龄、烧伤总面积,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以40分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R值的差异及各组预计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差异。结果:特重度组APACHEⅢ评分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14),而R值无明显差异;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及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5,P<0.01;t=-4.197,P<0.01)。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及R值明显高于存活组,R值随APACHEⅢ评分升高而升高。APACHEⅢ评分与浅Ⅱ度烧伤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Ⅲ度烧伤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值与年龄、Ⅱ度及深Ⅱ度烧伤面积呈负相关,与烧伤总面积及Ⅲ度烧伤面积呈正相关。评分>40分组R值明显高于0~40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3,P<0.01)。随着APACHEⅢ分值的增加,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病死率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结论:APACHEⅢ评分系统可以作为烧伤严重程度的补充,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烧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诱因是严重的烧伤及其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再灌流损伤、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烧伤毒素、吸入性损伤和由于支持治疗本身引起的某些医源性因素。烧伤面积越大,MODS的发生率越高,已成为烧伤患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予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研究组出现1例(2.3%)胆管损伤,无切口感染,1例(2.3%)复发;对照组出现2例(4.8%)胆管损伤,1例(2.4%)切口感染,2例(4.8%)复发;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0例。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结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置管引流率、脓肿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11.6±5.8)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0.8±8.1)h]、住院时间[(4.1±1.6)d]及术后疼痛 VAS 分值[(3.3±1.4)分]均优于开腹组[(29.5±7.2)h、(32.8±9.4)h、(7.5±2.5)d、(6.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置管率、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传统开腹手术更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的链式管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患者364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手术患者39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的链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不同体位下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手术体位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14.0%),且Ⅰ期压力性损伤者占比较高;侧卧位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4.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卧位和仰卧位时观察组压力性创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基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的链式管理能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尤以侧位时效果好,而且有助于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洪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09-2409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处理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的106例烧伤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按烧伤面积是否大于80%分组研究。结果烧伤面积〉80%组32例中发生溃疡26例,烧伤面积〈80%组74例中发生溃疡3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8,P=0.002),两组溃疡发生例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性溃疡与烧伤程度、面积大小密切相关,面积愈大的患者更容易患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